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久保田晴光

《漢藥研究綱要》~ 第二章、中國曆代本草之概觀 (4)

回本書目錄

第二章、中國曆代本草之概觀 (4)

1. 五、金及元時代

金元皆外夷。以其勇猛武力。得入主中國。後漸受中國文化之影響。而被同化。遂忘了本來面目。(勇武)致啟亡國之端。然支配者。雖屬外夷。被支配者。則為多數之漢人。且受宋代學術之感化。如醫學一門。幾多大家碩學輩出。遂現出金元醫學新紀元時代。

第一醫人。則金朝有張元素、(字潔古)劉完素、(號河間)張從正、(字子和)李杲、(號東垣)成無己、羅知悌等。元朝則有朱震亨、(號丹溪)王好古(號海藏)羅天益、葛乾孫、滑壽等。醫書則有張元素之潔古珍珠囊。病機氣宜保命集。劉完素之素問玄機原病式。宣明論方。

李杲之蘭室秘藏。辨惑論。脾胃論。用藥法象。張從正之儒門事親。成無己之傷寒論淺註解。明理論。羅天益之衛生寶鑑。王好古之湯液本草。醫壘元戎。此事難知。朱震亨之金匱鉤元。脈訣指掌。局方發輝。格致餘論。丹溪心法。滑壽之十四經發揮。難經本義。危亦林之世醫得效方。

葛乾孫之十藥神書等。出名者不少。

此時代之本草。專用證類本草。故屢見重刊。首為明之成化本。及嘉靖本等之政和本草之證類本草所出經史方書之次。有泰和甲子(西紀一二○四年)晦明軒之版印。取前述證類本草之善本。增以本草衍義。別本中方論多者悉補入之。又本經、別錄、先附、分條之數多而有差者。

則考正之。藥有異名者。則取其俗稱。而注於目錄條下。圖像失真者。則據曾見者。而更寫之。升斗、疽疸、上下、千十、未末等之字畫誤謬者。訂正之。可見此時大校正而後刊行也。其次同為政和本草有麻革信之序文。及劉祁之跋文。張惠存刊行之。其刊行年代。白井博士以元定宗四年。

(西紀一二四九年)中尾博士。則以為元至大二年。(西紀一三○九年)大約以定宗四年為是。總之此時曾一度刊行也。其次大觀本草。有明朝萬曆丁酉梅守德之序。及艾晟之序。其終末附記。「大德壬寅孟春宗文書院刊行」之字。當為元大德六年。(西紀一三○二年)亦見刊行也。

如斯可見金元之間。至少亦曾刊行三次。此時代。重視證類本草。亦可見其餘不見有著述可以匹敵之本草書。本草綱目之歷代諸家本草中。雖列舉張元素之潔古珍珠囊。李杲之用藥法象。王好古之湯液本草。吳瑞之日用本草。胡仕可之本草歌括。朱震亨之本草衍義補遺等。皆不足認為正統本草書。

利用價值亦極少。詳細考證。請暫割愛。要之。此期之醫學思想。乃受宋儒性理說之影響。以人身為一小天地。依五運六氣。如天地萬物之運行。然人身亦依五運六氣以營生活現象。四時寒暑之過不及。即影響於人體。發生疾苦。故治療亦不可不隨應其過不及。是以藥理頗繁雜多端。

各藥品皆配以氣味。欲使該當獨特之陰陽病理說。藥效之說明。亦似乎煩瑣難耐。爾來此思想。至於近世。影響頗大。故凡欲覺金以降之藥方書者。不可不置此事於念頭。與經驗為據之古來藥理學說。區別之也。

2. 六、明時代

明朝乃自西紀一三六七——一六六一年之二百九十四年間。以漢人完全支配中國。世既昇平。學術技藝大興。然自大局觀之。概為前時代。即宋及金元文化之傳承。醫學方面。亦受金元醫學之潤色。惟其內容。頗至豐富之程度耳。例如繆希雍、方有執等。為劉完素之流亞。吳又可。

乃張從正。薛鐙。薛己父子、張介賓、趙獻可等。乃李杲。戴原禮、徐用誠、劉純等、乃朱震亨。各汲其流。而繼其風。又倪維值。王肯堂等。則各立折衷學派。為學術之醫學。頗見隆盛。是以出名之醫書。傳至今日者。甚夥。就中如徐春甫之古今醫統大全。王肯堂之證治準繩。

吳勉學之古今醫統正脈全書等。儼然醫學叢書。或醫學百科全書之著述。比比皆然者。應可注目之點也。茲為省煩。故出名之醫家及醫書。姑不枚舉焉。

若自本草言之。方歷十八年。李時珍所出本草綱目。至於廣行一般時。依然用證類本草。政和本草。重刊四次。即成化四年。(西紀一四六八年)嘉靖二年。(西紀一五二三年)嘉靖三十一年。(西紀一五五二年)隆慶三年。(西紀一五六九年)大觀本草重刊兩次。即萬曆五年。

(西紀一五七七年)萬曆三十八年。(西紀一六一○年)如斯之證類本草。為宋以來之正統本草書。流行至於明末。至是乃見完成大著。以替之。即李時珍之本草綱目是也。此書大體。以證類本草為基礎。其他參醫書二百七十六部。經史百家四百四十部。增藥三百七十四種。

總計一千八百九十二種。皆分釋名、氣味、主治、修治、發明、正誤、附方等之項目。纂輯歷代諸家之說。以自己見識判定之。編成五十二卷。至今仍代證類本草為本草正統書。廣被珍重。且空前絕後云。然如此之大著。欲求完全。實不可能。及後發見李時珍見解多誤之點。

姑且勿論。其考究古代藥品之法。遺憾之點。亦不少。即此書以前所述。因為記事。分釋名以下七項。致尚留於證類本草之古本草書形式。全然破壞。是以古文獻之記事。亦失統緒。而且省略其文章。或改寫。為文獻全不能引用之點。最可遺憾。所以令人疑其學術的價值。而高唱證類本草宜保存者也。

此書成於萬曆十八年。(西紀一五九○年)萬曆二十四年。時珍之子李建元付梓焉。後萬曆三十一年刊第二版。祟禎十三年。(西紀一六四○年)又刊第三版。

前記之外。明代所著之本草書尚多。然其內容。皆不及本草綱目。於此但舉其主要者於次而已。

本草發揮,三卷,徐彥純

救荒本草,四卷,周定王

庚辛玉冊,二卷,寧獻王

本草集要,八卷,王倫

食物本草,二卷,汪穎

食鑑本草,一卷,寧原

本草會編,二十卷,汪機

本草蒙筌,十二卷,陳嘉謨

本草經疏,十卷,繆希雍

本草元通,二卷,李中梓

本草約言,四卷,薛己

本草匯言,二十卷,倪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