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金匱懸解》~ 卷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

1. 中風歷節(九章)

中風歷節之病,皆內傷濕寒而外感風邪者也。濕寒流關節而傷筋骨,則病歷節,濕寒浸臟腑而淫經絡,則病中風。風為陽邪,其傷在上,濕為陰邪,其傷在下,中風未嘗不病足,然究竟足輕而手重,歷節則全在足而不在手。蓋中風之家,陽虛濕旺,上下表里,無處不傷,故手足皆病。歷節之家,中上二焦,猶可支持,寒濕獨甚於下,故足病而手無恙也。

白話文:

中風和關節疼痛的疾病,都是因為內部受濕寒傷害,外部又感染風邪。濕寒流進關節裡,傷到筋骨,就會引起關節疼痛;濕寒滲入臟腑和經絡,就會引起中風。風是陽邪,會傷到上半身;濕是陰邪,會傷到下半身。中風的人,腳部肯定會有問題,但總體來說,腳部的症狀比手部輕;關節疼痛的人,疼痛全部集中在腳上,而手部不會受到影響。這是因為,中風的人陽氣虛弱,濕氣旺盛,上下表裏無處不受傷,所以手腳都會生病。而關節疼痛的人,中焦和上焦還可以支撐,只有下焦的寒濕特別嚴重,所以只有腳部生病,手部沒有問題。

中風之病,仲景未嘗立法,然苓桂術甘、茯苓四逆、八味腎氣之方,皆中風必須之法。即有上熱煩躁之證,而中下濕寒,則無不悉同。上部稍清,即宜大用溫燥,不可久服陰藥也。

白話文:

中風的疾病,張仲景沒有制定專門的治療方法,但是苓桂術甘湯、茯苓四逆湯和八味腎氣丸等方劑,都是治療中風必備的。即使有上熱煩躁的症狀,而中下部有濕寒,那麼(治療方法)也都完全相同。上部症狀略有緩解,就應該大量使用溫燥的藥物治療,不能長時間服用滋陰的藥物。

2. 中風一

夫風之為病,當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為痹,脈微而數,中風使然。

風之為病,或中於左,或中於右,手足偏枯,是謂半身不遂。

其初先覺麻木,麻木者,氣滯而不行也。肺主氣,而血中之溫氣,實為肺氣之根,右麻者,肺氣之不行,左麻者,肝氣之不行,麻之極,則為木。氣鬱於經絡之中,阻滯不運,衝於汗孔,簌簌靡寧,狀如亂針微刺之象,是謂之麻,久而氣閉不通,肌肉頑廢,痛癢無覺,是謂之木。

白話文:

剛開始會感覺麻木,麻木是因為氣運行不暢所致。肺主氣,而血液中的熱氣是肺氣的根本,右側麻木是肺氣不通暢,左側麻木是肝氣不通暢。麻木到極致就會變成癱瘓。氣鬱結在經絡中,阻滯不通暢,衝撞在汗孔中,發作時身體簌簌發抖,無法平息,感覺像無數根細針在輕輕刺扎,這就是麻痹。時間久了,氣閉不通,肌肉萎縮,疼痛瘙癢都感覺不到了,這就叫做癱瘓。

《靈樞·決氣》: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謂氣。物之潤澤,莫過於氣,筋膜之柔而不枯者,氣以煦之,血以濡之也。血隨氣動,氣梗則血瘀,氣血雙阻,筋膜失養,一被外風乘襲,而內風感應,則病偏枯。內風者,厥陰風木之氣也,氣鬱而血凝,血凝而木鬱,風傷衛氣,遏逼營血,木氣愈郁,木鬱生風,津液耗傷,筋膜焦縮,故病偏枯。其在經絡,未嘗非燥,而在臟腑,則全是濕。

白話文:

《靈樞·決氣篇》:上焦的氣機通暢,就能散佈五穀的營養,溫潤肌膚,充滿全身,滋潤毛髮,就像霧露滋潤萬物一樣,這就是「氣」。天地萬物中最滋潤的莫過於氣了。筋膜柔軟不枯竭,是因為氣溫煦滋潤,血液濡養。血隨氣而動,氣停滯則血瘀,氣血不暢,筋膜失去滋養,一旦受到外風侵襲,內風就會相應而動,導致偏枯之病。內風就是厥陰風木之氣,氣鬱結,血凝聚,血凝固,木氣鬱結,風邪損傷衛氣,阻滯營血,木氣越鬱結,鬱結生風,津液耗傷,筋膜焦枯,所以導致偏枯之病。在經絡中,病變處多為燥熱,而在臟腑中,則多為濕邪。

緣濕土塞滿,肺金不得降斂,故氣阻而生麻,肝木不得升達,故血鬱而生風,而土濕之由,全因腎水之寒,水寒土濕,此金木堙郁之原也。

白話文:

