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烈

《吳醫彙講》~ 卷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3)

1. 辨《素問》「濁氣歸心」之訛

讀《素問》至「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幹脈」節,此「濁氣歸心」,不得其解。因思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如果濁氣歸心,焉得虛靈不昧,具眾理而應萬事乎?按此「心」字,必因千百年相傳之書,「脾」字誤為「心」字。考《靈樞·陰陽清濁篇》曰:「受谷者濁,受氣者清。

白話文:

讀到《素問》中「食物經過胃部,污濁之氣歸於心臟,濕熱之精液會影響脈絡」這段文字,對於「污濁之氣歸於心臟」這句話感到不解。因為我認爲心臟是人體的君主之官,神智由此產生。如果污濁之氣歸於心臟,又怎麼能保持清淨靈明,洞察萬物道理,應對千般事務呢?

因此,我推測這段文字中的「心」字,應該是因千百年來傳抄而誤將「脾」字寫成了「心」字。查閱《靈樞·陰陽清濁篇》,其中記載:「攝取的穀物屬濁,吸入的氣息屬清。」

」又曰:「營者,水穀之精氣也,和調於五臟,灑陳於六腑。」又曰:「陰清而陽濁。」又曰:「諸陰皆清,足太陰獨受其濁。」夫腑為陽,臟為陰,既曰「諸陰皆清」,則心之受清可知;既曰「足太陰獨受其濁」,則濁氣歸脾之外,更無一臟再受其濁。可知是濁氣歸脾,《經》文無不印合,竊以為一字之訛,敢以質諸高明。

白話文:

再者,營氣是水穀精華,它調和於五臟,分佈於六腑。又說:「陰氣清,陽氣濁。」又說:「所有陰經都清靜,只有足太陰脾經獨自承受其濁。」腑屬陽,臟屬陰,既然說「所有陰經都清靜」,那麼心臟承受清氣是顯而易見的;既然說「只有足太陰脾經獨自承受其濁」,那麼濁氣進入脾臟之外,沒有其他臟腑再承受濁氣。可以知道濁氣進入脾臟,《黃帝內經》的經文都相符合,我私下認為是一個字的錯誤,所以鬥膽向各位高明請教。

2. 祖氣論

夫絪縕鼓盪於大地之間者,孰推行是,孰發育是,無非一氣為之橐龠而已。天以五行化生萬物,人以五臟應之。天一水也,故兩腎為先天之本;天五土也,故脾胃為後天所資。此東垣、丹溪之論,後人皆起而宗之。至汪氏苓友,獨主一心,其言曰:萬病皆起於心,五臟六腑皆繫於心。

白話文:

在天地之間充滿著呼吸的泉源,它們推動著事物的運行和滋養著萬物,不過都是一份元氣在起著風箱的作用罷了。上天用五種元素化育萬物,人體用五臟來與之相應。天是水屬性,所以腎臟是先天之本;天是土屬性,所以脾胃是後天之資。這是東垣、丹溪的理論,後人都起來尊奉。到汪氏苓友,獨獨主張一心,他的話說:一切疾病都起於心,五臟六腑都繫於心。

天有日則晝夜分,四時序,萬物生;世有君則尊卑定,貴賤明,兆姓治。心者,君主之官也,在天以日為主,在人以心為主。論凡數萬言,直與前賢鼎立,其嘉惠來茲,豈淺鮮哉!特是三家之說,一指脾,一指腎,一指心,則猶是以有形之臟體言也。夫氣者,形之本也,人自賦形以後,陽曰氣,陰曰血,而先天無形之氣,則宰乎陰陽血氣之先,修養家謂之祖氣,即天地生生之氣也。

白話文:

如同天空有太陽才能分出晝夜、四季更迭、萬物生長,人世間有君王才能確立尊卑秩序、釐清貴賤身分、治理萬民。而「心」就好比君王,在天上以「太陽」為君主,在人體內則以「心」為君主。

過去對於養生的論述雖然多達數萬字,但都還不及前人所提出的核心原則。這些原則的利益惠及後世子孫,怎麼能說是小呢?只不過,傳統醫學的三大流派(黃帝內經、難經、靈樞)在辨別養生的關鍵器官時,分別指出了脾、腎、心,這仍然是著重於有形、有形的臟腑器官。

