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聰

《侶山堂類辯》~ 卷下 (8)

回本書目錄

卷下 (8)

1. 戊癸合化論

順治辛卯歲,予年四十有二,八月中,生一胃脘癰,在鳩尾斜下右寸許,微腫不紅,按之不痛,隱隱然如一雞卵在內。姚繼元先生視之曰:此胃脘癰也,一名捧心癰,速宜解散,否則有性命之憂。與一大膏藥,上加末藥二三錢,午間烘貼,至暮手足蘇軟,漸至身不能轉側,仰臥於書齋,心煩意亂,屏其家人。

白話文:

順治辛卯年,我42歲,8月中旬,長了一個胃脘癰,位於鳩尾斜下方一寸左右,微微腫起但不紅,按壓不痛,隱隱約約像雞蛋在裡面。姚繼元先生看過之後說,這是胃脘癰,別名捧心癰,必須立即治療,消除病因,否則有性命之憂。姚先生給了我一大塊膏藥,上面加了兩三錢的末藥,於中午烘烤後貼敷,到了晚上,手腳變軟無力,逐漸到身體不能側轉,只能仰臥在書房裡,心煩意亂,將家人隔離在外。

至初更時,癰上起一毒氣,從左乳下,至肋,下脅,入於左腎,入時如燒錐刺入,眼中一陣火光,大如車輪,神氣昏暈,痛楚難言,火光漸搖漾而散,神昏始蘇。過半時許,其氣復起,其行如舊,痛楚如前,如此者三四次。予思之,此戊與癸合也,然腑邪入臟,自分必死,妄想此毒氣不從脅下入腎,得從中而入於腸胃則生矣。

白話文:

到了初更的時候,癰瘡上冒起一股毒氣,從左乳下,經過肋骨,下腹部,進入左腎,進入的時候就像燒紅的錐子刺進去一樣,眼前一陣火光,大得像車輪一樣,精神昏沉,疼痛難以形容,火光漸漸搖擺而散去,精神昏迷才逐漸甦醒。過了半個時辰左右,毒氣又起來了,其行進的路線和以前一樣,疼痛也和以前一樣,如此反復三四次。我思忖著,這是戊土和癸水相合的緣故,然而腑邪已經入臟,自己肯定會死,妄想這股毒氣不從脅下進入腎臟,能夠從中間進入腸胃,那麼就能活命了。

如此靜而行之,初次不從,二次即隨想而仍從左乳下入於腸中,腹中大鳴,無從前之痛楚矣。隨起隨想,因悟修養之道,氣隨想而運用者也。(運氣法大能起鼓膈之證,勞怯咳嗽亦妙。)至天明,大泄數次,胸膈寬疏。繼元先生復視之曰:毒已解散,無妨事矣。予因問曰:膏藥乃毒藥耶?曰:非也。

白話文:

我如此靜下心來去做,第一次沒成功,第二次就隨心想著丹田,仍然從左乳下方進入腸中,腹部發出巨大的鳴叫聲,不再像以前那樣疼痛了。隨即站起來接著想,因此明白修身養性的道理,氣可以隨著意念來運用。(運用這種氣功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治療嗝症,對勞累或恐懼引起的咳嗽效果也很好。)直到天亮,大便拉了好幾次,胸膈寬鬆舒暢。繼元先生又來看我,說:「毒氣已經消散了,沒事了。」我因此問道:「膏藥是毒藥嗎?」繼元先生說:「不是啊。」

上撒之末藥,名曰端午藥,純用砒霜巴豆,於端午日配製,無此毒藥,焉能透入皮肉之內?予曰:何不早言,昨晚以為必死於毒,今早始悟膏藥中必有毒藥。而得生於毒矣。毒藥攻疾,有如此之妙也。至次年中秋復發,仍用膏藥、末藥,毫無前番之狀,而腫亦不消。予因想運氣之妙,經行坐臥,以手按摩,意想此毒氣仍歸腸胃而出,如此十餘日而散。

