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潤鴻

《針灸集成》~ 卷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

1. 手陽明大腸經

共二十穴

商陽在手食指內側去爪角如韭葉針一分留一呼灸三壯

主治胸中氣滿喘咳熱病汗不出耳鳴耳聾寒熱痎瘧口乾頤腫齒痛目盲惡寒肩背肢臂腫痛相引缺盆中痛灸三壯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頃立已○兼太谿治寒瘧有驗(百證賦)○此為十井穴凡初中風跌倒卒暴昏沉痰盛不省人事牙關緊閉藥水不下急以三稜針刺此穴及少商中衝少衝使血氣流通乃急救回生之妙穴(乾坤生意)

白話文:

主治胸中氣滿、喘咳、熱病、汗不出、耳鳴、耳聾、寒熱、瘧疾、口乾、頤腫、牙痛、目盲、惡寒、肩背肢臂腫痛,相互牽引,缺盆痛。灸三壯,左取右,右取左。像吃飯時間那麼快就痊癒了。

兼太谿穴治療寒瘧有驗(百證賦)。這是十井穴。凡是中風、跌倒、突然昏迷、痰多不省人事、牙關緊閉、藥水下不去,緊急用三稜針刺此穴及少商、中衝、少衝,使血氣流通,這是急救回生的妙穴(乾坤生意)。

二間在食指本節前第三節後紋頭陷中針三分留六呼灸三壯

主治頷腫喉痹肩背臑痛鼽衄齒痛目黃口乾口眼歪斜飲食不通振寒傷寒水結○治牙疼妙(玉龍賦)兼陽谿治牙疼腰痛咽痹(席弘賦)兼陽郄能疏通寒慄惡寒(百證賦)治目昏不見(通玄賦)兼三里治牙疼頭痛喉痹(天星秘訣)

白話文:

  1. 主治頷腫喉痹肩背臑痛鼽衄齒痛目黃口乾口眼歪斜:治療下巴腫脹、喉嚨疼痛、肩背和四肢疼痛、鼻子出血、牙齒疼痛、眼睛發黃、口乾口燥、眼睛歪斜、食物難以吞嚥、畏寒、傷寒和水腫。

  2. 治牙疼妙(玉龍賦)兼陽谿治牙疼腰痛咽痹(席弘賦):玉龍賦記載的治療牙疼的方法很神奇,席弘賦記載的利用陽谿穴可以治療牙疼、腰痛和咽喉疼痛。

  3. 兼陽郄能疏通寒慄惡寒(百證賦):陽郄穴可以疏通寒氣,治療畏寒怕冷。

  4. 治目昏不見(通玄賦)兼三里治牙疼頭痛喉痹(天星祕訣):《通玄賦》記載了治療眼睛昏花的方法,《天星祕訣》記載了利用三里穴可以治療牙疼、頭痛和喉嚨疼痛。

三間在食指本節後陷中去二間一寸針三分留三呼灸二壯

主治鼽衄熱病喉痹咽中如梗下齒齲痛嗜臥胸腹滿腸鳴洞泄寒熱瘧唇焦口乾氣喘目眥痛善驚寒熱結水多唾○兼腎俞善除背痛風勞(席弘賦)兼攢竹治目中之漠漠(百證賦)治身熱氣喘口乾目急(捷經)

白話文:

主治:發燒、流鼻血、熱病、喉嚨腫痛、咽喉中間像有東西梗住、下齒蛀牙疼痛、嗜睡、胸腹脹滿、腸鳴、腹瀉、寒熱瘧疾、嘴脣乾裂、口乾、氣喘、眼睛疼痛、容易受驚嚇、寒熱交替、水腫、唾液增多。

同時,腎俞穴還能治療背痛、風寒勞累(席弘賦)。

同時,攢竹穴還能治療眼睛朦朧(百證賦)。

治療身體發熱、氣喘、口乾、眼睛模糊(捷經)。

合谷在手大指次指岐骨間陷中動脈應手針三分留六呼灸三壯

主治傷寒大渴脈浮在表發熱惡寒頭痛脊強風疹寒熱痎瘧熱病汗不出偏正頭痛面腫目翳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開腰脊引痛痿躄小兒乳蛾○一云能下死胎婦人妊娠補合谷即墮胎○產後脈絕不還針合谷入三分急補之(千金)治鼻衄目痛不明牙疼喉痹疥瘡可灸三壯至七壯(神農經)傷寒無汗瀉合谷補復溜若汗多不止便補合谷瀉復溜神效(攔江賦)兼太衝治手連肩脊痛難忍兼曲池治兩手不如意睛明治眼若未效合谷光明不可缺冷嗽先宜補合谷又須針瀉三陰交(席弘賦)兼天府治鼻衄(百證賦)兼三陰交治脾病血氣兼內庭治寒瘧面腫及腸鳴(天星秘訣)面口合谷收(四總穴)曲池兼合谷可徹頭疼(千金)療頭疼並面腫瘧病熱還寒體熱身汗出目暗視茫然齒齲鼻衄血口噤不開言針入五分深能令病自安(馬丹陽)