「氣」是造就形體的根本,人從受孕成形以後,陽氣稱為「氣」,陰氣稱為「血」,而先天無形之氣主宰著後天的陰陽血氣。養生家稱之為「祖氣」,也就是天地生生不息的氣息。

《緯書》之言曰:有生皆在氣中,凡夫負陰抱陽,昆蟲草木之屬,莫不感此氣而生,故氣在則形存,氣去則形壞。孔子曰:㹠子食於其死母者,少焉眴若,皆棄之而走。所愛其母者,非愛其形也,愛使其形者也。使其形者何也?氣也。《生氣通天論》曰:「蒼天之氣清淨,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

白話文:

《緯書》裡說:有生命的東西都是存在於氣中,一般人承受著陰氣,包圍著陽氣,昆蟲、草木等物種,沒有一個不受這種氣影響而生成,所以氣存在,形體便存在,氣離開,形體便毀壞。孔子說:幼鳥啄食牠死去母親的肉,過了不久牠們的眼睛就張開了,所有人都會把牠們丟棄然後走開。人們之所以疼愛牠們的母親,並不是疼愛牠們的形體,而是疼愛讓牠們形體存在的東西。讓牠們形體存在的是什麼?是氣。《生氣通天論》說:「蒼天的氣清淨,人的思想和意念就會端正,順應它,陽氣就會穩固。

」又曰:「服天氣而通神明。《靈》《素》之言,汪洋浩瀚,其要旨止歸一氣字。夫涕、唾、津、精、汗、血、液,七般靈物,皆屬陰。陰者,死質也;氣者,生陽也。方書中往往以血肉有情為煉石補天之具,不知吾身中生陽之氣,既若存而若亡,則此塊然者,亦漸鄰於朽腐之鄉,乃反恃此物之朽腐者以卻病延年,不其難乎?是故治形必先治氣,形特氣之宮城;治氣必先治心,心實氣之主宰。

白話文:

古書中還說:「順應天氣,神明就能通達。」《黃帝內經》的內容博大精深,其核心思想就是「氣」這個字。涕、唾、津、精、汗、血、液這七種人體精華,都屬於陰。陰是死的物質;氣是生的陽氣。醫書上經常把血肉有情之物當成修補身體的材料,卻不知道我們自身生陽之氣已經岌岌可危。如果陽氣衰微,身體就會逐漸衰老腐朽。然而,人們卻依賴這些朽腐的物質來治病延年,豈不困難?所以,治療身體必須先治療氣,身體只是氣的住處;治療氣必須先治療心,心是氣的主宰。

先天之植此形者惟氣,後天之帥此氣者惟心,斗柄招太陽,徑寸混三才三奇論之,祖氣即子輿氏之言養氣,求放心也。古人云:行醫不識氣,治病從何據?蓋無此沖和不息之氣,則心何由而藏神,脾何由而載物,腎何由而為蟄藏之本?《經》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終」,其斯之謂歟。

白話文:

在胎兒發育過程中,形成身體形體的是氣。出生後,主導這股氣的是心。當北斗星柄指向太陽時,氣在人體中的運行與天地宇宙相應。這段話說明,養氣的根本就在於「心安氣和」。

古人說:「行醫如果不瞭解氣,治療疾病就沒有依據。」因為沒有這種生生不息的氣,心就不能藏神,脾就不能載物,腎就不能成為貯藏精華的根本。《黃帝內經》說:「瞭解要點的人,能夠用一句話總結」,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3. 連珠

連珠之作,肇自漢章之世,義取貫珠,文多假喻,節短而韻長,言近而旨遠,蓋詞賦之流派也。前賢葛稚川論醫用連珠文,今仿其體。

白話文:

連珠文章的創作始於漢朝,寓意取自貫穿珍珠,文辭多採用比喻,篇幅簡短而韻味悠長,語言簡潔而旨意深遠,屬於詞賦的一種流派。古代有葛稚川用連珠文來論述醫學,現在仿照他的體裁來寫。

蓋聞天動星迴,而辰極居其所,璣旋輪轉,而衡軸執其中,是以位定坎離,握樞紐於南北,緯纏卯酉,分升降於西東。

白話文:

天地運行,星辰輪轉,而北極星始終位於北方;地球自轉,就像車輪旋轉,而赤道就像車軸一樣居中。因此,坎離(南北)方位確定,掌握著天地間的樞紐;卯酉(東西)方位交織,分隔著天地間的升降。

蓋聞水障於土,還以潰其土,火生於木,仍自焚其木。是以植千章之嘉樹,必溉清渠,築百丈之修堤,先疏支瀆。

白話文:

