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聖濟總錄》~ 卷第一百九十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百九十二 (5)

1. 刺節統論

論曰刺有九變十二節,九變者,一曰輸刺,謂刺諸經滎輸臟俞也。二曰遠道刺,謂病在上取之下,刺腑俞也。三曰經刺,謂刺大經之結絡經分也。四曰絡刺,謂刺小絡之血脈也。五曰分刺,謂刺分肉之間也。六曰大瀉刺,謂刺大膿以鈹針也。七曰毛刺,謂刺浮痹皮膚也。八曰巨刺,謂左取右右取左也。

白話文:

書中說刺法有九種變化,十二個節日。九種變化是:

  1. 輸刺:意思是刺取諸經的滎穴輸注臟腑的俞穴。

  2. 遠道刺:意思是疾病在上部取穴在下部,刺取腑的俞穴。

  3. 經刺:意思是刺取大經的結絡、經分。

  4. 絡刺:意思是刺取小絡的經絡氣血。

  5. 分刺:意思是刺取肌肉之間的經絡氣血。

  6. 大瀉刺:意思是刺取大的膿腫,用鈹針刺入。

  7. 毛刺:意思是刺取浮淺的痺病,在皮膚上刺入。

  8. 巨刺:意思是左邊取右邊,右邊取左邊的經絡。

九曰淬刺,謂燔針取痹也,十二節者。一曰偶刺,以手直心若背,直痛所,一刺前,一刺後,以治心痹,刺此者旁針之也。二曰報刺,刺痛無常處也,上下行者,直內,無拔針,以左手隨病所按之,乃出針復刺之也。三曰恢刺,直刺傍之舉之,前後恢筋急,以治筋痹。四曰齊刺,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氣小深者,或曰三刺,治痹氣小深者也。

白話文:

九種針灸方式之一,稱為淬刺,是指用燒過的針去取穴位,十二個穴位。

一種針刺方法是偶刺,用手直放,像正面直刺,直接刺在疼痛部位,一個刺前面,一個刺後面,用來治療心臟痹症。

一種針刺方法為報刺,刺痛無固定位置,上下走動的,刺針要直刺進去,不要拔出針,用左手隨著疼痛部位按壓,然後取出針再刺入。

一種針刺方法為恢刺,直刺旁邊,並舉起針,前後刺開筋脈,用來治療筋痹。

一種針刺方法為齊刺,直接刺入一個穴位,旁邊刺入兩個穴位,用來治療寒氣較淺的病人,也有人稱它為三刺,用來治療痹氣較淺的病人。

五曰揚刺,正內一,傍內四而浮之,以治寒氣之博大者也。六曰直針刺,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氣之淺者也。七曰輸刺,直入直出,稀髮針而深之,以治氣盛而熱者也。八曰短刺,以刺骨痹,稍搖而深之,致針骨所,以上下摩骨也。九曰浮刺,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

白話文:

五、揚刺法:皮刺入一分,傍內刺四分而浮之,用於治療寒氣廣大者。

六、直針刺:提起皮膚再針刺進去,用於治療寒氣淺表者。

七、輸刺法:針刺,直接入針並直接出針,針刺深部,用於治療氣盛而熱的疾病。

八、短刺法:用於治療骨痹的,輕微搖動並深刺針,使針尖到達骨處,運用針的上下去摩擦骨頭。

九、浮刺法:傍內刺而浮刺,用於治療肌肉急緩而寒的。

十曰陰刺,左右率刺之,以治寒厥,取足踝後少陰也。十一曰傍針刺,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十二曰贊刺,直入直出,數髮針而淺之出血,是謂治癰腫也,脈所居深不見者,刺之微內針而久留之,以致其空脈氣,脈淺者勿刺,按絕其脈乃刺之,無令精出,獨出其邪氣爾,所謂三刺則穀氣出者,先淺刺絕皮,以出陽邪,再刺則陰邪出者,少益深絕皮,至肌肉,未入分肉間,已入分肉間,則穀氣出,故刺法曰,始刺淺之,以逐邪氣而來血氣,復刺深之,以致陰氣之邪,最後刺極深之,以下穀氣也,三刺之外,又有五刺之法,以應五臟。一曰半刺,淺內而疾髮針,無針傷肉如拔毛狀,以取皮氣,此肺之應也。