白話文:

這藥膏是端午節那日配製的,沒有用砒霜、巴豆等毒藥,怎麼能夠滲透皮肉起到療效呢?唉,你為什麼不早說呢?昨晚我還以為自己一定命喪於這毒藥,今早才明白膏藥裡一定含有毒藥,這才讓我死裡逃生。毒藥能治病,竟然能有如此奇效!第二年中秋節,腫瘤復發,我依然使用了膏藥、藥末,卻沒有出現上次那樣的症狀,腫瘤也沒有消散。因此我想,一定是運功按摩的緣故,我每天經行坐臥,再用手按摩痛處,心想讓毒氣歸到腸胃裡再排出,這樣十幾天後,腫瘤就散了。

至次年中秋又發,予對繼元先生曰:去歲膏藥不應,今須另法治之。姚曰:部院劉公之夫人生此毒,曾另置末藥,比前藥更毒,貼之要起大泡,此藥用去,無有不應。貼上數日,並不起泡,腫亦不消,予想此證已頑,不受毒藥之制。(膏藥尚且不應,而況平和湯之治久病乎!)即揭去膏藥,用大艾圓,迎頭灸九壯,其毒隨火氣四散,嗣後永不發矣。

白話文:

到了第二年的中秋節,症狀又發作。我對繼元先生說:去年的膏藥不管用,今年必須另想辦法治療。姚說:部院劉公的夫人也生過這種毒瘡,她曾經另用過一種藥末,比之前的藥更毒,貼上去會引起大水泡。這種藥一用,沒有不應驗的。貼了幾天,並沒有起水泡,腫脹也沒有消退。我估計,這個症狀已經很頑固了,不會被毒藥控制。(膏藥都無效了,更何況平和的湯藥能治好長久的病呢!)於是揭掉膏藥,用大的艾草圓,對著毒瘡灸了九壯,毒瘡隨着火氣四散,以後再也沒有復發。

予想陽明之毒,准在中秋金旺之時而發,初從毒攻而解,次隨氣運而散,後因勝制而消,因悟氣運制化之道,有如此之妙用,五行合化之理,人與天地相參,即以此理推治百病,奇妙異常。王紹隆先生曰:業醫人須病病經過,始得之矣。

白話文:

預測陽明經的毒氣,一定會在中秋金氣旺盛的時候發作,開始的時候,毒氣會集中在一處而發作,然後隨著氣運而分散,最後因為陽氣戰勝陰邪之氣而消失。因此,悟出氣運制化之道,有如此神奇的作用,五行合化的道理,人與天地相通,用這個道理來推斷治癒百病,奇妙無比。王紹隆先生說:從事醫學的人必須有親身患病經歷,才能真正懂得醫學。

2. 太陰陽明論

三陰三陽者,天之六氣也。五臟六腑者,有形之五行也。胃屬土,而陽明主秋令之燥。陽明者,胃之悍氣,別走陽明,猶膀胱乃津液之府,而太陽之氣為巨陽,五行六氣之有別也。夫兩陽合明,故曰陽明,陽盛之氣也,故胃土之氣柔和,(土主柔順。)而陽明之氣燥熱,是以陽明得中見少陰之濕化,則陰陽相和矣。

白話文:

三陰三陽是天之六氣。五臟六腑是有形的五行。胃屬土,而陽明主宰秋令的乾燥。陽明是胃的強大的氣,另外還通過陽明經,猶如膀胱是津液的倉庫,而太陽之氣為巨陽,五行六氣有區別。兩個陽氣融合光明,所以稱為陽明,是陽盛之氣,所以胃土之氣柔和(土屬性主柔順),而陽明之氣燥熱,因此陽明得到中和時,會見到少陰的濕氣化解,那麼陰陽就和諧了。

