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傑(竇漢卿)

《針經指南》~ 真言補瀉手法

回本書目錄

真言補瀉手法

1. 真言補瀉手法

補法:

左手掐穴,右手置針於穴上,令病人咳嗽一聲,針入透於腠理,令病人吹氣一口,隨吹針至分寸,待針頭沉緊時,轉針頭以手循捫,覺氣至,卻回針頭向下,覺針頭沉緊,令病人吹氣一口,隨吸出針乃閉其穴(謂一手急然孔是也。)虛羸氣弱癢麻者補之。

白話文:

左手按住穴位,右手將針放在穴位上,讓病人咳嗽一聲,針頭刺入皮肉。此時讓病人吹一口氣,同時將針扎入適當深度。等到針頭感到沉重緊繃時,轉動針頭並用手上下觸摸,感覺到氣血到達後,把針頭轉向下方,等到針頭感到沉重緊繃時,讓病人吹一口氣,同時拔出針,再按壓穴位(這種方法叫做一手急然孔是)。虛弱羸瘦、氣血不足、麻木的人,用這種方法治療。

瀉法:

左手掐穴,右手置針於穴上,令病人咳嗽一聲,針入腠理,復令病人吸氣一口,隨吸氣入針至分寸,覺針沉緊,轉針頭向病所,覺氣至病退,便轉針頭向下,以手循捫,覺針沉悶,令病人吹氣一口,隨吹氣一口,徐出其針不閉其穴,命之曰瀉。豐肥堅硬疼痛者瀉之。

白話文:

左手按住穴位,右手把針放在穴位上,讓病人咳嗽一聲,針進入皮肉,再讓病人吸一口氣,隨著吸氣把針刺入適當的深度,感覺針刺感沉重緊實,再把針尖轉向疼痛處,感覺氣到達病處疼痛減輕,就再把針尖向下轉,用手按摸,覺得針刺感沉重悶脹,讓病人吹一口氣,隨著吹氣慢慢拔出針,不堵塞穴位,這種方法叫做瀉法。豐滿堅硬疼痛的部位可以用瀉法治療。

素問瀉必用方補必用員

夫瀉必用方,以氣方盛也,以月方滿也,以日方溫也,以身方定也,以息方吸而內針。及復後其方吸而轉針,及復後其方呼而徐引針,故曰瀉。

白話文:

拔罐需要根據一定的法則,在氣勢旺盛時,在月圓時,在日出溫暖時,在身體狀態良好時,在吸氣時將針頭插入皮膚。等拔罐器重新吸附好之後,吸氣時轉動針頭,等拔罐器重新吸附好之後,呼氣時慢慢拔出針頭,所以這才叫拔罐。

夫補必用員,員者行也,行者移也。行謂行不宣之氣,移謂移未復之脈。故刺必中其榮,及復後吸而推針至血,故員與方非針也。余不知聖人之意,請後之明達之士詳究焉。

白話文:

增補必定使用圓針,圓針的作用是活動,活動就是移動。移動是指移動不通暢的氣,移動是指移動尚未恢復的血管。因此針刺必定要刺中榮經(盛血的經脈),並且在刺入後吸入並將針推動到血液中,因此圓針和方針不是針。我不知道聖人的用意,請求後世的明達之士詳細地研究它。

春夏刺淺秋冬刺深

《內經》曰:病有浮沉,刺有淺深,各正其理,無是其道。然春夏為陽,其氣在外,人氣亦浮,凡刺者,故淺取之。秋冬為陰,其氣在內,人氣在臟,凡刺者,故當深取之。又言:春夏各致一陰,秋冬各致一陽。秋冬各致一陽者,謂春夏為陽,謂陰所養,故刺之各致一陰。秋冬為陰,謂陽所養,故刺之各致一陽。

白話文:

《內經》裏說,疾病有浮沉輕重的區別,刺法也有淺深的差別,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春天和夏天屬於陽氣旺盛的季節,陽氣在體表,人的氣血也比較浮,所以針刺時應該淺取。秋天和冬天屬於陰氣旺盛的季節,陰氣在體內,人的氣血也在臟腑內部,所以針刺時應該深取。又說,春秋各致一陰,秋冬各致一陽。秋冬各致一陽,是指春秋為陽,陰氣得到滋養,所以針刺時各致一陰。秋冬為陰,陽氣得到滋養,所以針刺時各致一陽。