古語有云:水若受阻於泥土,只要疏通土道就能排除積水;火若燒著木材,自然會燒毀木材。因此,要種植高聳的樹木,必須灌溉清澈的水渠;要建造高大的堤壩,必須先疏通河道。

蓋聞漏滴銅壺,水滑必迅,灰傳葭管,氣至斯飛。是以虧天一之真,脈行必速於常度,定甲乙之候,節令每決於先幾。

白話文:

比喻如同漏水的銅壺,水滑必定流動迅速;葭管傳遞訊息,氣息到達就會飛奔。因此,若虧損了先天的元氣,脈搏運行必定比平常快;確定疾病的種類和時間,季節的變化往往能提前預測。

蓋聞熱獸炭之盈爐,暖勝三春,而不能代燭龍之照;焚蘭缸之寸燼,光逾四壁,而不能代暘谷之暄。是以鏡本非臺,君以名而離精獨炳,薪傳有火,相以位而泉水常溫。(「名」字借用王氏注。)

白話文:

就像炭火堆積在爐中,溫暖超過春天的陽光,但不能代替蠟燭的照明;燃燒蘭香爐中的香灰,光線照亮四周,但不能代替陽光的溫暖。因此,鏡子本身並不是臺子,但你給它起了「鏡臺」的名稱,它就只會反射光線;薪柴中本來就有火,但你把它放在鍋中的位置上,它只能加熱水。

蓋聞陽為陰逼,不走即飛,陰遇陽消,非枯則槁。是以蟄雷之性,激以暴雨而勃升,旱魃之災,沛乎甘霖而卻掃。

白話文:

聽說陽氣被陰氣逼迫,不前進就會跳動;陰氣遇到陽氣就會消散,不枯萎就會乾枯。所以蟄居的雷電,被大雨激發而勃然升起;旱魃的災害,被大雨澆灌而消散。

蓋聞蝨處頭而黑,麝食柏而香,頸依嶮而癭,齒居晉而黃。是以漸染深而變質,方宜之異,服用久而增氣,物化之常。

白話文:

聽說頭上有蝨子就會變黑,麝香吃柏樹就會變香,脖子靠近高山就會長癭,牙齒住在晉地就會變黃。這是因為長期接觸不同環境而逐漸改變,不同地區的習俗差異,長期服用某種藥物就會增加其藥效,這是物化(物質轉變)的規律。

蓋聞鰲山之燈名走馬,旋轉於點火之光,西洋之鐘號自鳴,循環於周天之度。是以桃梗土偶,形本氣而運行,肝醜肺寅,經隨時而流注。

白話文:

我聽說鰲山頂的燈被稱為走馬燈,在點亮的燈光中旋轉;西方國家的鐘會自動報時,按照一天十二時辰的規律循環運轉。因此,桃木製作的土偶,其形狀符合氣的運行規律,肝臟在醜時當令,肺臟在寅時當令,經絡氣血隨著時辰而運行。

蓋聞機引桔槔,不敵尾閭之泄,戕從萌櫱,何假甘露之滋。是以《參同契》之金華,難填欲海,《悟真篇》之首經,詎起枯枝。

白話文:

要知道,即使有機械抽水灌溉,也抵不上尾巴和腰部的排泄。如果身體的根源已經腐爛,即使有甘露滋潤也沒用。所以,《參同契》中所說的「金華」,難以填滿慾望的海洋;《悟真篇》中所說的「首經」,無法讓枯萎的樹枝重新發芽。

蓋聞樹合歡於繡閣,不怡思婦之顏,栽萱草於蘭庭,無解愁城之織。是以七情相倚,針石何施?五欲交攻,刀圭莫塞。

白話文:

聽說種植合歡樹在閨閣,無法讓思婦感到快樂;種植萱草在蘭庭,也無法解開憂愁的愁緒。因此,七情相互影響,針灸石藥又哪裡能發揮作用?五種慾望相互交織攻擊,刀子和藥物也無法堵塞。

蓋聞朔雪嚴風,不解燎原之熱;流金爍石,難回冰室之涼。是以五方之裡攸分,性殊寒燠,六氣之中異所,臟別陰陽。

白話文:

聽說北方的寒風和冰雪,無法消解南方原野的烈焰;金屬熔化到可以烤焦石頭,也難以融化冰窖裡的寒冷。因此各地氣候不同,寒熱性質各異;六氣(風、寒、暑、濕、燥、火)在人體內表現不同,臟腑具有陰陽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