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一百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百 (4)

1. 存想

攝生之要,莫大乎存想。存謂存我之神,想謂想我之身。閉目見自己之收心,見自己之身,不離我身,不傷我神,則存想之漸也。

2. 調氣

天地虛空中皆氣,人身虛空中皆氣。故呼出濁氣,身中之氣也;吸入清氣,天地之氣也。人在氣中,如魚游水中。魚腹中不得水出入則死,人腹中不得氣出入亦死,同其理也。善攝生者,必明於氣之故矣。

欲修調氣之術者,常得早食閉戶,安床暖席,枕高二寸許,正身偃臥,冥目握固,兩足間相去五寸,兩臂與體相去亦各五寸。先謂閉氣,以鼻吸入,漸漸腹滿,乃閉之,及不可忍,乃從口細細吐出,不可一呼則盡。氣定,復如前閉之。始而十息,或二十息,不可忍,漸熟漸多,但能閉至八十息以上,則臟腑胸膈之間皆清氣之布護矣。

至於純熟,當其氣閉之時,鼻中唯有短息一寸余,所閉之氣在中,如火蒸潤,肺宮一繞,則身如委蛇,神在外,其快其美,有不可言之狀。蓋一氣流通,表裡上下徹達故也。其所閉之氣漸消,則恍然復舊。此道以多為功,但能於日夜間得此以兩度,久久耳目聰明,精神完固,體健身輕,則百疾消滅。

凡調氣之初,務要體安氣和,無與意爭。若不安和,且止,後和乃為之。久而弗倦則善矣。閉氣如降龍伏虎,須達其神理,胸膈常宜虛空,不可飽滿。若氣有結滯,不得宣流,覺之便當用吐法以除之,如吹噓呵嘻呬噫呼之類是也。不然,泉源壅遏,必至逆流,瘡瘍中滿之患作矣。

又蘇氏養生訣云:每夜自三更至五更,以未昧上擁被盤足,面東南叩齒三十六遍,握固冥目,以兩手拄腰腹間,閉息,想心為炎火光明洞徹,下入丹田。待腹滿氣極,則徐出氣,不得令耳聞。復以舌抵齒,取華池水滿口,低頭嚥下,送入丹田,用意精猛,令津與氣谷谷然有聲,徑至丹田畢,再依前為之。凡久閉息,三咽津而止。

然後以兩手摩熱,摩兩腳心,則湧泉穴及腰脊兩傍即腎堂,皆令熱徹。次以兩手摩熨眼面耳項,皆盡極熱,仍按提鼻梁左右七下,梳頭百梳而臥,熟睡至明。

或問養生煉氣之道。曰:養生者,節制之常也;煉氣,則術也。何以言之?人生元氣所稟,各有長短。自有知以來,為貪愛侵剝暴戾蠹蝕,故長者短,短者促,不得盡天年而終。是以聖智之人有養生之論,大要不出少思慮,寡嗜欲,節飲食,慎起居,順時候,和氣體,利關節而已矣。能由是而行,則六氣不能致傷,而諸疾不作,可以盡其天界元始之氣而以壽終矣。

使非有節,安能如是?故曰節制之常。

至於煉氣之術,亦有至理。大抵造化之妙,陰陽配合,而道化生焉。人之得生,本諸精氣,呼吸升降之間,而運動往來無滯。故吸則氣升,遂以意引之,注於極上;呼則氣降,遂以意引之,注於極下。久之,極上則髓海盈溢,遍達於諸骸;極下則氣海充滿,透徹於諸脈。此亦造化自然之機發如此。

使非陰陽得類配合,虛無之氣,雖能升降流轉,亦不成化。故曰:偏陽不生,孤陰不育。又曰:一陰一陽之謂道,是已。

然則氣無形質,何以交化?曰:氣以虛通,類同則感。譬之磁石引針,隔關潛達;燈頭有煙,火光自趨。天機自然,非由人耳。是道也,自下而上,由上而下,往來運轉,如環無端,與天符合。故曰: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盜天之機,豈非術乎?

服食之法何如?曰:《參同契》《龍虎經》《石函記》皆已言之。蓋疏達腠理,堅固體質之義也。蝨處頭而黑,麝食柏而香,頸處漢而癭,齒居晉而黃,乃所食氣蒸性煉形,故不期而變,此亦至理存也。但伏鍊金石,反以戕生矣。

雨雪者,雲氣所化。人之氣亦能化液,故閉息伏氣,可以不食。龜以吞氣而壽,即此。今之醫動以補陰滋陰為益氣之妙方,不知血必籍氣而後生,乃為真血。其水穀藥味之所滲入者,終非元氣之精也。血必待氣而後運。氣不能運,血滯脈理,而諸熱諸瘍之病作矣。故古之養生者只以調氣為先,使陽為一身之主攝,而陰自生化,真異乎世醫之見矣。(《雅述》)

3. 按摩

夫存想者,以意御氣之道,自內而達外者也。按摩者,開關利氣之道,自外而達內者也。故醫家行之,以佐宣通,而攝生者貴之,以泄壅滯。凡有行者,當在子後午前之時,平坐東向,以兩手大指按拭兩目過耳門,使兩掌交會於項後,如此三九遍。次存想目中各有紫青絳三色氣,如雲霞郁浮出面前。

再依前按拭三九遍,復存想面前雲氣暉暉霍霍,灌入瞳子,咽咽華池之液二十口,乃開目以為常,坐起皆可行之,不必拘時。一年許,耳目便聰明,久為之,徹視數里,聰於絕響也。面上常欲得兩手摩拭使熱,則氣常流行。作時先將兩手摩熱,然後以掌摩拭面目,高下隨形,皆使極匝。

如此三五過,卻度手於項後及兩鬢更互發,如櫛頭之狀,亦數十過,令人面有光澤,皺斑不生,發不白,脈不浮外。久行五年不輟,色如少女,所謂山川行氣,常盈不涸,而木石榮潤是也。

耳欲得數按抑其左右,令人聰徹。鼻亦欲按其左右無數,令人氣平。又常以兩手按鼻及兩目之背,上下按之無數,閉氣為之,氣通則上吐而復始,亦三九遍。能恆為之,鼻聞百步,眼乃洞觀。《黃庭經》曰:天中之岳精謹修,靈宅既清玉帝遊,通利通路無終休,此之謂也。

凡人小有不快,即須按摩按捺,令百節用力,泄其邪氣。凡人無問無事有事,須日要一度,令人自首至足,但系關節處,用手按擦各數十次,謂之大度關,先百會穴,次頭四周,次兩眉外,次目眥,次鼻準,次兩耳孔及耳後,皆按之。次風池,次項左右,皆揉之。次兩肩胛,次臂骨縫,次腕,次手十指,皆捻之。

次脊背,或按之,或槌震之。次腰及腎堂,皆搓之。次胸乳,次腹,皆揉之無數。次股捶之。次兩膝,次小腿,次足踝,次十指,次足心,皆兩手捻之。若常能行此,則風氣時去,不住腠理,是謂泄風。又常向腎堂及兩足心,臨臥時令童子用手搓摩,各以熱透表裡為度。摩腎堂熱,則腎氣透而易於生精;摩足心熱,則湧泉穴透而血不下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