春夏溫必致一陰者,謂下針深刺至腎肝之部,得其氣針便出之,是以引持之陰也。秋冬寒必致一陽者,謂下針淺刺至心肺之部,得氣推而內之良久出針,是推內之陽也。故《素問》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也。

白話文:

古文:春夏溫必致一陰者,謂下針深刺至腎肝之部,得其氣針便出之,是以引持之陰也。秋冬寒必致一陽者,謂下針淺刺至心肺之部,得氣推而內之良久出針,是推內之陽也。故《素問》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也。

春天和夏天溫暖的時候一定要瀉出一陰,就是指針刺深刺到腎臟和肝臟部位,得到氣息後,針就拔出來,這是引導、保持陰氣的方法。秋冬寒冷的時候一定要補益一陽,就是指針刺淺刺到心臟和肺臟部位,得到氣息後,推而注入良久後拔出針,這是推入、壯大陽氣的方法。所以《素問》說:春天和夏天要養陽氣,秋冬寒冷的時候要養陰氣。

呼吸補瀉

補瀉者,言呼吸出內以為其法。然補之時,從衛取氣也。取者,言其有也。《素問》曰:必先捫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彈而弩之,爪而下之,通而取之。外別其門,以閉其神,呼盡內針,靜以久留。以氣至為故,如待貴賓,不知日暮,其氣以至,適而自護。候吸引針,氣不得出,各在其處,推闔其門,令神氣存,大氣留止,故命曰補,是取其氣而不令氣大出也。當瀉之時,從榮置氣也,置其氣而不用也。

白話文:

補瀉的意思,是說呼吸在體外和體內的作用方法。但是補的時候,是從衛氣來取得。取得,是說衛氣有了。《素問》說:一定要先按摸、撫摸,切割、分散,推動、按壓,彈動、甩動,爪擊、刺取,疏通、取得。辨別外邊的氣,以閉塞它的神氣,呼氣完全後才插入針,鎮靜並且停留很長時間。以此為目的等待氣的到來,就像等待貴賓一樣,不知道天黑,氣就來了,適當自保。觀察吸引針,氣不能出來,各自在自己的位置,推動關閉它們的門,使神氣存在,大量氣停留,所以命它為補,這是取它之氣而不要使它大量出去。在瀉的時候,從榮氣來儲放氣,儲放氣而不用。

故《素問》曰:吸則內針,無令氣忤,靜以久留,無令邪有。吸則轉針,以得氣為故,候呼引針,呼盡乃去,大氣皆出,故命曰瀉。瀉者,是置其氣而不用也。若陽氣不足,而陰血有餘者,當先補其陽,而後瀉其陰。陰血不足而陽氣有餘者,當先補其陰,而後瀉其陽。以此則陰陽調和,榮衛自然通行,此為針之要也。

白話文:

《素問》中提到,在針刺時,要配合呼吸調整,吸氣時將針刺入體內,不要使氣逆亂,保持安靜持久,不要停頓過久,以免邪氣進入。在吸氣的時候,可以轉動針,讓針能透入穴位,達到氣血通暢的效果。在呼氣的時候,將針拔出,呼氣完畢後再拔針,讓大氣都能排出體外,這就是所謂的「瀉」。「瀉」的意思是讓氣血流動,促進五臟六腑的功能。

如果陽氣不足,而陰血有餘,應該先補益陽氣,然後瀉出多餘的陰血。如果陰血不足,而陽氣有餘,應該先補益陰血,然後瀉出多餘的陽氣。這樣做就能讓陰陽調和,促使氣血運行順暢,這是針灸治療的重要原則。

寒熱補瀉

假令補冷,先令病人咳嗽一聲,得入腠理。復令病人吹氣一口,隨吹下針,至六七分,漸進腎肝之部,停針。徐徐良久復退針一豆許,乃捻針,問病人覺熱否?然後針至三四分,及心肺之部,又令病人吸氣內針,捻針,使氣下行至病所。卻外捻針,使氣上行,直達所針穴一二寸,乃吸而外捻針出,以手速按其穴,此為補。

白話文:

