利目湯

LI M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七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3%
脾經 17%
腎經 15%
膀胱經 10%
肺經 10%
心經 7%
膽經 7%
胃經 4%
心包經 0%
三焦經 0%
肝經
脾經
腎經
膀胱經
肺經
心經
膽經
胃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利目湯」

中藥方劑「利目湯」,由龍膽草、茵陳蒿、白芍、茯苓、澤瀉、車前子、白蒺藜、柴胡、決明子組成,主要用於治療肝疸、肝氣鬱、氣逆、手足發冷、腰以上汗出不止、腰以下無汗等症狀。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龍膽草:性大苦大寒,具有清熱燥濕與清熱瀉火的功效。可治濕熱下注之陰腫陰癢、女子帶下黃稠、男子陰囊腫痛、濕疹瘙癢等症。
  2. 茵陳蒿:性味苦辛,微寒,入肝膽經,具有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和止癢等功效。可治療濕溫、濕疹、濕瘡等疾患;退熱、退黃、縮肝等症狀;治療下焦濕熱瘙癢、足脛跗腫和濕瘡流水;具有止癢的作用。
  3.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4.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可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
  5. 澤瀉:性寒味甘,入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能通行小便,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水分,被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疾病。澤瀉能清熱利尿,是中醫學中之澀精止遺要藥,主治遺精、早洩等男性疾病。
  6. 車前子:性寒涼,味甘。具有利水滲濕、清熱瀉火、止咳化痰、降氣、補血養肝、清肝明目、瀉下等功效。
  7. 白蒺藜:具有補血養肝、清熱瀉火、開竅、清熱利尿、通便、利水消腫、清肝明目、散風熱、清熱解毒等多種功效。
  8. 柴胡:性微寒,味微苦,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調經止痛之功效。
  9. 決明子:性微寒,味微苦,歸肝經。具有清肝明目、降血壓、降血脂、通便、利水、止痛等功效。

總 結

中藥方劑「利目湯」,由龍膽草、茵陳蒿、白芍、茯苓、澤瀉、車前子、白蒺藜、柴胡、決明子組成,主要用於治療肝疸、肝氣鬱、氣逆、手足發冷、腰以上汗出不止、腰以下無汗等症狀。其方中各藥合用,具有清熱、利濕、補血、養肝等功效,可有效改善肝臟功能,緩解肝膽疾病引起的各種症狀。

傳統服藥法


龍膽草2錢,茵陳3錢,白芍1兩,茯苓5錢,澤瀉3錢,車前子3錢,白蒺藜3錢,柴胡1錢,草決明2錢。
開肝氣之鬱,分濕散邪。
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利目湯由龍膽草、茵陳蒿、白芍、茯苓、澤瀉、車前子、白蒺藜、柴胡、決明子等中藥組成。其中,龍膽草、茵陳蒿、白蒺藜具有清熱利濕、退黃的作用;白芍、茯苓、澤瀉具有健脾利水、清熱解毒的作用;車前子具有清熱利尿、明目的作用;柴胡具有疏肝解郁、和胃降逆的作用;決明子具有清肝明目、利水通便的作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利目湯具有清熱利濕、退黃明目的作用,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服用利目湯後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利目湯, 出處:《辨證錄》卷七。 組成:龍膽草2錢,茵陳3錢,白芍1兩,茯苓5錢,澤瀉3錢,車前子3錢,白蒺藜3錢,柴胡1錢,草決明2錢。 主治:開肝氣之鬱,分濕散邪。主治:肝疸,肝氣鬱,濕熱團結而不散,兩目盡黃,身體四肢亦現黃色,但不如眼黃之甚,氣逆,手足發冷,腰以上汗出不止,腰以下無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