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本草徵要》~ 第三卷 (11)

回本書目錄

第三卷 (11)

1. 葫蘆巴

味苦,性熱,無毒。入腎、膀胱二經。淘淨,酒焙。

元臟虛寒,膀胱疝氣。

寒濕成疝,肝疾也。元臟暖,則筋自和而疝愈,此腎肝同治,乙癸同源之理也。

相火熾盛,陰血虧少者禁之。

2. 橘核

味苦,性溫,無毒。入肝、腎二經。

理氣,止痛。治睪丸脹痛,除乳腫腰疼。

實症為宜,虛人不宜多用。

3. 荔枝核

味甘,性溫。燒存性。

散滯氣,闢寒邪。睪腫消,狐疝回。

胃脘痛,婦人血氣痛,用五錢,香附一兩,末之,每服二錢,鹽湯或米飲下,名蠲痛散。㿗疝卵腫,酒調一味服。又:殼,發痘瘡。

4. 牡丹花瓣

(見咽喉科)

5. 紫葳花

味酸、性寒,無毒。入心胞、肝二經。畏滷鹼。

三焦血瘀,二便燥干。

凌霄花也。乃手足厥陰血分藥。能去血中伏火及血熱生風之證。又一陰一陽結之急症關下喉痹。便秘者,與烏扇,浙貝、連翹等為伍,其效頗著。

紫葳酸寒。不能益人,走而不守,虛人避之。

6. 梔子花瓣

(見咽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