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診宗三昧》~ 經絡

回本書目錄

經絡

1. 經絡

或問奇經諸脈。何以異於十二經。而以奇字目之。答曰。夫十二經者。經脈之常度也。其源各從臟腑而發。雖有枝別。其實一氣貫通。曾無間斷。其經皆直行上下。故謂之經。十五絡者。經脈之聯屬也。其端各從經脈而發。頭緒散漫不一。非若經脈之如環無端也。以其斜行左右。

遂名曰絡。奇經為諸經之別貫。經經自為起止。各司前後上下之陰陽血氣。不主一臟一腑。隨邪氣之滿溢而為病。故脈之發現諸部。皆乖戾不和。是古聖以奇字稱之。非若經氣之常升。絡氣之常降也。所以者何。蓋緣經起中焦。恆隨營氣下行極而上。故其診在寸。絡起下焦。

恆附營氣上行極而下。故其診在尺。雖經有明諭。而世罕究其旨者。通評虛實論云。經絡皆實。寸脈急而尺緩。言經中所受之邪。既隨經而盛於上,絡氣雖實。當無下陷之邪。則尺部不為之熱滿矣。次云絡氣不足。經氣有餘。脈口熱滿。尺部寒澀。有餘則熱滿。是指邪氣而言。

非經氣之充實也。不足則寒澀。絡氣本虛之驗也。又云。經虛絡滿者。尺部熱滿。脈口寒澀。絡滿亦指邪氣。以經中之邪陷於絡。故尺部為之熱滿也。按金匱云。極寒傷經。極熱傷絡。蓋經受寒邪而發熱。絡受熱邪。而傳次溢入於奇經矣。然經絡之脈。雖各有疆界。各有司屬。

各有交會。而實混然一區。全在大氣鼓運。營血灌注。方無偏勝竭絕之虞。經云。氣主煦之。血主濡之。又言邪在氣。氣為是動。邪在血。血為所生病。是以十二經脈。各以分隸氣血之所屬也。其經絡二字。方書中靡不並舉。曷知絡脈皆不離本經之部分。雖十二經外別有陰絡陽絡脾之大絡三種。

而為病亦不殊本經之血氣也。蓋絡脈之病。雖略亞於本經。然邪伏幽隱。氣難升散。不似經脈之循經上下。易於開發也。而奇經又為十二經之約束。若臟氣安和。經脈調暢。八脈之形。無從而見也。即經絡受邪。不至滿溢。與奇經亦無預也。惟是經絡之邪熱滿。勢必溢入於奇經。

所以越人有溝渠滿溢。諸經不能復拘之喻。試推傷寒之邪。皆從陽維而傳次三陽。從陰維而傳次三陰。未嘗循十二經次第也。或有臟氣內結,邪氣外溢。竟從奇經受病者有之。復問八脈之形象與病苦。可得聞乎。答曰。在經有也。吾嘗考諸經中。言衝脈直上直下而中央牢。病苦逆氣裡急。

督脈直上直下而中央浮。病苦脊強。不得俯仰。任脈橫寸口邊。丸丸緊細而長。病苦少腹切痛。男子內結七疝。女子帶下瘕聚。陽維尺外斜上至寸而浮。病苦寒熱。溶溶不能自收持。陰維尺內斜上至寸而沉。病苦心痛。悵然失志。陽蹺寸口左右彈。浮而細綿綿。病苦陰緩而陽急。

陰蹺尺內左右彈。沉而細綿綿。病苦陽緩而陰急。帶脈中部左右彈而橫滑。病苦腹痛。腰溶溶若坐水中。內經所言奇經之脈象如是。凡遇五癇七疝。項痙背強。發歇不時。外內無定之證。剛勁不倫。殊異尋常之脈。便於奇經中求之。或問奇經之奇字。昔人咸以奇偶之奇為訓。

未審孰是。因語之曰。讀書須要自立主見。切勿浮澼澼地隨人腳跟。設泥昔人奇偶之說。不當有陰陽維蹺之配偶也。坐客皆舉手稱善。請著玉版。以為奇恆之別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