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潤鴻

《針灸集成》~ 卷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一 (5)

1. 募穴

肺募(中府)心募(巨闕)胃募(中脘)肝募(期門)膽募(日月)脾募(章門)腎募(京門)大腸募(天樞)小腸募(關元)三焦、包絡、膀胱,此三經無募矣;五臟六腑之病,必取門穴、海穴、俞穴、募穴而治之。

白話文:

肺募(中府):屬於肺的穴位,位於胸前,鎖骨下,與乳頭平行。

心募(巨闕):屬於心的穴位,位於胸骨左緣,乳頭之側。

胃募(中脘):屬於胃的穴位,位於腹部,肚臍上四寸的部位。

肝募(期門):屬於肝的穴位,位於側腹部,乳頭直下方。

膽募(日月):屬於膽的穴位,位於腹部,肚臍旁一寸半的位置。

脾募(章門):屬於脾的穴位,位於腹部,肚臍旁二寸的位置。

腎募(京門):屬於腎的穴位,位於腰後,兩側脊柱旁二寸的位置。

大腸募(天樞):屬於大腸的穴位,位於腹部,肚臍左右二寸的位置。

小腸募(關元):屬於小腸的穴位,位於腹部,肚臍下三寸的位置。

三焦、包絡、膀胱,這三個經絡沒有募穴,五臟六腑的疾病,必須取門穴、海穴、俞穴、募穴來治療。

2. 原穴

膽原(丘墟)肝原(大沖)小腸原(腕骨)心原(神門)胃原(衝陽)脾原(太白)大腸原(合谷)肺原(太淵)膀胱原(京骨)腎原(太谿)三焦原(陽池)包絡原(大陵)

白話文:

膽原(丘墟):屬於膽經的原穴,位於足小趾外側,距趾端約1.5毫米。

肝原(大沖):屬於肝經的原穴,位於足大趾末節指甲根部正中央,距趾端約3毫米。

小腸原(腕骨):屬於小腸經的原穴,位於腕橫紋的尺側端,距尺骨莖突約7毫米。

心原(神門):屬於心經的原穴,位於腕掌橫紋尺側端,距腕骨約2.5毫米。

胃原(衝陽):屬於胃經的原穴,位於足第二趾趾端旁約1.5毫米處。

脾原(太白):屬於脾經的原穴,位於足內側緣,距足內踝尖約1.5毫米。

大腸原(合谷):屬於大腸經的原穴,位於手背,第二掌骨中點的橈側,距第二掌骨橈側緣約3毫米。

肺原(太淵):屬於肺經的原穴,位於手腕掌側,腕掌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的凹陷中。

膀胱原(京骨):屬於膀胱經的原穴,位於足外踝尖下約1.5毫米。

腎原(太谿):屬於腎經的原穴,位於足內踝後方,跟腱與足跟骨之間的凹陷中。

三焦原(陽池):屬於三焦經的原穴,位於前臂背側,肘關節屈曲時手肘橫紋正中,距肘尖約1.5毫米。

包絡原(大陵):屬於包絡經的原穴,位於手腕掌側,腕掌橫紋上2寸,橈側腕屈肌腱與掌長肌腱之間的凹陷中。

3. 會穴

血會(膈俞)氣會(膻中)脈會(太淵)筋會(陽陵)骨會(大杼)髓會(絕骨)臟會(章門)腑會(中脘)

4. 訛穴

少商二穴銅曰在手大指端内側去爪甲角如韭葉,所謂韭葉有大小,而俗取爪甲距肉如絲而不察爪甲角距肉三分許,與第一節横纹头相直,手足指端悉皆仿此。

白話文:

少商穴在手的大拇指尖內側,距離指甲根有如韭葉的寬度。所謂韭葉有大小之分,俗話說指甲與肉之間如絲般寬度,但事實上應該從指甲根距肉三分之處,與第一節橫紋頭相直。手腳各個手指的少商穴都如上描述依此類推。

合谷二穴銅曰在手大指次指岐骨間陷中,而俗抑度陽明經之所屬,妄從食指偏取陷中,不察岐骨間陷中。

神門二穴銅曰在掌後銳骨端陷中,而俗不分陰陽經之屬,抑從表腕銳骨端陷中,幾至横犯太陽少陽經,正所謂毫釐之差千里之謬。

白話文:

神門穴的正確位置在掌後,銳骨端陷中,但許多人分不清陰陽經的走向,反倒從表腕銳骨端陷中取穴,這樣一來幾乎已經橫犯了太陽少陽經,可見得一丁點的偏差,就可能導致千里之遙的錯誤。

肩井二穴銅曰在肩上陷缺盆上大骨前一寸半,以三指按取之,當中指下陷者是,俗不察自肩上横大骨端按三指巧尋膊上叉骨間陷中。

白話文:

肩井穴在肩上,位於肩胛骨上緣凹陷處,向前一寸半。用三指按壓,中指以下陷處即是。一般人找不到這個穴位,可以從肩上橫向按壓大骨端,三指巧妙地尋找肩胛骨叉骨之間的凹陷處。

