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卷之五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6)

1. 六氣敘論

夫陰陽升降,在天在泉,上下有位,左右有紀,地理之應,標本不同,氣應異象,逆順變生,太過不及,悉能病人,世謂之時氣者,皆天氣運動之所為也。今先次地理本氣,然後以天氣加臨為標,有勝有復,隨氣主治,則悉見病源矣。

白話文:

自然界的陰陽變化,無論是在天空還是地下水泉,都有各自的位置和規律。地理環境和天象氣候相互影響,氣象變化所引發的徵兆各異,順應或違背自然規律就會發生變化。過度或不足都會讓人致病。世俗所說的時氣,都是由天氣變化所引起的。現在,我們先探討地理環境的本源之氣,再將天氣變化作為影響因素。根據兩者相互作用的盛衰變化,對症施治,就能準確判斷病源。

2. 本氣論

自大寒後至春分,厥陰風木為一主氣)。春分至小滿(少陰君火為二主氣),小滿至大暑(少陽相火為三主氣),大暑至秋分,(太陰濕土為四主氣),秋分至小雪(陽明燥金為五主氣)。小雪至大寒(太陽寒水為六主氣)。

白話文:

從大寒節氣後到春分節氣,厥陰風木之氣佔據主導地位。春分到小滿節氣,少陰君火之氣佔據主導地位。小滿到小暑節氣,少陽相火之氣佔據主導地位。大暑到秋分節氣,太陰濕土之氣佔據主導地位。秋分到小雪節氣,陽明燥金之氣佔據主導地位。小雪到第二年的冬至節氣,太陽寒水之氣佔據主導地位。

凡一氣所管六十日八十七刻半為本氣,後以天之六氣臨御,觀其逆從,以藥調和,使上下合德,無相奪倫,此天地之紀綱,變化之淵源,不可不深明之。

白話文:

構成人體的「本氣」形成時間為六十日八十七刻半。此後,自然界的六種氣候變化會影響人體,我們必須觀察這些氣候的變化規律,並運用藥物來調節,使人體內外的氣息協調平衡,不會相互幹擾。這是天地運行規律的體現,也是人體變化發展的源頭,因此必須深入理解。

3. 六氣時行民病證治

辰戌之歲,太陽司天,太陰在泉,氣化運行先天。初之氣,乃少陽相火加臨厥陰風木,民病瘟,身熱頭疼,嘔吐,肌腠瘡瘍。二之氣,陽明燥金加臨少陰君火,民病氣鬱中滿。三之氣,太陽寒水加臨少陽相火,民病寒,反熱中,癰疽注下,心熱瞀悶。四之氣,厥陰風木加臨太陰濕土,風濕交爭,民病大熱少氣,肌肉痿,足痿,注下赤白。

白話文:

辰戌年,太陽星掌管天空,太陰星在泉水下,氣機運轉屬於先天之氣。

初之氣: 少陽相火相加於厥陰風木,人會患瘟病,發燒頭痛,嘔吐,皮肉傷口感染。

二之氣: 陽明燥金相加於少陰君火,人會氣鬱腹脹。

三之氣: 太陽寒水相加於少陽相火,人會患寒症,發作時會發熱,出現癰疽、便血,心火旺盛、頭暈胸悶。

四之氣: 厥陰風木相加於太陰濕土,風濕相爭,人會發高燒、氣短,肌肉萎縮,足部痿弱,便血呈紅色或白色。

五之氣,少陰君火加臨陽明燥金,民氣乃舒。終之氣,太陰濕土加臨太陽寒水,民乃慘淒孕死。治法,用甘溫以平水,酸苦以補火,抑其運氣,扶其不勝。

白話文:

五之氣:少陰君火加臨陽明燥金時,百姓的氣息就會舒暢。

終之氣:太陰濕土加臨太陽寒水時,百姓就會慘澹悲傷,孕育死亡。

治療方法:使用甘溫之藥來平衡水氣,酸苦之藥來補充火氣,抑制氣勢的運行,扶助不足的氣勢。

4. 靜順湯

治辰戌歲,太陽司天,太陰在泉,病身熱頭痛,嘔吐氣鬱,中滿瞀悶,少氣足痿,注下赤白,肌腠瘡瘍,發為癰疽。

白話文:

