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ient Disease Acupuncture Treatment

中醫古典籍記載「虛寒」的經絡穴道清單(附原文)

虛寒是中醫學上的病症,是指由於陽氣不足,陰寒內生所致的一系列症狀。虛寒的症狀主要表現為畏寒肢冷、腰膝酸軟、乏力倦怠、面色蒼白、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小便清長等。

虛寒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先天不足:由於先天稟賦不足,導致體質虛弱,陽氣不足,易於感受外邪而發病。
  2. 後天失養:由於後天飲食不節,勞逸失度,或久病久虛,導致氣血虧虛,陰陽失調,而發為虛寒。
  3. 感受外邪:由於外邪侵襲,尤其是寒邪侵襲,可導致人體陽氣受損,而發為虛寒。

虛寒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 扶正固本:扶助正氣,補益氣血,以增強機體抗病能力。
  2. 溫陽散寒:溫補陽氣,散寒除濕,以改善虛寒症狀。
  3. 活血化瘀: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以改善虛寒所致的疼痛症狀。

虛寒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2. 飲食調養,多吃溫熱性食物,少吃寒涼性食物。
  3.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4.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避免情緒波動。相關經絡穴道清單及中醫典籍原文如下:
申脈

申脈


金門

金門


曲池

曲池

  • 1.《針灸大成》:「乙卯歲,至建寧滕柯山,母患手臂不舉,背惡寒而體倦困,雖盛暑喜穿棉襖,諸醫俱作虛冷治之。余診其脈沉滑,此痰在經絡也。余針肺俞、曲池、三里穴,是日即覺身輕手舉,寒亦不畏,棉襖不復著矣。後投除濕化痰之劑,至今康健,諸疾不發。若作虛寒,愈補而痰愈結,可不慎歟!

肺俞

肺俞

  • 1.《針灸大成》:「乙卯歲,至建寧滕柯山,母患手臂不舉,背惡寒而體倦困,雖盛暑喜穿棉襖,諸醫俱作虛冷治之。余診其脈沉滑,此痰在經絡也。余針肺俞、曲池、三里穴,是日即覺身輕手舉,寒亦不畏,棉襖不復著矣。後投除濕化痰之劑,至今康健,諸疾不發。若作虛寒,愈補而痰愈結,可不慎歟!

人迎

人迎

  • 1.《針灸逢源》:「則消穀善飢。溺色黃。(此陽明實熱。在經在臟之辨也。)氣不足。則身以前皆寒慄。胃中寒。則脹滿。為此諸病(此陽屬虛寒在經在臟之辨也。)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義如前。)盛者人迎大三倍於寸口。虛者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中極

中極

  • 1.《刺灸心法要訣》:「氣海主治臍下氣,關元諸虛瀉濁遺,中極下元虛寒病,一切痼冷總皆宜。
  • 2.《針灸資生經》:「行間、主腹痛而熱。(千)中極、主腹中熱。(並見腹痛。)五臟熱。及身體熱。脈弦急著灸第十四椎。與臍相當。五十壯。老小增損之。若虛寒至百壯。橫三間寸灸之。氣衝、主身熱。(腹痛。)凡腹中熱。喜渴涎出。是蛔也。手持之。勿令得移。以針刺中管。(亦不可容易針。

氣海

氣海

  • 1.《刺灸心法要訣》:「氣海主治臍下氣,關元諸虛瀉濁遺,中極下元虛寒病,一切痼冷總皆宜。

關元

關元

  • 1.《刺灸心法要訣》:「氣海主治臍下氣,關元諸虛瀉濁遺,中極下元虛寒病,一切痼冷總皆宜。

三間

三間

  • 1.《針灸資生經》:「行間、主腹痛而熱。(千)中極、主腹中熱。(並見腹痛。)五臟熱。及身體熱。脈弦急著灸第十四椎。與臍相當。五十壯。老小增損之。若虛寒至百壯。橫三間寸灸之。氣衝、主身熱。(腹痛。)凡腹中熱。喜渴涎出。是蛔也。手持之。勿令得移。以針刺中管。(亦不可容易針。
  • 2.《普濟方·針灸》:「治五臟虛勞。小腹弦急脹熱。及五臟痼冷。腎風虛寒。失精。小便濁難。穴灸腎俞五十壯。老小損之。若虛冷者。可至百壯。橫三間寸灸之。

行間

行間

  • 1.《針灸資生經》:「行間、主腹痛而熱。(千)中極、主腹中熱。(並見腹痛。)五臟熱。及身體熱。脈弦急著灸第十四椎。與臍相當。五十壯。老小增損之。若虛寒至百壯。橫三間寸灸之。氣衝、主身熱。(腹痛。)凡腹中熱。喜渴涎出。是蛔也。手持之。勿令得移。以針刺中管。(亦不可容易針。

氣衝

氣衝

  • 1.《針灸資生經》:「行間、主腹痛而熱。(千)中極、主腹中熱。(並見腹痛。)五臟熱。及身體熱。脈弦急著灸第十四椎。與臍相當。五十壯。老小增損之。若虛寒至百壯。橫三間寸灸之。氣衝、主身熱。(腹痛。)凡腹中熱。喜渴涎出。是蛔也。手持之。勿令得移。以針刺中管。(亦不可容易針。

腎俞

腎俞

  • 1.《普濟方·針灸》:「治五臟虛勞。小腹弦急脹熱。及五臟痼冷。腎風虛寒。失精。小便濁難。穴灸腎俞五十壯。老小損之。若虛冷者。可至百壯。橫三間寸灸之。

太白

太白

  • 1.《針方六集》:「太白二穴,治脾臟虛寒,泄瀉嘔吐,胃脘痛,身熱煩滿,腹脹食不化,泄膿血,腰痛,大便難,氣逆霍亂,腹痛如刺,膝股胻酸,轉筋,身重骨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