胃土得戊癸之合,則火土之氣盛矣。故陽明之氣宜於和柔,胃土之氣宜於強盛,如火土之氣弱,而又秉太陰之濕,則水穀不消而為虛泄矣。此宜人參橘皮甘草半夏之類以助胃,白朮蒼朮厚朴茯苓、薑、棗之類以益脾,甚者加附子以助癸中之火。若陽明悍熱之氣盛,而不得太陰之化,則陽與陰絕,漸能食而瘦矣。

白話文:

胃部的土屬性得到戊土和癸水的配合,火屬性和土屬性的能量就會旺盛。因此,陽明胃經的能量應該舒緩柔和,胃部的土屬性能量應該強盛。如果火屬性和土屬性的能量虛弱,又同時具備太陰(主水)的濕氣,那麼水穀之物就不能消化,而導致虛寒泄瀉。這種情況應該用人參、橘皮、甘草、半夏之類的藥物來幫助胃,白朮、蒼朮、厚朴、茯苓、薑、棗之類的藥物來益氣健脾。如果情況嚴重,還可以加入附子來增強癸水中的火氣。如果陽明胃經暴烈過熱的能量旺盛,而得不到太陰(主水)的滋潤,那麼五臟的陰陽就會失調,逐漸地即使能進食也會變得消瘦。

此又宜黃連枳實之類以抑胃,耆、朮、薑、棗之類以扶脾。易老、東垣以枳朮丸為半補半消之法,皆不得五行六氣之理、先聖立方之意。

白話文:

這種症狀,宜用黃連、枳實類的藥來抑制胃的火熱,耆、朮、薑、棗類的藥來扶助脾的運化功能。易老、東垣用枳朮丸為半補半消的方法,都是和五行六氣的至理,先聖立方的意旨相符。

3. 蛔蟲

余於南軒臨窗注書,十有餘歲矣。自晨至暮,未嘗離此。窗前階砌雖小,而甚清潔,每於夏月大風雨後,即有蜒蚰如拇指大者,蝸牛田螺者,生長極易,此感天地之風濕而生,所謂四生中之濕生也。人秉天地之五行六氣而生,身中亦具此六氣。如傷寒病在厥陰,感厥陰之風氣,而蛔生於中土。

白話文:

我在南軒的窗前注釋書籍,已經有十幾年了。從早到晚,從未離開過這裡。窗前的臺階雖然很小,但很乾淨。每到夏季大風雨之後,就會有像拇指一樣大的蜒蚰,像田螺一樣大的蝸牛,很容易生長。這是因為天地間的風濕而產生的,這就是所謂的濕生。人是由天地之五行六氣而生,身體中也有這六氣。比如傷寒病在厥陰,感厥陰之風氣,則蛔蟲生於中土。

蓋亦因風濕所生,一時即能長大,亦如蚰、蝸之易生易大者也。又常聞人之臟腑,與豬相似。余因見剖豬處,稍住足觀之,偶見一豬小腸內,有蛔蟲長尺許,盤旋於內,與人之蛔蟲無異。要知人病蛔厥作痛,或常吐蛔、便蛔,多因脾胃濕熱而生,無病之人,未常有蛔也。俗人相沿云:胃中有蛔,故能消食。

白話文:

蛔蟲其實是是由風濕引起的,所以才能在一瞬間長大,就像蚰蜒和蝸牛很容易生長、變大的原因是一樣的。而且我經常聽說人體的臟腑和豬的很相似。有一次,我因為看到有人在剖豬,所以就停下來仔細觀察。我偶然看到一隻豬的小腸裡有一條長約一尺的蛔蟲,在裡面盤旋,和人的蛔蟲沒什麼不同。要知道人之所以會生病,是因為蛔蟲引起的疼痛。或者經常吐蛔蟲、排便有蛔蟲,大多是因脾胃濕熱而引起的,身體健康的人,通常不會有蛔蟲。一般人普遍流傳的說法是:胃中有蛔蟲,所以才能消化食物。

謬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