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雄

《王氏醫案繹注》~ 卷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

1. 卷一

夏令某登廁.忽然體冷汗出.氣怯神疲.孟英視之曰.陽氣欲脫也.猝不及得藥.適有三年女佩薑一塊.約重四五錢.急煎而灌之即安.後用培補藥.率以參 術草為主.蓋氣分偏虛也.(辨陽虛在氣怯神疲三年及約重四五錢非閑字.陽虛宜溫補忌辛散.辛竄傷陽.三年女佩薑.薑得人氣溫養.佳於乾薑.此證薑非四五錢不可.少則有病重藥輕之弊.續方以參術草為主藥.其另有佐使之藥可類推.宜用土炒潞黨五錢.土炒西 四錢.土炒白朮三錢.土炒粉草一錢五分.參 多於術草者.參 為行補之品.術草則守補之品也.)

白話文:

何叟今年快八十歲了。冬天時受了風寒,出現了臉紅、氣往上衝、煩躁不安的症狀。孟英說:這符合喻氏嘉言中所說的傷風也會有陽證的說法。不能忽視。用東洋參、細辛、炙甘草、熟附片、白芍、茯苓、乾薑、五味子、胡桃肉、細茶、蔥白一劑藥,就治好了。

孟英曰.此真陽素虛.痰飲內動.衛陽不固.風邪外入.有根蒂欲拔之虞.誤投表散.一汗亡陽.故以真武四逆諸法回陽鎮飲.攘外安內以為劑.不可施之陽實邪實之傷寒.(戴陽陽外陰內.外實內虛.面赤氣逆.煩躁不安.孟英診斷戴陽.必脈重按無力.不嗜冷凍飲料.高麗參三錢.北細辛八分次入.炒甘草三錢.熟附片五錢.炒白朮三錢.酒炒白芍一錢五分.白茯苓乾切三錢.炒乾薑四錢.北五味杵先三錢.連衣胡桃肉五錢先煎.陳細茶一錢.連須鮮蔥白三錢.去蔥管次入.薑附分兩重於參苓術草.則四君能動蕩補陽.而無著滯不行之弊.細辛為藥入下焦之引導.乾薑合四君坐鎮中樞.五味胡桃潛納浮陽.胡桃滋潤得陽中之陰.與病情有相悅以解之妙.白芍細茶反佐.蔥白正治傷寒.)

白話文:

某人秋季染上感冒,症狀日漸嚴重,到了神智不清、胡言亂語、四肢顫抖的程度。秦、兩位醫師都診斷為元氣虛弱,瀕臨脫離,建議使用大量補藥。

但孟英醫師診斷後表示不用擔心,只要疏通經絡、化痰,就能立刻痊癒。於是開了一帖藥方,內容包括赤氣羚羊角、絲瓜絡、冬瓜子、苡仁、桑枝、橘絡、蔥須、貝母、鉤藤、膽星等藥材,以及服用萬氏牛黃清心丸一錢。服藥後,病人當場就安穩入睡了。

合之為痰熱化風之象.是邪實.非元虛.石菖蒲次入二分.羚角磨沖五分.絲瓜絡三錢.生冬瓜子四錢.生苡仁杵四錢.生薑炒桑枝三錢.旋復花絹包一錢五分.凈橘絡次入八分.鮮蔥須次入六分.川貝母杵三錢.鉤藤鉤次入四錢.陳膽星燉和服七分.)

白話文:

石符生患上瘧疾,醫生給他開了小柴胡湯加上薑和桂枝的處方。沒有效果。接著用了四獸休瘧等方法,反而導致惡寒加重,食不下咽。只能喝燒酒薑湯,圍著火爐,胸腹脹悶,喜歡用熱熨,仍然覺得有寒氣上沖,經常吐出黏稠的痰沫。拖到臘月初,疲憊不堪。孟英為他診脈,脈象沉而滑數,舌苔黃膩,不渴,大便溏,小便赤。他說:「這是路途中受的暑濕,沒有及時清解,又用了溫補的藥物加重病情,釀成了痰飲,停留在三焦,氣機被阻塞。所以喜歡用熱熨熱飲,氣沖反而覺得像冰。」(中略)結合脈象和症狀,可以確定這是真熱假寒,十分明顯。我開了大劑量的苦寒藥,用蘆菔湯煎服。漸漸地不再畏寒,痰液漸少,食量漸增。接著用甘涼的藥物鞏固治療。(瘧疾分寒熱虛實,此證本來不是寒瘧虛瘧,小柴胡不適合,四獸也不適合。論述都寫在原始病歷中。大便溏忌用硝黃。薑制黃連八分,薑炒枯芩三錢,賴橘紅一錢,凈橘絡七分,石菖蒲六分,炒枳實一錢五分,川貝母八錢,貧困者可以用生冬瓜子八錢代之,生萊菔子研磨調和後服一錢,陳膽星燉和後服一錢,薑竹茹三錢,絲瓜絡三錢,鮮蘆菔一兩,煎湯代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