假若要施行補法,先讓病人咳嗽一聲,使針能夠進入肌膚組織。再讓病人吹一口氣,然後隨之將針刺入,刺入六七分,逐漸刺入腎肝部位,停住針。慢慢地過一會兒,再將針退出一點點,然後捻動針,詢問病人是否感到溫熱?然後將針刺到三四分,到達心肺部位,再讓病人吸氣,將針刺入,捻動針,使氣向下運行到病處。再將針向外捻動,使氣向上運行,直達針刺穴位一兩寸處,然後吸氣並將針拔出,用手快速按壓穴位,這就是補法。

夫病後熱者,治之以寒也何如?須其寒者,先刺入腸之分,後得氣推內至陰之分。復令病人地氣入而天氣出,謹按生成之息數足,其病人自覺清涼矣。夫病惡寒者,治之以熱也何如?須其熱者,先刺入陰之分,後得氣徐引針,至陽之分,復令病人天氣入而地氣出,亦謹按生成之息數足,其病人自覺知暖矣。

白話文:

如果病人發熱,用寒藥治療如何?治療寒症的人,先刺入腸的分部,然後得到氣再推入陰的分部。又讓病人體內的氣進去,體外的氣出來,謹慎地按照生成的呼吸次數,病人會感到身體清涼舒服。如果病人怕冷,用熱藥治療如何?治療熱症的人,先刺入陰的分部,然後得到氣慢慢拔出針,刺到陽的分部,又讓病人體外的氣進去,體內的氣出來,同樣謹慎地按照生成的呼吸次數,病人會感到身體溫暖。

生成數法(生五加)

冷補之時,使氣至病,更用生成之息數,令病人鼻中吸氣出,自覺熱矣。

當熱瀉之時,使氣至病,更用生成之息數,令病人鼻中出氣,口中吸氣,按所病臟腑之數,自覺清涼矣。

手指補瀉

經云:凡補瀉,非必呼吸出內,而在乎手指何謂也。故動、搖、進、退、搓、盤、彈、捻、循、捫、攝、按、爪、切者是也。今略備於後:

白話文:

《黃帝內經》說:凡是補虛瀉實,不一定要呼吸,關鍵在於手指。所以,動、搖、進、退、搓、盤、彈、捻、循、捫、攝、按、爪、切等手法的具體運用。現在簡要歸納於後:

動:動者,如氣不行,將針伸提而已。

退:退者,為補瀉欲出針時,各先退針一豆許,然後卻留針,方可出之,此為退也。

搓:搓者,凡令人覺熱,向外針似搓線之貌,勿轉太緊。治寒而里臥針,依前轉法,以為搓也。

進:進者,凡不得氣,男外女內者,及春夏秋冬各有進退之理,此之為進也。

盤:盤者,為如針腹部,於穴內輕盤搖而已,為盤之也。

搖:搖者,凡瀉時,欲出針,必須動搖而出者是也。

彈:彈者,凡補時,可用大指甲輕彈針,使氣疾行也。如瀉,不可用也。

捻:捻者,以手捻針也。務要識乎左右也,左為外,右為內,慎記耳。

循:循者,凡下針於屬部分經絡之處,用手上下循之,使氣血往來而已是也。經云:推之則行,引之則止。

捫:捫者,凡補時,用手捫閉其穴是也。

攝:攝者,下針如氣澀滯,隨經絡上,用大指甲上下切其氣血,自得通行也。

按:按者,以手捻針無得進退,如按切之狀是也。

爪:爪者,凡下針用手指作力置針,有準也。

切:切者,凡欲下針,必先用大指甲左右於穴切之,令氣血宣散,然後下針,是不傷榮衛故也。

迎隨補瀉

經云:東方實而西方虛,瀉南方而補北方,何謂也?此實母瀉子之法,非只刺一經而已。假令肝木之病實,瀉心火之子,補腎水之母,其肝經自得其平矣。五臟皆仿此而行之。

白話文:

黃帝內經上說:肝屬東方,心屬西方,肝實則心虛,瀉南方火,補北方水的意思是:用治療母親的方法來治療子女,不僅僅是用針刺一種方法。假設肝木之病為實證,採用瀉心火之子的方法,補腎水之母,肝經就會自然平衡。五臟都可以用這個方法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