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慎微

《證類本草》~ 卷第二十二 (10)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二 (10)

1. 田中螺汁

大寒。主目熱赤痛,止渴。

陶隱居云:生水田中及湖瀆岸側,形圓大如梨、桔者,人亦煮食之。煮汁,亦療熱,醒酒,止渴。患眼痛,取珍珠黃連納其中,良久汁出,取以注目中,多瘥。唐本注云:《別錄》云,殼,療屍疰,心腹痛;又主失精。水漬飲汁,止渴。今按:陳藏器本草云:田中螺,煮食之,利大小便,去腹中結熱,目下黃,腳氣衝上,小腹急硬,小便赤澀,腳手浮腫。生浸取汁飲之,止消渴,碎其肉,敷熱瘡。

爛殼燒為灰末服,主反胃。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生水田中,大如桃、李,狀類蝸牛而尖長,青黃色,夏秋採之。藥性論云:田螺汁,亦可單用。主治肝熱,目赤腫痛。取大者七枚,洗淨,新汲水養去穢泥,重換水一升浸洗,仍旋取於乾淨器中,著少鹽花於口上,承取自出者,用點目。逐個如此用了,卻放之。

日華子云:田螺,冷,無毒。治手足腫及熱瘡,生研汁敷之。

陳藏器云在水田中,圓大者是。小小泥有稜名⿱予心螺,亦止渴,不能下水。食之當先米泔浸去泥,此物至難死,有誤泥在壁中,三十年猶活,能伏氣飲露唯生,穿散而出即死。爛殼燒為灰末服,主反胃,胃冷,去卒心痛。食療云大寒。汁飲療熱、醒酒、壓丹石。不可常食。

聖惠方治連月飲酒咽喉爛,舌上生瘡。水中螺、蚌肉、蔥、豉、椒、姜煮,飲汁三、兩盞,瘥。食醫心鏡主消渴,飲水日夜不止,口乾,小便數。田中螺五升,水一斗,浸經宿,渴即飲之。每日一度易水換生螺為妙。又方云:以水三升煮,取汁,渴即飲之,螺即任吃。

2. 貝子

味鹹,平,有毒。主目翳,鬼疰,蠱毒,腹痛下血,五癃,利水道,除寒熱溫疰,解肌,散結熱。燒用之良。一名貝齒。生東海池澤。

陶隱居云:此是今小小貝子,人以飾軍容服物者,乃出南海。燒作細屑末,以吹眼中,療翳良。又真馬珂搗末,亦療盲翳。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云:蝸類也,形若魚,齒潔者良。藥性論云:貝子,使。能破五淋,利小便,治傷寒狂熱。日華子云:貝齒,涼。治翳障並鬼毒,鬼氣,下血。又名白貝

圖經曰:貝子,生東海池澤,今南海亦有之。貝類之最小者,又若蝸狀。而《交州記》曰:大貝出日南,如酒杯;小貝,貝齒也。善治毒,俱有紫色是也。潔白如魚齒,故一名貝齒。古人用以飾軍容服物,今稀用,但穿之與小兒戲髰頭家以飾鑑帶,畫家亦或使砑物。採無時。珂亦似此而大,黃黑色,其骨白,可以飾馬。

海藥云:雲南極多,用為錢貨易。主水氣浮腫及孩子疳蝕,吐乳。並燒過入藥中用。雷公云凡使,勿用花蟲殼,其二味相似,只是用之無效。凡使,先用苦酒與蜜相對秤,二味相和了,將貝齒於酒、蜜中蒸,取出,卻於清酒中淘令淨,研用。聖惠方治射罔在諸肉中有毒及漏脯毒。

用貝子末,水調半錢服,效。或食麵臛毒,亦同用。千金方點小兒黑花眼翳,澀痛。用貝齒一兩燒作灰,研如面,入少龍腦,點之妙。又方:去目翳。貝子十枚,燒灰細篩,取一胡豆大,著翳上,臥如炊一石米久乃滅。息肉者加珍珠與貝子等分。孫真人治食物中毒。取貝子一枚,含,自吐。

衍義曰貝子,今謂之貝齒,亦如紫貝,但長寸余,故曰貝子。色微白,有深紫黑者,治目中翳,燒用。北人用之氈帽上為飾及綴衣,或作蹀躞下垂。

3. 石蠶

味鹹,寒,有毒。主五癃,破石淋,墮胎。

,解結氣,利水道,除熱。一名沙蝨。生江漢池澤。

陶隱居云:李云江左無識此者,謂為草根,其實類蟲,形如老蠶,生附石。傖(助庚切)人得而食之,味鹹而微辛。李之所言有理,但江漢非傖地爾,大都應是生氣物,猶如海中蠣蛤輩,附石生不動,亦皆活物也。今俗用草根黑色多角節,亦似蠶,恐未是實。方家不用沙蝨,自是東間水中細蟲。

人入水浴,著人略不可見,痛如針刺,挑亦得之。今此名或同爾,非其所稱也。唐本注云:石蠶,形似蠶,細小有角節,青黑色。生江漢側石穴中,岐隴間亦有,北人不多用,採者遂絕爾。今隴州採送之。臣禹錫等謹按蜀本注:李云江左無識此者,謂是草根,生附石間,其實如老蠶。

如此則合在草部矣!今既在虫部,又一名沙蝨,則是沙石間所生者一種蟲也。陶云猶如蠣蛤輩,附石而生,近之矣。蘇亦未識,而云似蠶,有節,青黑,生江漢石穴中。此則半似說蟲半似草,更云不採遂絕,妄亦甚也。按此蟲所在水石間有之,取以為鉤餌者是也。今馬湖石間出此最多。

彼人好啖之,云咸、微辛。李、蘇二說,殆不足憑也。

圖經曰石蠶,生江漢池澤,舊注或以為草根,生石上,似蠶者。或以為生氣物,猶如海中蠣蛤輩。又《本經》云:一名沙蝨。沙蝨自是水中細蟲,都無定論。《蜀本草》注云:此蟲所在水石間有之,人取以為鉤餌。馬湖石間出此最多。彼人亦好啖之,云味鹹、小辛。今此類川、廣中多有之。

草根之似蠶者,亦名石蠶,出福州及信州山石上,四時常有,其苗青,亦有節,三月採根。焙乾。主走注風,散血,止痛。其節亦堪單用,搗篩取末,酒溫服之。

衍義曰石蠶,謂之為草則繆矣。《經》言肉解結氣,《注》中更辯不定此物在處。有附生水中石上,作絲繭如釵股,長寸許,以蔽其身,色如泥,蠶在其中,此所以謂之石蠶也。今方家用者絕稀,此亦水中蟲耳,山河中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