絕骨二穴銅曰在足外踝上三寸,必以絕壟處為穴,而俗徒取絕壟骨上,不察脈行於絕壟向前骨肉之隙。

三里二穴銅曰在膝蓋下三寸䯒骨外廉兩筋間陷中。○拔揮云膝蓋下三寸䯒外廉,自骨邊横量一寸該的兩筋間陷中,以手按兩筋間則足跗上大沖脈不動是可驗矣,而谷徒取䯒外廉陷中,不察其在兩筋間陷中。

白話文:

三里穴位在膝蓋蓋骨下三寸的腓骨外側 ,兩條筋特別凹陷處。

拔揮注釋說:膝蓋蓋骨下三寸,腓骨外側,從骨頭邊上橫量一寸到兩條筋間特別凹陷的地方。用手按這兩個筋之間,如果腳背上大沖脈不會動的話,就是這個位置了,可是谷徒只能找到腓骨外側凹陷的地方,無法察覺它位於兩條筋間穴位凹陷的位置。

5. 五臟總屬證

諸痛癢瘡瘍皆屬心,汗者心之主,在內為血,在外為汗,濕熱相撲而為汗。

諸風掉眩皆屬肝,發者肝之華,血者肝之液,筋者血之餘,爪者骨之餘。

諸濕腫滿皆屬脾。

諸咳氣喘皆屬肺。

諸筋骨痛皆屬腎,骨者腎之精,齒者骨之餘。

諸節皆屬膽。

五心謂手足掌及心臟。

6. 一身所屬臟腑經

頭屬督脈、膀胱經、膽經、胃經

顙屬督脈、肝經、膀胱經

目屬肝經。○白睛屬肺、瞳人屬腎、大小眥屬心、上下胞脾胃、黑睛屬肝、黑白間脾、內眥屬膀胱及大腸、外眥屬膽經及小腸

白話文:

  • 眼睛屬於肝經。

  • 眼白屬於肺,瞳孔屬於腎,眼瞼內側和外側屬於心,上下眼瞼屬於脾胃,黑眼球屬於肝,黑白之間屬於脾,內眼角屬於膀胱和大腸,外眼角屬於膽經和小腸。

面屬心與大腸及胃經

耳屬胃與小腸、三焦經

鼻屬肺與督脈

口屬脾臟

齒屬腎臟。○上齦及唇屬胃、下齦及唇屬大腸

上齶屬胃

舌屬心、腎、脾經

喉嚨屬胃、腎、心經

胸屬上焦肺、心、心包、任脈

腹屬中焦脾、肝、腎經、任脈

小腹下焦肝、腎經

脅屬肝經、膽經

背屬膀胱、督脈

肩屬大腸、小腸、三焦經

腰屬腎與肝臟

四肢屬脾、胃

肌肉屬主脾

皮毛屬主肺

聲音主肺

九竅屬心臟

7. 五臟六腑屬病

五臟病各治五臟腧

肺屬病肺脹滿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是謂臂厥證也。煩心胸滿,腨臂內前廉痛,掌中熱。氣盛則肩背痛,風汗出,中風,小便數而欠,氣虛則肩背痛寒,少氣不足而息,尿色變,遺矢無度。

白話文:

肺臟的病變在於肺部脹滿而喘咳,缺盆部位疼痛,嚴重時會交疊雙手並昏厥,這就是臂厥證狀。煩躁不安,胸中滿悶,前臂內側疼痛,掌心發熱。如果正氣旺盛,則肩背疼痛,風汗外洩,易中風,小便次數增多且哈欠連連;如果正氣虛弱,則肩背疼痛怕冷,少氣不足而呼吸急促,尿色改變,大便失禁。

大腸屬齒痛,䪼腫,是主津所生病,目黃,口乾,鼽衄,喉痹,肩前臑痛,手大指次指不用。陽氣盛,陰氣不足,則當脈所過者熱腫。陰氣盛,陽不足,則為寒慄也。

白話文:

大腸屬齒痛,牙齦腫脹,主要由於津液產生病變所致,可以造成眼睛發黃、口乾舌燥、鼻出血、喉嚨腫痛、肩前背部疼痛、大拇指和食指不能靈活活動。如果陽氣旺盛,陰氣不足,那麼脈絡經過的地方就會紅腫發熱。如果陰氣旺盛,陽氣不足,那麼就會出現寒戰發抖的現象。

胃屬病,振寒,善伸,數欠,顏黑,惡人與火,聞木音則驚惕,心動,欲獨閉戶牖而處,甚則登高而歌,棄衣而走,腹脹,溫瘧,汗出,鼽衄,口喎,頸腫,喉痹,大腹水腫。氣盛則身以前皆熱,膝臏腫痛,消穀,善飢,尿色黃。氣不足則身以前皆寒脹滿,足中指不用,謂骭厥,是主血。

白話文:

