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讀

中醫古代典籍:傷寒論讀

作者:沈堯封

朝代:清朝

基本介紹:

傷寒著作。清·沈堯封撰於1765年。作者認為《傷寒論》中所論傷寒,亦即《難經》所述廣意傷寒的概念。據此分析六經病證,並辨太陽證傳經、病解和誤治,對於臨症識病,分辨相似而相混的證候有一定的啟發。末附脈法及《傷寒論》全部方劑。是研究《傷寒論》的參考讀物。現存乾隆年間刻本等,後編入《三三醫書》中。

內容:

《傷寒論讀》是清代醫家沈堯封所著的傷寒著作。該書於乾隆三十年(1765年)成書,共分三卷,收載《傷寒論》全部方劑。

沈堯封認為《傷寒論》中所論傷寒,亦即《難經》所述廣意傷寒的概念。據此分析六經病證,並辨太陽證傳經、病解和誤治,對於臨症識病,分辨相似而相混的證候有一定的啟發。末附脈法及《傷寒論》全部方劑。是研究《傷寒論》的參考讀物。

《傷寒論讀》在傷寒學說的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對《傷寒論》的學術思想作了系統的闡述,對後世傷寒學說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傷寒論讀》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傷寒的概念。沈堯封認為,傷寒是一種由外感風寒之邪引起的急性外感病。其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惡寒、頭痛、身痛、無汗等。

2、六經病證的分析。沈堯封認為,六經病證是傷寒病在不同階段、不同部位所表現出的臨床表現。他對六經病證的傳變、病解和誤治等方面作了詳細的論述。

3、脈法。沈堯封認為,脈診是診斷傷寒病的重要手段。他對傷寒病的脈象作了詳細的論述,並提出了辨脈的方法。

4、方劑。沈堯封在《傷寒論讀》中收載了《傷寒論》全部方劑,並對其用法、禁忌等作了詳細的說明。

《傷寒論讀》是研究《傷寒論》的重要著作,對後世傷寒學說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以下是《傷寒論讀》中關於太陽病傳經的論述:

太陽病傳經,是指太陽病在傳變過程中,病邪由太陽經傳入其他經脈的病理現象。沈堯封認為,太陽病傳經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太陽病傳入陽明經,稱為陽明病;另一種是太陽病傳入少陽經,稱為少陽病。

陽明病的臨床表現為發熱、惡寒、頭痛、身痛、無汗等。少陽病的臨床表現為發熱、惡寒、頭痛、耳聾、鼻塞、流涕等。

沈堯封認為,太陽病傳經的關鍵是太陽病的病邪是否能夠順利地傳入陽明經或少陽經。如果太陽病的病邪能夠順利地傳入陽明經或少陽經,則會發展成為陽明病或少陽病;如果太陽病的病邪不能順利地傳入陽明經或少陽經,則會停留在太陽經,形成太陽病的固定證候。

沈堯封還認為,太陽病傳經的過程是一種病理演變過程。在太陽病傳經的過程中,病邪會逐漸加重,臨床表現也會逐漸加重。如果太陽病的病邪不能及時得到治療,則會發展成為陽明病或少陽病。

《傷寒論讀》中關於太陽病傳經的論述,對後世傷寒學說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為後世醫家認識太陽病傳經的病理機制


辨太陽病脈證

辨陰病陽病之大綱

右七節論中風

右十一節論傷寒

右四節論濕痹

右九節論熱病

辨太陽病傳解 (1)

辨誤汗病脈證 (1)

辯誤吐病脈證

辯永逆病脈證

辯火逆病脈證

辯陽明病脈證 (1)

辨少陽病脈證

辨太陰病脈證

辨少陰病脈證 (1)

辨厥陰病脈證 (1)

平脈法 (1)

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