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

《古今名醫匯粹》~ 卷七 (3)

回本書目錄

卷七 (3)

1. 面病

張景岳曰:形色者,氣之質,神之華,而皆見於面。然易見者形中之色,而難辨者色中之神。

凡病人面赤氣盛,必火證。

兩顴鮮赤,如脂如縷,餘地不赤者,陰虛。

如面紅不退,邪甚病進,為難愈。

面色白,氣虛。

白兼淡黃而氣不足,必失血。

面白枯,血氣俱敗,證有痰火,尤難治。

面青兼白,陽虛陰勝。

面黃潤微赤,必主濕熱。

面黃兼青,木邪犯土,多不可治。

面色青蒼,主疼痛。

病瘥而面色如煤,終凶。

平人面色如塵,眼下青黑,病至必重。

女人色青,必肝強脾弱,多怒少食,或經脈不調。

顴頰鮮紅,有虛火。

若久病人,面轉黃蒼,此欲愈也。

面腫有虛實,腫為實,浮為虛。實為風火上炎,脈緊數,症寒熱,或清或散或下,邪去而腫自消。虛浮者,無痛無熱。

面目浮肺,因脾肺陽虛,輸化失常,或肝腎陰虛,水邪泛溢。

然浮而就上,其形虛軟者,多由乎氣;腫而就下,按而成窩者,多由乎水。實而調之泄之,氣虛補之,水虛化之。然水氣有相因之治,不可執也。眼下如臥蠶者,亦水病。氣浮亦有虛實:虛者多因乎脾,或勞倦色欲,或瀉痢中寒所致,脈必微弱,氣必虛餒;實者多因乎胃,或木火熾盛,或縱酒縱食,脈必滑數,症必多熱。

2. 目證

趙養癸曰:經曰五臟六腑之精,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腎藏精,故治目者以腎為主。目雖肝之竅,子母相生,腎肝同一治也。華元化云:目形類丸,瞳神居中而前,如日月之麗東南而晦西北也。有神膏、神水、神光、真氣、真血、真精,此滋目之源液山。神膏者,目內包涵膏液,此膏由膽中滲潤精汁而成者,能涵養瞳神,衰則有損。

神水者,由三焦而發源,先天真一元氣所化,目上潤澤之水是也。水衰則有火勝燥暴之患,水竭則有目輪大小之疾,耗澀則有昏眇之危。虧多益少,是以世無全精之目。神光者,原於命門,通於膽,發於心,火之用事也。火衰則有昏瞑之患,火炎則有焚燥之殃。雖有兩心,而無正輪。

心,君主也,通於大眥,故大眥赤者,實火也;命門為小心,小心,相火也,代君行令,通於小眥,故小眥赤者,虛火也。若君主拱默,則相火自然清寧矣。真血者,即肝中升運滋目注絡之血也,此血非比肌肉間易行之血,即天一所生之水,故謂之真也。真氣者,即目之經絡中往來生用之氣,乃先天真一發生之元陽也。

真精者,乃先天元氣所化精汁,起於腎,施於膽,而後及瞳神也。乃此數者,一有損目則病矣。

大概目圓而長,外有堅殼數重,中有消脆肉包黑稠神膏一函。膏外則白稠神水,水以滋膏;水外則皆血,血以滋水;膏中一點黑瑩,是腎膽所聚之精華。惟此一點,燭照鑑視空闊無窮者,是曰水輪,內應於腎,北方壬癸亥子之水也。五輪之中,惟瞳神乃照。或曰瞳神水耶,氣耶,血耶,膏耶?曰:非氣,非血,非水,非膏,乃先天之氣所生,後天之氣所成,陰陽之妙蘊,水火之精華,血養水,水養膏,膏護瞳神。氣為運用,神即維持。

喻以日月,理實同之。男子右目不如左目精華,女子左目不如右目光彩,此皆各得其陰陽氣分之正也。

許學士云,經曰足少陰之脈,是動則病坐而欲起,目䀮䀮如無所見。又曰:少陰所謂起則目䀮䀮無所見者,陰內奪,故目䀮䀮無所見也。此蓋房勞目昏也。左腎陰虛,益陰地黃丸、六味丸;右腎陽虛,八味丸補腎丸

東垣曰能遠視而不能近視者,陽有餘、陰氣不足也。陰精不足,陽光有餘,病於水者,此光華髮見散亂,而不能收斂近視。治之在心腎,心腎平則水火調而陰陽和。夫水之所化為血,在身為津液,在目為膏汁。若貪淫欲,飢飽失節,形脈勞甚,過於悲泣,能斫喪真陰,陰精虧則陽火盛,火性炎而發見,陰精不能制伏挽回,故越於外而遠照,不能近之而反視也,治之當壯水之主以制陽光。能近視不能遠視,陽不足,陰氣有餘也。

陽不足,陰有餘,病於火者,故光華不能發越於外,而猥斂近視耳。治之在膽腎,膽腎足則木火通明,神氣宣暢,而精華遠達矣。夫心之所用為氣,在身為威儀,在目為神光。若縱恣色欲,喪其元陽,元陽既憊,則云霾陰翳,腎中之陰水僅足以回光自照耳,焉能健運精汁以滋於膽,而使水中之火遠布於空中?治之當益火之源以消陰翳。

以上諸證,皆陰弱不能配陽,內障之病。其病無眵淚痛癢、羞明緊澀之證,初但昏如霧露中行,漸空中有黑花,又漸睹物成二體,又則光不收,遂為廢疾。患者宜養先天根本,乘其初時而治之。況此病最難療,服藥必積歲月,絕酒色,毋飢飽勞役,驅七情五賊,庶幾有效,不然終不復也。

世人不察,謂目昏無傷,及病成翳,直曰熱,致竟用涼藥,藥又傷胃,況涼為秋金,肝為春木,又傷肝矣,往往致廢而後已。悲夫!

又有陽虛不能抗陰者。若因飲食失節,勞役過度,脾胃虛弱,下陷於腎肝,濁陰不能下降,清陽不能上升,天明則日月不明,邪害空竅,令人耳目不明。夫五臟六腑之精,皆稟受於脾胃,而上貫於目。脾者陰之首,目者血氣之宗,故脾虛則五臟之精皆失所司,不能歸明於目矣。

況胃氣下陷於腎肝,名曰重強,相火挾心火而妄行,百脈沸騰,血氣逆上,而目病矣。若兩目昏暗,四肢不怠者,用東垣益氣聰明湯。若兩目緊小,差明畏日者,或視物無力,肢體倦息,或手足麻木,乃脾肺氣虛。不能上行也,用神效黃耆湯。若病後,或日晡,或燈下不能視者,陽虛下陷也,用決明夜光丸,或升麻鎮陰湯。

張子和曰:目不因火則不病,白輪病赤,火乘肺也;肉輪赤腫,火乘脾也;黑水神光被翳,火乘肝與脾也;赤脈貫目,火自甚也。能治火者,一句可了。但子和一味寒涼治火,余獨補水以配火,亦一句可了。至於六淫七情,錯雜諸證,見《原機啟微》。而薛立齋又為之參補,深明壯水益火之法。其於治目,精於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