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金匱懸解》~ 卷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

1. 臟腑經絡(十六章)

臟腑經絡,隱不可見,然有其外著者焉。若聲臭色脈,若寒熱痛癢,若喜怒愛憎,若便溺飲食,是皆可即顯以知微者,但粗工不解耳。先師張仲景,究天人之際,通神明之德,於臟腑經絡之內,示望聞問切之法,是亦長桑見物之神丹,太真燭怪之靈犀也。古聖賢四診玄機,悉在於此,此論不可不熟也。(《呂覽》語)

白話文:

臟腑經絡,雖然無法用眼睛直接看到,但它們會透過一些外在徵兆表現出來。例如:聲音、氣味、顏色、脈象、寒熱、疼痛、癢感、喜怒、愛憎、大小便、飲食等,這些都可以作為觀察,來瞭解身體內部的狀況。只不過一般人不懂得觀察這些徵兆而已。

先師張仲景,探究天地人之間的關係,通曉神明之理。他把觀察臟腑經絡的方法,歸納出「望聞問切」四診,就像長桑子那顆能見物的神丹,以及太真用來識別怪異之事的靈犀。古代聖賢四診把握的玄妙機理,都包含在這些方法中。因此,這篇論述是不可不熟習的。

2. 臟腑經絡一

問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師曰: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補之。中工不曉相傳,見肝之病,不解實脾,惟治肝也。餘臟准此。

白話文:

有人問:上等醫生為什麼治療人還沒生病的時候?

老師回答:治療人還沒生病的人,就是看到肝臟有病,知道肝臟會傳給脾臟,因此應該先補脾臟。四季之中脾臟當值,邪氣難以侵犯,如果沒有毛病就不要補。

中等醫生不懂得相傳的道理,看到肝臟有病,不懂得補脾臟,只治療肝臟。其他的臟腑也是這樣處理的。

五行生剋,肝木剋土,脾土剋水,腎水剋火,心火剋金,肺金剋木。克其所勝,故以病傳之。見肝之病,知脾土被賊,先實其脾,是謂未病而早醫。土旺四季,其時脾不受邪,即勿補之。中工未曉相傳之義,見肝之病,不解實脾,惟治肝也,是以肝病未已,脾病復起。餘臟准此類推。(此引《難經》文)

白話文:

五行相生相剋,肝木克土,脾土克水,腎水克火,心火克金,肺金克木。剋制能取勝,所以疾病會傳遞給被剋制的臟器。看到肝臟有病,知道是脾土受到了侵害,先補脾土,這是未病先治。脾土旺盛四季不受邪氣入侵,就不用補它。中醫不懂相傳的道理,看到肝臟有病,不瞭解要補脾土,只治療肝臟,所以肝病還沒治好,脾病又起來了。其他臟器以此類推。(引自《難經》)

3. 臟腑經絡二

問曰:病有急當救里救表者,何謂也?師曰:病,醫下之,續得下利清穀不止,身體疼痛者,急當救里,後身體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也。

白話文:

問題:請問有急病需要同時治療內裏和外表的,指的是什麼情況?

老師回答:如果病人服了瀉藥後,持續腹瀉、排便清稀不停,而且身體疼痛,這種情況需要立即治療內裏。如果身體疼痛,後來大便自行恢復正常,這時需要立即治療外表。

此段見《傷寒·太陽篇》,而語稍不同。

傷寒表病,醫誤下之,瀉其脾陽,續得下利清穀不止,而身體疼痛,表證猶在者,表裡俱病,然急當救里。救里之後,身體疼痛,表證未解,清便自調,里證已愈,然後急當救表也。

白話文:

當傷寒患者出現表證(外感症狀)時,如果醫生誤用瀉下藥,導致脾陽受損,患者會出現持續的下痢和清穀不化的狀況,並伴隨全身疼痛。此時,說明患者不僅存在表證,而且還出現了裡證(內傷症狀)。這種情況下,應當優先治療裡證。在治療裡證後,如果患者全身疼痛有所減輕,表明裡證已經痊癒,但表證尚未解除,大便清稀的情況也會自行調整。此時,應當立刻治療表證。