白話文:

十種針刺方法中的「陰刺」,左右手交替刺入,以治療厥寒,位置在足踝後方,少陰經上。

十一種針刺方法中的「傍針刺」,一針直刺,一針旁刺,都刺入一寸,用來治療長期留滯不癒的痹症。

十二種針刺方法中的「贊刺」,針直入直出,多次刺入,淺刺出血,用來治療癰腫。如果脈位深,看不見,就用針微刺入,並且停留較長時間,以便讓空脈之氣匯集而來。如果脈位淺,就不要刺入,按壓脈位直到脈搏消失,然後才刺針,這樣才能避免精氣外漏,只排出邪氣。

所謂的「三刺則穀氣出」,是指先淺刺,刺破皮膚,排出陽邪;再刺則刺入較深,刺至肌肉,但還沒刺到肌肉與肌肉之間的縫隙,排出陰邪;最後一針刺得最深,以排出穀氣。在三刺之外,還有五刺之法,用來對應五臟。

「半刺」是指淺刺入,快速刺針,針不傷肉,猶如拔毛一樣。用來拔出皮氣,這是對應肺臟的。

二曰豹紋刺,左右前後針之,中脈為故,以取經絡之血,此心之應也。三曰關刺,直刺左右盡筋上,以取筋痹,慎無出血,此肝之應也,或曰淵刺。一曰豈刺,四曰合谷刺,左右雞足,針於分肉之間,以取飢痹,此脾之應也,五曰輸刺,直入直出,深內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腎之應也,既別刺法,當順四時,春夏秋冬,各有所刺,春氣在經脈,宜取絡脈分肉,所謂春刺散俞,及與分理血出而止是也,夏氣在孫絡,宜取盛經分腠,所謂夏刺絡俞見血而止是也,秋氣在皮膚,宜取經俞,所謂秋刺皮膚,循理神變而止是也,冬氣在骨髓,宜取井滎,所謂冬刺俞竅於分理是也,至於長夏氣在肌肉,刺亦有分,是乃淺深之分也,又有春刺井,夏刺滎,長夏刺俞,秋刺經,冬刺合者,是亦四時之分在穴腧也,陰井木,陽井金,播五行於四時,以此為宜,苟非其部分而刺之,皆病之招也,審此數者,然後用刺,庶乎適當,無或失矣。

白話文:

第二種是豹紋刺,前後左右都針刺,不離開中脈,用來疏通經絡血脈,這種方法對應著心。第三種是關刺,直接刺到左右盡筋上,用來治療筋痹,不要刺出血,這種方法對應著肝,也叫深刺。第一種是豈刺,第四種是合谷刺,左右雞足,在分肉之間針刺,用來治療飢痹,這種方法對應著脾。第五種是輸刺,直接入刺、直接出刺,深入內部,到達骨頭,用來治療骨痹,這種方法對應著腎。說完了不同的刺法後,還應順應四季,春、夏、秋、冬,各有所刺:春天,氣血在經脈中,應當刺絡脈分肉之間,所謂的「春刺散俞,刺入分理,出血即止」就是這個意思。夏天,氣血在孫絡中,應當刺盛經分腠之間,所謂的「夏刺絡俞,刺見血即止」就是這個意思。秋天,氣血在皮膚中,應當刺經俞,所謂的「秋刺皮膚,循理神變,刺至微微滲血即止」就是這個意思。冬天,氣血在骨髓中,應當刺井滎,所謂的「冬刺俞竅,刺至微微滲血即止」就是這個意思。至於長夏,氣血在肌肉中,刺法也有分淺刺和深刺。還有春季刺井穴,夏季刺滎穴,長夏刺俞穴,秋季刺經穴,冬季刺合穴,這也是四季所刺穴位的不同。陰井穴屬木,陽井穴屬金,將五行分佈於四季,以此為宜。若不是按照相應的部位和季節刺穴,都會引發疾病。審知這些,然後再用刺法,這樣才適當,就不會出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