辰戌年的時候,太陽星在天上運行,太陰星在地下運轉,會導致人體發熱頭疼,嘔吐氣鬱,腹部滿悶,呼吸困難,下肢無力,小便呈紅色或白色,皮膚肌肉出現瘡瘍,進而發展成膿腫。

茯苓木瓜干(各一兩),附子(炮去皮臍),牛膝(酒浸,各三分),防風(去叉),訶子(炮去核),甘草(炙),乾薑(炮,各半兩)

白話文:

白茯苓、木瓜乾(各50克) 附子(炮製去皮去臍),牛膝(用酒浸泡),各15克 防風(去叉枝),訶子(炮製去核),甘草(炙),乾薑(炮製),各25克

上為銼散。每服四大錢,水盞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服。其年自大寒至春分,宜去附子,加枸杞半兩;自春分至小滿,依前入附子、枸杞;自小滿至大暑,去附子、木瓜、乾薑,加人參、枸杞、地榆、香白芷生薑各三分;自大暑至秋分,依正方,加石榴皮半兩;自秋分至小雪,依正方;自小雪至大寒,去牛膝,加當歸、芍藥、阿膠炒各三分。

白話文:

上方是劑型為散劑的藥方。每次服用四錢,用半杯水煎煮,煎到七分量,濾渣取汁,在飯前服用。一年中從大寒到春分,宜去除附子,加入半兩枸杞;從春分到小滿,按照前面加入附子、枸杞;從小滿到立秋,去除附子、木瓜、乾薑,加入人參、枸杞、地榆、香白芷、生薑各三分;從立秋到秋分,按照原方,加入半兩石榴皮;從秋分到小雪,按照原方;從小雪到大寒,去除牛膝,加入當歸、芍藥、炒阿膠各三分。

卯酉之歲,陽明司天,少陰在泉,氣化運行後天。初之氣,太陰濕土加厥陰木,此下克上,民病中熱脹,面目浮腫,善眠,鼽衄嚏欠,嘔吐,小便黃赤,甚則淋。二之氣,少陽相火加少陰君火,此臣居君位,民病癘大至,善暴死。三之氣,陽明燥金加少陽相火,燥熱交合,民病寒熱。

白話文:

在卯酉年,陽明之氣主管天上,少陰之氣藏於地下,天氣運行變化。

第一階段,太陰濕土之氣與厥陰木氣交合,這種「下克上」的情況會導致人體內熱脹滿,面部浮腫,嗜睡,鼻涕乾燥,打噴嚏,嘔吐,小便黃赤,嚴重時還會出現尿血。

第二階段,少陽相火之氣與少陰君火之氣交合,這種「臣居君位」的情況會導致人體大範圍發病,甚至出現暴死。

第三階段,陽明燥金之氣與少陽相火之氣交合,燥熱之氣交織,人體會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

四之氣,太陽寒水加太陰濕土,此下土克上水,民病暴僕,振慄譫妄,少氣,咽乾引飲,心痛,癰腫瘡瘍,寒瘧骨痿,便血。五之氣,厥陰風木加陽明燥金,民氣和。終之氣,少陰君火加太陽寒水,此下克上,民病溫。治法,宜鹹寒以抑火,辛甘以助金,汗之,清之,散之,安其運氣。

白話文:

第四種氣候:太陽寒水加上太陰濕土,這種天氣會導致下方的土氣剋制上方的水氣,人們會突然生病、發抖、胡言亂語、呼吸困難、口乾舌燥、心痛、生膿腫、發寒瘧疾、骨頭萎縮、便血。

第五種氣候:厥陰風木加上陽明燥金,這種天氣對人體有益。

最後一種氣候:少陰君火加上太陽寒水,這種情況會導致下方剋制上方,人們會發熱。

治療方法:應使用鹹寒藥物來抑制火氣,辛甘藥物來幫助金氣,發汗、清熱、散結,使氣運正常。

5. 審平湯

治卯酉之歲,陽明司天,少陰在泉,病者中熱,面浮鼻鼽,小便赤黃,甚則淋,或癘氣行,善暴僕,振慄譫妄,寒瘧癰腫,便血。

白話文:

在卯年和酉年,陽明經在體表司轉,少陰經在內裏運作。病人會出現內熱證,表現為面部浮腫、鼻子紅腫,小便赤黃,嚴重時還會出現淋病,或者癘氣流行,患者容易突然昏倒、抽搐、神志不清,還可能出現寒性瘧疾、癰腫、便血等症狀。

遠志(去心,薑製炒),紫檀香(各一兩),天門冬(去心),山茱萸(各三分),白朮白芍藥,甘草(炙),生薑(各半兩)

白話文:

遠志(去除中心,用薑炒過),紫檀香(各一兩),天門冬(去除中心),山茱萸(各三分),白朮,白芍藥,炙甘草,生薑(各半兩)

銼散。每服四錢,水盞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服。自大寒至春分,加白茯苓半夏(湯洗去滑)、紫蘇、生薑(各半兩);自春分至小滿,加玄參白薇(各半兩);自小滿至大暑,去遠志、山茱萸、白朮,加丹參澤瀉(各半兩);自大暑至秋分,去遠志、白朮,加酸棗仁車前子(各半兩);自秋分直至大寒,並依正方。

白話文:

上方藥粉: 每次服用四錢,加半杯水煎煮,煎至七分,去除藥渣後,於飯前服用。

服藥時間及加減成分:

  • 從大寒到春分,加入白茯苓、半夏(用熱水去滑)、紫蘇、生薑(各半兩);
  • 從春分到小滿,加入玄參、白薇(各半兩);
  • 從小滿到夏至,去除遠志、山茱萸、白朮,加入丹參、澤瀉(各半兩);
  • 從夏至到秋分,去除遠志、白朮,加入酸棗仁、車前子(各半兩);
  • 從秋分到次年大寒,按照原方服用。

寅申之歲,少陽相火司天,厥陰風木在泉,氣化運行先天。初之氣,少陰君火加厥陰木,民病溫,氣拂於上,血溢目赤,咳逆頭痛,血崩脅滿,膚腠中瘡。二之氣,太陰土加少陰火,民病熱鬱,咳逆嘔吐,胸臆不利,頭痛身熱,昏憒膿瘡。三之氣,少陽相火加相火,民病熱中,聾瞑,血溢膿瘡,咳嘔鼽衄,渴嚏欠,喉痹目赤,善暴死。四之氣,陽明金加太陰土,民病滿,身重。

白話文:

在寅申年,少陽相火主導天象,厥陰風木藏於泉水之中,氣流運行遵循先天的規律。

第一階段的氣候:少陰君火與厥陰木相合,會導致人們患熱病,氣息上逆,血從眼中溢出導致眼睛發紅,還會出現咳嗽、逆氣、頭痛、血崩、胸脅脹滿,皮膚出現潰瘍。

第二階段的氣候:太陰土與少陰火相合,會導致人們患熱鬱之病,出現咳嗽、逆氣、嘔吐,胸中鬱悶不通,頭痛、身熱,頭腦昏沉、膿瘡。

第三階段的氣候:少陽相火與相火相合,會導致人們患高熱之病,出現耳聾、眼睛失明,血從眼中溢出、膿瘡,咳嗽、嘔吐、打噴嚏、流鼻血,口渴、打哈欠,喉嚨腫痛、眼睛發紅,容易猝死。

第四階段的氣候:陽明金與太陰土相合,會導致人們患脹滿之病,身體沉重。

五之氣,太陽水加陽明金,民避寒邪,君子周密。終之氣,厥陰木加太陽水,民病開閉不禁,心痛,陽氣不藏而咳。治法,宜鹹寒平其上,辛溫治其內,宜酸滲之,泄之,漬之,發之。

白話文:

五種氣候:太陽水(屬寒)加上陽明金(屬熱),百姓躲避寒冷的邪氣,君子仔細謹慎。

終結之氣:厥陰木(屬風)加上太陽水(屬寒),百姓容易患上開合不利、心痛等病症,陽氣不能收斂,會引起咳嗽。

治療方法:應使用鹹寒藥物調和上焦,辛溫藥物治療內部,並使用酸味藥物滲透、泄瀉、浸潤、發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