胃屬病症:畏寒、好伸展、頻繁的打哈欠、臉色發黑、厭惡人多和火、聽到木頭的聲音就驚恐不安、心悸、想獨自關閉門窗獨處,嚴重時會登高歌唱、脫掉衣服奔跑、腹部脹氣、溫熱的瘧疾、盜汗、鼻出血、口歪、頸部腫脹、咽喉腫痛、腹部和大腿腫脹。

胃氣旺盛時,身體前面部分都發熱,膝蓋和骨關節腫痛,消化吸收能力差,容易飢餓,尿液呈黃色。

胃氣不足時,身體前面部分都寒冷,腹脹滿,腳趾無法使用,稱為骭厥,是主血的症狀。

脾屬病,舌本強痛,食則嘔,胃脘痛,腹脹,善噫,得通後與氣則快然,如衰,身體皆重,不能動搖,食不下,煩心,心痛,寒瘧,溏瘕,泄水,黃疸,不能臥,股膝內腫厥,足大指不用。

白話文:

脾臟有病,舌根部疼痛,吃了東西就嘔吐,胃脘部疼痛,腹部脹滿,經常打嗝,大便通暢後會感到輕鬆愉快,但是身體很虛弱,四肢沉重,不能動彈,吃不下東西,心煩意亂,心痛,患有寒熱交替的瘧疾,大便稀溏,腹瀉,黃疸,不能平臥,股膝內側腫脹,大腳趾不能活動。

心屬病,嗌乾,心痛,渴而欲飲,目黃,脅痛,謂臂厥證也。臑臂內後廉痛,掌中熱。

小腸屬嗌痛,頷腫,不能回顧,肩似拔,臑似折,耳聾,目黃,頰頷腫,頸肩臑肘外痛,手小指不用。

膀胱屬沖,頭痛,目似脫,項似拔,脊痛,腰似折,髀不能曲,膕如結,腨如裂,謂踝厥證也。主筋,痔,瘧,狂癲疾,目黃,淚出,鼽衄,項背腰尻膕腨腳皆痛,足小指不用。

白話文:

膀胱經屬於任督二脈,症狀常表現為頭痛,眼睛似乎脫落,脖子像被拔掉,背部疼痛,腰部像被折斷,大腿無法彎曲,膝蓋像被結住,小腿如同裂開,這是踝厥症的表現。主要症狀為筋脈拘急、痔瘡、瘧疾、瘋癲發狂的疾病、眼睛發黃、流淚、鼻出血,項部、背部、腰部、臀部、膝蓋、小腿、腳部都疼痛,足小趾不能活動。

腎屬病,飢不欲食,麵黑如炭色,咳唾有血,喉鳴而喘,坐而欲起,目䀮䀮如無見狀,心如懸若飢狀,氣不足則善恐,心惕惕若人將捕之,是謂骨厥證也。口熱,舌乾,咽腫,上氣,嗌乾及痛,煩心,心痛,黃疸,腸澼,脊臀股內後廉痛,痿厥,嗜臥,足下熱而痛。

白話文:

腎臟功能衰竭,飢餓時不思飲食,臉色黑如炭,咳嗽吐血,喉嚨有鳴響並喘氣,坐著想站起來時,眼睛直視前方卻好像沒有看見東西的樣子,心臟像飢餓時一樣懸空,氣息不足就會恐懼,心跳加速就像有人要抓他一樣,這些都是骨厥症狀。口乾舌燥,咽喉腫脹,呼吸困難,咽喉乾燥並疼痛,煩躁不安,心痛,黃疸,腸胃絞痛,脊椎、臀部、大腿內側後緣疼痛,四肢痿弱麻痺,嗜睡,腳底發熱疼痛。

心包絡,肘擘攣急,手掌中熱,腋痛,胸脅肢滿,心動,面赤,目黃,善笑不休,煩心,心痛。

三焦屬,耳聾,嗌腫,喉痹,是主氣,汗出,目銳眥痛,耳後,肩臑,肘臂外皆痛,手小指次指不用。

膽屬病,耳中及耳前,耳後痛,口苦,善太息,心脅痛,面塵無膏澤,謂陽厥證也。偏頭角頷痛,目銳眥,缺盆中皆痛,腋下腫痛,馬刀挾癭,汗出,振寒,瘧,胸脅肋髀膝外外踝前及諸節皆痛,足小指次指不用。○膽主謀慮,亦主骨節。

白話文:

膽有毛病,耳朵裡及耳前、耳後疼痛,口中發苦,經常嘆息,心臟與肋側疼痛,臉上沒有光澤,這些症狀就是陽厥證。偏頭痛、頷骨疼痛、眼睛紅、眼尾尖銳,後腦勺也痛,腋下腫痛,頸部腫大,汗出,發抖,瘧疾,胸部、肋骨、大腿、膝蓋、外腳踝前及各關節處都疼痛,腳上的小指和第二個腳趾無法使用。膽負責謀慮,也主導骨節。

肝屬病,腰痛,㿉疝,狐疝,小腹腫痛,嗌乾,面塵脫色,胸滿,嘔逆,洞泄,癃閉,遺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