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曉五

《凌臨靈方》~ 風燥

回本書目錄

風燥

1. 風燥

徐,秋燥風溫,治宜清肅。

元參,橘紅,丹皮,竹茹,蘿蔔汁,薄荷,炒牛蒡,象貝,通草連翹,栝蔞皮,純嫩鉤,赤苓

白話文:

元參:具有滋陰降火的作用。

橘紅:具有理氣化痰、止咳化痰的作用。

丹皮: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作用。

竹茹:具有清熱化痰、止咳的作用。

蘿蔔汁:具有清熱利尿、化痰止咳的作用。

薄荷:具有疏風散熱、清利頭目的作用。

炒牛蒡:具有宣肺透疹、通利咽喉的作用。

象貝:具有滋陰涼血、清熱安神的作用。

通草:具有利咽潤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連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

栝蔞皮:具有清熱生津、止咳化痰的作用。

純嫩鉤: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作用。

赤苓:具有利水滲濕、消腫的作用。

此方余在蔣永生家得來,不知是何人手筆,因屢試有驗故錄之。

生米仁,全栝蔞,竹瀝(一兩),淡薑汁(三滴和沖),冬瓜仁,海石粉,黑山梔,蘆根,白杏仁青黛,炒兜鈴

白話文:

熟糙米仁,整個栝蔞瓜,竹瀝(一兩),薑汁(三滴用於攪拌和沖服),冬瓜仁,海石粉,黑山梔子,蘆根,白杏仁,青黛,炒兜鈴

如痰火阻肺絡,聲嗄者亦效。

傅左,寒水侮脾,土無堤防,水氣氾濫,始起咳嗽,繼則遍體浮腫,腹脹氣逆,脈象沉細,治宜溫中利水,症虞喘促之變,附方請正。

白話文:

傅左,寒水(寒邪)侵犯脾臟,好比河堤崩潰,水勢漫溢。一開始出現咳嗽,接著全身浮腫,腹脹氣往上逆,脈象沉細。治療應以溫暖脾胃、利尿排水為主,預防病情轉變為喘促。附上處方供您參考。

生米仁(三錢),姜半夏(二錢),生薑皮(六分),白杏仁(二錢),熟附塊(六分),廣皮(一錢),椒目(一錢),炒蘇子(一錢五分),帶皮苓(四錢),杭白芍(一錢五分),冬瓜子皮(各三錢)

白話文:

生米粒(15克),半夏(10克),生薑皮(3克),杏仁(10克),熟附子(3克),陳皮(5克),花椒(5克),炒蘇子(7.5克),茯苓(20克),白芍(7.5克),冬瓜仁(各15克)

(此方系余診因有驗故附此)

傅左次診,腫已漸消,惟腳腫未已,脈弦滑而緩,照前方去蘇子加米泔制茅朮漢防己旋覆花

白話文:

傅醫師再次診視後,腫脹已逐漸消退,只有腳腫還沒消退。脈象如弦滑而緩。根據前次方藥,加入蘇子、米湯、茅朮、漢防己和旋覆花。

濕疥瘡懸擬方,余擬疥瘡有濕燥之分,屬濕者應用此加減。

豨薟草,廣皮,黑山梔,綿茵陳,帶皮苓,蒺藜,忍冬藤

有熱疼痛,加連翹、大腹絨、晚蠶沙黃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