4. 臟腑經絡三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當先治其卒病,後乃治其痼疾也。

病有新舊,治有先後,此定法也。

5. 臟腑經絡四

問曰:經云厥陽獨行,何謂也?師曰:此為有陽無陰,故稱厥陽。

陽性上行,有陰以吸之,則升極而降,陰性下行,有陽以煦之,則降極而升。有陽無陰,則陽有升而無降,獨行於上,故稱厥陽。

白話文:

陽氣性質向上,有陰氣來吸引它,就會升到極致然後下降;陰氣性質向下,有陽氣來溫煦它,就會降到極致然後上升。如果只有陽氣沒有陰氣,那麼陽氣只會上升而不會下降,單獨運行於上,所以稱為厥陽。

6. 臟腑經絡五

問曰:陽病十八,何謂也?師曰:頭痛,項、腰、脊、臂、腳掣痛。陰病十八,何謂也?師曰:咳嗽上氣、喘、噦、咽痛、腸鳴脹滿、心痛拘急。五臟病各有十八,合為九十病。人又有六微,微有十八病,合為一百八病。五勞、七傷、六極、婦人三十六病,不在其中。

白話文:

問題:陽病有十八種,指的是什麼? 老師回答:頭痛、脖子痛、腰痛、脊椎痛、手臂痛、腿痛。

問題:陰病有十八種,指的是什麼? 老師回答:咳嗽氣喘、氣短、呃逆、喉嚨痛、腸鳴脹氣、心痛發緊。

五臟的疾病各有十八種,加起來是九十種疾病。再加上六微,每微有十八種疾病,加起來是一百八種疾病。這還不包括五勞、七傷、六極、婦科三十六種疾病。

清邪居上,濁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䅽飥之邪,從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風中於前,寒中於暮,濕傷於下,霧傷於上,風令脈浮,寒令脈急,霧傷皮腠,濕流關節,食傷脾胃。極寒傷經,極熱傷絡。䅽與馨同。

白話文:

邪氣分為清邪和濁邪,清邪在身體上部,濁邪在下部。大邪作用於身體表面,小邪作用於身體深處。口鼻吸入的邪氣稱為「䅽飥」,實際上就是宿食。

不同邪氣對人體的影響各不相同,風邪多在白天侵襲人體,寒邪多在傍晚侵襲,濕邪傷及身體下部,霧邪傷及身體上部。風邪會使脈搏浮起,寒邪會使脈搏急促,霧邪會損傷皮肉,濕邪會流竄於關節,宿食會損傷脾胃。極寒之邪會傷及經絡,極熱之邪會傷及血脈。䅽和馨都是指氣味。

經絡在外為陽,頭項腰脊臂腳六者掣痛,是謂陽經之六病。陽有三陽,太陽、陽明、少陽三經,一經六病,三六十八,此陽病之十八也。五臟在內為陰,咳嗽上氣、喘促、噦逆、咽痛、腸鳴脹滿、心痛拘急,是為陰臟之六病。陰有三陰,太陰、少陰、厥陰三經,一經六病,三六十八,此陰病之十八也。

白話文:

經絡分佈於體表,屬於陽經。頭部、頸部、腰部、脊椎、手臂和腿腳等六處疼痛,就是陽經的六種疾病。陽經中有三條主經:太陽經、陽明經、少陽經。每條經絡有六種疾病,三條經絡共有六六三十六種疾病,這就是陽病的十八種。

五臟位於體內,屬於陰臟。咳嗽、氣息上逆、喘氣、嘔逆、咽喉疼痛、腸鳴脹滿、心臟疼痛、胸悶,就是陰臟的六種疾病。陰經中有三條主經:太陰經、少陰經、厥陰經。每條經絡有六種疾病,三條經絡共有六六三十六種疾病,這就是陰病的十八種。

五臟之病,非第各有十八,一臟之病,虛則六氣乘我,實則我乘六氣,合之本氣自病,亦有六條,是為三六十八。五臟病各有十八,合為九十病也。人又有六微,《難經》:心脈急甚者,肝邪干心也,心脈微急者,膽邪干小腸也,凡臟邪則甚,腑邪則微,故六腑之病,謂之六微。一腑之病,虛則六氣乘我,實則我乘六氣,合之本氣自病,亦有六條,是為三六十八。

白話文:

五臟的疾病,除了各自分別有 18 種之外,每一個臟腑的疾病,如果是虛症的話,就會有六種外邪侵襲;如果是實症的話,就會有六種外邪被臟腑反擊。再加上原本的臟腑之氣本身的疾病,也有六種,這就形成了 36 種。五臟的疾病各自有 18 種,加起來就是 90 種疾病。

人體還有六微: 《難經》記載:心脈跳動非常快速的,是因為肝邪侵犯了心;心脈跳動稍微快速的,是因為膽邪侵犯了小腸。凡是臟腑的邪氣較強,則疾病較嚴重;腑的邪氣較弱,則疾病較輕微。因此,六腑的疾病稱為六微。一個腑的疾病,如果是虛症的話,就會有六種外邪侵襲;如果是實症的話,就會有六種外邪被腑反擊。再加上原本的腑之氣本身的疾病,也有六種,這就形成了 36 種。

六腑病各有十八,合為一百八病也。此三陽三陰、五臟六腑之中於五邪,虛實相乘之大數也。五勞,五臟之勞病,六極,六腑之極病,七傷,飲食、憂勞、飢飽、房室、經絡、營衛、氣血之損傷,(五勞、七傷,解見,「虛勞」。)婦人三十六病(解見婦人「妊娠」、「產後」、「虛勞」),皆本內傷,不關外邪,故另當別論,不在其中。

白話文:

六腑的疾病各有十八種,加總起來就是一百零八種疾病。這一百零八種疾病是三陽三陰、五臟六腑遇到五邪後,虛實相乘後形成的。五勞是指五臟的虛勞疾病,六極是指六腑的極度疾病,七傷是指飲食、憂慮、飢餓、飽食、房事、經絡、營衛、氣血的損傷。(五勞、七傷的詳細解釋請參考「虛勞」條目。)婦女的三十六種疾病(詳細解釋請參考婦人的「妊娠」、「產後」、「虛勞」條目),都是由內傷引起,與外邪無關,所以另當別論,沒有算在其中。

五邪維何?清邪居於上,濁邪居於下,大邪中於表,小邪中於里,䅽飥之邪,從口入者,宿食也,是謂五邪。五邪中人,各有一定之法度。風為大邪,中於身前,多得之日早,寒為小邪,中於身後,多得之日暮,濕為濁邪,傷於下焦,霧為清邪,傷於上部,此五邪中人之部位也。

白話文:

什麼是五種邪氣?清氣在上,濁氣在下,強大的邪氣在體表,弱小的邪氣在體內。從口鼻進入的邪氣,叫做宿食。這就是五種邪氣。五種邪氣侵襲人體,各有固定的規律。風是強大的邪氣,侵襲身體正面,多在白天得病。寒是弱小的邪氣,侵襲身體背面,多在傍晚得病。濕是濁邪,損傷下焦。霧是清邪,損傷上部。這五種邪氣進入人體的位置各不相同。

風則令脈浮虛,是謂大邪之中表,寒則令脈緊急,是謂小邪之中里,霧則傷其皮腠,居於上而中於表,濕則流於關節,居於下而中於里,食則傷其脾胃,入於口而中於中,此五邪中人之處所也。邪雖有五,不過寒熱二者而已,五邪中人,總之極寒則內傷於經,極熱則外傷於絡也。

白話文:

風邪會導致脈搏浮而無力,這是大邪侵犯表面的表現。寒邪會導致脈搏緊促,這是小邪侵犯裡面的表現。霧邪會損傷皮膚表層,停留在上焦而侵犯表面。濕邪會流入關節,停留在下焦而侵犯裡面。飲食不當會損傷脾胃,通過口進入而侵犯中間。

這五種邪氣侵犯人體的部位不同。雖然邪氣有五種,但總歸只有寒熱兩種。五邪侵犯人體,總的來說,極寒會內傷經絡,極熱會外傷血脈。

7. 臟腑經絡六

問曰:病人有氣色見於面部,願聞其說。師曰:鼻頭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鼻頭色微黑者,有水氣。色黃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設微赤非時者,死。其目正圓者,痙,不治。又色青為痛,色黑為勞,色赤為風,色黃者便難,色鮮明者有留飲。

白話文:

**提問:**病人臉上的氣色反映了什麼,請告訴我。

回答:

  • **鼻頭青色:**腹痛,怕冷,會死。
  • **鼻頭微黑:**有水氣。
  • **鼻頭黃色:**胸中有寒氣。
  • **鼻頭白色:**失血。
  • **鼻頭微紅,且非正常時間出現:**會死。
  • **眼睛正圓:**痙攣,無法治療。
  • **眼睛青色:**疼痛。
  • **眼睛黑色:**疲勞。
  • **眼睛紅色:**風邪。
  • **眼睛黃色:**難以排便。
  • **眼睛顏色鮮明:**有內傷(積液)。

《靈樞·五閱五使》:脈出於氣口,色見於明堂,《靈樞·五色》:明堂者,鼻也,青為木色,鼻頭色青,是木邪剋土,當腹中痛。若腹裡苦冷者,則水寒木枯,土敗火熄,於法當死。黑為水色,鼻頭色微黑者,必有水氣。黃為土色,鼻雖土位,而實竅於肺,肺位在胸,色黃者,土冷胃逆,傳於肺部,法應胸上有寒也。

白話文:

《靈樞·五閱五使》:脈搏從氣口發出,臉色在明堂上顯現。

《靈樞·五色》:明堂指鼻子,青色代表木,鼻頭發青,表示木邪克土,會導致腹痛。如果腹部又苦又冷,則是水寒木枯,土敗火熄,根據醫理,應該會死亡。

黑色代表水,鼻頭微微發黑,表示有水氣。

黃色代表土,鼻子雖然是土的部位,但實際上與肺相通,肺位於胸部,鼻頭發黃,表示土寒胃逆,傳到肺部,醫理上應該會有胸部寒氣。

白為金色,木藏血而主色,色白者,血亡木枯,而金氣乘之,故白而不華,《傷寒·脈法》所謂面白脫色也。設色見微赤,而非其應見之時者,則死。蓋亡血之家,緣於土敗胃逆,肺金失斂,又見赤色,則火不歸水,逆刑肺金,而吐衄之病,無有止期。是其中氣崩潰,陽根下斷,必主死也。

白話文:

白色屬於金屬色,五行中木象徵血液,主掌顏色。外表蒼白的人,是因為血氣衰亡,木氣枯竭,金氣入侵的緣故,所以才會蒼白而無光澤。《傷寒論·脈法》中所說的「面色白,脫色」,指的就是這種情況。

如果面色稍帶紅色,但不是血色,而且出現在不該出現的時間,那就表示死亡即將到來。因為血氣衰竭的緣故,導致脾胃虛弱,肺金失去收斂的能力。再加上紅色出現,表示火氣不歸於水,反而逆克肺金,導致吐血、衄血等病症,而且無法痊癒。這是因為中氣崩潰,陽氣根基斷絕,所以必死無疑。

足太陽之脈,起於目之內眥,上巔下項,而行身後。《素問·診要經終論》:太陽之脈,其終也,戴眼,反折,瘈瘲(瘈,急。瘲,緩)。痙者,頸項強急,脊背反折,緣太陽之脈屈而不伸也。筋脈急縮,上引目系,開而不闔,故其目正圓,直視不瞬。此太陽之脈終,故不治也。

白話文:

足太陽膀胱經,從眼睛內角開始,向上沿額頭到後腦勺,再沿著身體後面運行。《素問·診要經終論》中記載:足太陽膀胱經的終點,到達眼睛,然後轉折返回,引起急縮或緩縮。痙攣時,頸部和後腦勺僵硬,脊背往後仰,這是因為太陽膀胱經受阻不能伸展。筋脈痙攣收縮,上拉眼部肌肉,導致眼睛睜得太開而不能閉合,所以眼睛瞪得圓圓的,直視不眨眼。這是太陽膀胱經的終點,所以無法治療。

又青為木色,木枯當衝擊而為痛,黑為水色,水寒則虛損而為勞,黃為土色,土濕則鬱結而便難,鮮明為留飲之色,留飲在中,故鮮明而不黯淡也。(此望而知之之法也)

白話文:

綠色代表木的顏色,木頭乾枯時會衝擊而疼痛;黑色代表水的顏色,水寒冷則虛弱損傷而產生勞累;黃色代表土的顏色,土濕潤則鬱結而導致排便困難;鮮明明亮的顏色代表了積滯液體的顏色,積滯液體在體內,因此顏色鮮明而不黯淡。(這些都是通過望診就能知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