由於潮濕的脾胃被過度填滿,肺部的金氣無法下行收斂,因此氣息淤滯而產生麻痺感。肝臟的木氣無法上升通達,因此血液鬱積而產生風邪。而脾胃潮濕的根本原因,全都是因為腎臟水分過於寒冷。水分寒冷會導致脾胃潮濕,這就是金氣和木氣堵塞的根源。

若或但一臂不遂者,此為痹,非風也。痹者,風寒濕三者合而痹其血脈也。若脈微而數,則中風使然矣。

風因虛中,是以脈微。風動而不息,是以脈數。風隨八節,而居八方,冬至在北,夏至在南,春分在東,秋分在西,立春東北,立夏東南,立秋西南,立冬西北。《靈樞·九宮八風》:風從其所居之鄉來,為實風,主生,長養萬物,從其沖後來,為虛風,傷人者也,主殺主害,故聖人避風如避矢石焉。其有三虛,而偏中於風邪,則為擊僕偏枯矣。

白話文:

風邪侵襲人體,會導致氣血虛弱,因此脈搏會微弱。風邪流動不止,因此脈搏會數。風邪會隨著季節變化而移動,分別居於八個方位。冬至時在北方,夏至時在南方,春分時在東方,秋分時在西方,立春時在東北方,立夏時在東南方,立秋時在西南方,立冬時在西北方。

《靈樞·九宮八風》中記載:風邪從其所在的方位吹來,稱為實風,可以滋生、養育萬物。風邪從其與上述方位相反的方向吹來,稱為虛風,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具有殺傷力。因此,聖人避風就像避開箭石一樣。

人體有三處虛弱之地,如果風邪偏向其中一處,就會導致偏癱。

「歲露論」: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時之和,因為賊風所傷,是謂三虛。

3. 中風二

寸口脈浮而緊,緊則為寒,浮則為虛,寒虛相摶,邪在皮膚,浮者血虛,絡脈空虛,賊邪不泄,或左或右,邪氣反緩,正氣即急,正氣引邪,喎僻不遂。邪在於絡,肌膚不仁,邪在於經,即重不勝,邪入於腑,即不識人,邪入於臟,舌即難言,口即吐涎。

白話文:

寸關脈摸起來浮動而且緊繃,緊繃代表有寒氣,浮動代表氣血虛弱,寒虛相互作用,邪氣停留在皮膚表面。脈浮表示血氣虛弱,經絡空虛,邪氣無法排出,有時在左手有時在右手,邪氣反倒緩慢,正氣卻很急促,正氣引導邪氣,身體歪斜行動不便。邪氣在經絡中,肌肉皮膚失去知覺;邪氣在經脈中,身體沉重難以移動;邪氣進入內臟,就會神志不清;邪氣進入臟器,舌頭不能說話,嘴巴會流口水。

寸口脈浮而緊,緊則為寒,浮則為虛,寒虛相摶,則邪在皮膚,而病中風。蓋緊者營血之寒,浮者營血之虛。肝木藏血而胎君火,火者,血中溫氣之所化也,溫氣不足,故營血虛寒,而脈見浮緊。血虛寒盛,則木鬱風動,是以脈浮。絡脈空虛,一被外風感襲,則內風鬱發,而為賊邪。

白話文:

當寸口脈搏浮而緊實時,緊實代表寒,浮則代表虛。寒虛交加,則邪氣滯留在皮膚表面,導致中風。緊實的脈搏反映了血液中的寒氣,而浮則反映了血液的虛弱。

肝臟儲藏血液並孕育君火,君火乃血液中溫暖之氣所化。如果溫氣不足,則血液會出現虛寒,脈搏也會浮緊。血液虛寒嚴重時,肝氣鬱結,導致風動,所以脈搏會浮起。

在血管空虛的情況下,一旦受到外來風邪的侵襲,內在風氣就會鬱發,成為致病的邪氣。

賊邪不得外泄,或入於左,或入於右,隨其正氣之偏虛而中之,無一定也。邪氣之所在,氣留而血歸之,氣血去而正歸邪,則邪氣反緩,而正氣即急。正氣緊急,而引其邪氣,則邪處之筋長,正處之筋短,鼻口喎僻而不遂,《素問·繆刺論》:邪中於經,左盛則右病,右盛則左病是也。邪氣淺在於絡,即肌膚痹著而不仁。

白話文:

邪氣無法從體外排出,可能進入身體的左邊或右邊,根據正氣偏弱的地方而侵犯,沒有固定的位置。邪氣所在之處,氣血會聚集而去,而正氣會離開邪氣,那麼邪氣就會緩解,正氣就會緊迫。正氣緊迫,就會牽引邪氣所在之處的筋長,正氣所在之處的筋短,鼻子和嘴巴就會歪斜不協調。《素問·繆刺論》中說:邪氣侵犯經脈,左邊嚴重則右邊出現病症,右邊嚴重則左邊出現病症。邪氣淺在於絡脈,就會導致肌肉皮膚麻痺僵硬,感覺不到痛覺。

邪氣次在於經,即身體遲重而不勝。邪氣內入於腑,則胃土上逆,濁氣熏蒸,化生痰涎,堵塞心竅,即昏憒不能識人。邪氣內入於臟,則脾土下陷,筋脈緊急,牽引舌本,即蹇澀不能言語(太陰脾脈,上連舌本),脾敗不以攝涎,即口角涎流。腑邪必歸於胃,臟邪必歸於脾,以胃敗而後邪侵於腑,脾敗而後邪侵於臟也。

白話文:

病邪進入經脈後,身體會感到沉重、虛弱。病邪再深入進入臟腑,則會導致胃氣上逆,產生濁氣燻蒸,化生痰液,阻塞心竅,導致意識不清、不能辨別熟悉的人。病邪再深入進入臟器,則會導致脾氣下陷,筋脈緊張,拉扯舌根,導致舌頭僵硬、說話困難(脾臟的經脈連接到舌根)。脾臟受損後無法控制口水,導致嘴角流涎。病邪在臟腑中,最終必定歸於胃或脾,因為胃受損後病邪才會侵犯臟腑,脾受損後病邪才會侵犯臟器。

中風之病,由於土濕,土濕則木鬱而風動,以風木而賊濕土,胃逆則神迷,脾陷則言拙,是皆中氣之敗也。

4. 中風三

寸口脈遲而緩,遲則為寒,緩則為虛,營緩則為血亡,衛緩則為中風,邪氣中經,則身癢而癮疹,心氣不足,邪氣入中,即胸滿而短氣。

白話文:

寸口脈搏跳動慢而緩弱,"慢"表示寒症,"緩"表示虛弱。如果營脈緩弱,表示血氣不足;衛脈緩弱,表示中風。邪氣侵犯經絡,就會引起身體發癢和皮膚病。心氣不足,邪氣進入胸中,就會出現胸悶和氣短的症狀。

寸口脈遲而緩,遲則為氣血之寒,緩則為營衛之虛,營緩則為裡虛而亡血,衛緩則為表虛而中風。邪氣中於經絡,風以泄之,而衛氣愈斂,閉遏營血,不得外達,則身癢而生癮疹。癢者,氣欲行而血不行也。血鬱為熱,發於汗孔之外,則成紅斑。衛氣外斂,不能透發,斑點隱見於皮膚之內,是為癮疹。

白話文:

當寸口脈搏動遲緩時,遲脈表示氣血寒冷,緩脈表示營衛之氣虛弱。營氣緩弱表示身體內虛而失血,衛氣緩弱表示身體表虛而容易中風。

當邪氣入侵經絡時,風邪會使皮膚汗孔開泄,但衛氣卻會更加收斂,阻礙營血的流通,無法外達,就會導致身體發癢和長出疹子。

發癢的原因是氣想運動但血無法流通。血鬱結會產生熱,發出汗孔之外,就會形成紅斑。衛氣向外收斂,無法透發,疹子就會隱約出現在皮膚表面,這就是癮疹。

營氣幽郁,不得暢泄,是以身癢。若心氣不足,邪氣乘虛而入中,壅遏宗氣,則胸膈脹滿,而短氣不舒也。

5. 歷節一

寸口脈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為腎,弱即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傷心,歷節痛,黃汗出,故曰歷節。

白話文:

寸口脈搏微弱無力,"沉"代表骨骼,"弱"代表筋,"沉"代表腎臟,"弱"代表肝臟。汗液會進入水中,就像水會傷害心臟,導致關節疼痛,出黃汗,所以稱之為歷節。

寸口脈沉而弱,腎主骨而脈沉,故沉即主骨,肝主筋而脈弱,故弱即主筋。沉即為腎,骨屬於腎也,弱即為肝,筋屬於肝也。此緣汗出而入水中,如使水傷心氣,則水邪隨脈而注筋骨,以心主脈也。筋骨既傷,則歷節作痛,以諸筋皆屬於骨節,而濕邪傳流於關節也。濕蒸皮毛,黃汗乃出,緣脾主肌肉,其色為黃,濕漬肌肉,木氣不達,木主五色,入土化黃也。

白話文:

寸口脈象微弱無力,腎臟主管骨頭,脈象微弱就主導骨頭;肝臟主管筋脈,脈象虛弱就主導筋脈。脈象微弱就是腎臟虛弱,骨頭屬於腎臟;脈象虛弱就是肝臟虛弱,筋脈屬於肝臟。這是因為汗液排出後進入水中,如果水氣損傷了心氣,那麼水邪就會隨著脈絡流向筋骨,因為心臟主管脈絡。筋骨一旦受傷,就會出現關節疼痛,因為筋脈都附著於骨節,濕邪會傳播流入關節。濕氣蒸發到皮毛,就會出現黃色汗液,因為脾臟主管肌肉,肌肉的顏色是黃色;濕氣侵襲肌肉,肝氣不通暢,肝臟主管五行顏色,進入土中轉化為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