白話文:

1.主治傷寒而感到口渴,脈浮在體表、發燒、惡寒、頭痛、脊背肌肉緊張疼痛、風疹及寒熱交替的瘧疾、熱病、不出汗、偏正頭痛、臉部腫脹、眼睛有翳障、嘴脣不能閉合、聲音嘶啞不能言語、口張不開、腰背引痛、痿痺以及小兒乳蛾。

2.有人說合谷穴可以幫助死胎下降,另外合谷穴還能治療婦女生產後脈搏消失,以針刺合谷穴三分並快速地補救。

3.合谷穴可以治療鼻出血、眼睛疼痛、視力不佳、牙痛、喉嚨腫痛、疥瘡等疾病,可灸三到七壯。

4.對於傷寒無汗而腹瀉的患者,可用合谷穴來做補穴,並同時刺復溜穴;若是汗多不止,便用合谷穴來做補穴,並同時瀉復溜穴,效果顯著。

5.合谷穴搭配太衝穴可以治療手部、肩頸、背部疼痛難忍的疾病;搭配曲池穴可以治療手部不適的疾病;搭配睛明穴可以治療眼睛的疾病;若效果不佳,可以再搭配合谷穴,以使光明不缺。

6.合谷穴可以治療冷咳,但最好先做補穴,再針刺瀉放三陰交穴。

7.合谷穴搭配天府穴可以治療鼻出血;搭配三陰交穴可以治療脾病及氣血疾病;搭配內庭穴可以治療寒瘧、臉部腫脹和腸鳴。

8.合谷穴可以治療面口合閉的疾病。

9.曲池穴搭配合谷穴可以治療頭痛。

10.合谷穴可以治療頭痛、臉部腫脹、瘧疾、熱退後又發冷、全身發熱並出汗、視力模糊、眼睛昏暗、視力茫然、牙齒蛀蝕、鼻出血、口噤不開。針刺合谷穴五分深,能使疾病痊癒。

陽谿在手腕橫紋上側兩筋間陷中直合谷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

主治狂言喜笑見鬼熱病煩心掌中熱汗不出目赤爛翳厥逆頭痛胸滿不得息寒熱痰瘧嘔沫喉痹耳鳴齒痛驚掣肘臂不舉痂疥○兼二間治牙疼腰痛喉痹(席弘賦)兼解谿治驚悸怔忡兼肩髃能消癮風之熱極(百證賦)

白話文:

  • 主治精神錯亂、愛說胡話、喜歡大笑、看見鬼、發熱、心煩、手心發熱、不出汗、眼睛發紅、角膜潰瘍、抽搐、頭痛、胸悶、呼吸困難、寒熱交替、痰多、瘧疾、嘔吐泡沫、喉嚨痛、耳鳴、牙痛、抽搐、肘部和手臂無法舉起、疥瘡。

  • 此外,它還可以治療牙痛、腰痛、喉嚨痛。(出自《席弘賦》)

  • 此外,它還可以緩解驚悸、心神不寧,並能消除狂熱引起的熱極(見於《百證賦》)。

偏歷腕後三寸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

主治痎瘧寒熱癲疾多言目視䀮䀮耳鳴喉痹口喎咽乾鼻衄齒痛汗不出

2. 手陽明大腸經流注

手陽明之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外側(商陽穴),循指上廉(本節前二間穴,本節後三間穴),出合谷兩骨之間(合谷穴),上入兩筋之中(陽谿穴),循臂上廉,偏歷入肘外廉(曲池穴),上循臑外前廉,上肩,出臑骨之前廉(肩髃穴),上出柱骨之會上(天鼎穴),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

白話文:

手陽明經的脈絡起始於大拇指和食指端的外側(商陽穴),沿著手指的側面向上行至大拇指和食指的第二節正面的骨縫處(本節前二間穴),再沿著大拇指和食指的第三節正面的骨縫處向上行至虎口兩骨之間(合谷穴),然後進入前臂筋肉之間(陽谿穴),沿著前臂的外側向上行至肘關節外側(曲池穴),再沿著上臂外側靠前的部位向上行至肩部,從肩骨的前緣出來(肩髃穴),再向上行至鎖骨上窩的中央(天鼎穴),向下進入胸腔,聯絡肺臟,再向下通過橫膈膜,屬於大腸。

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挾口,交人中(穴名),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迎香穴,自此交入足陽明)。是動則病齒痛、䪼腫。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黃,口乾,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氣有餘則當脈所過者熱腫,虛則寒慄,不復盛者,人迎大三倍於寸口,虛者人迎反小於寸口也(靈樞)。○卯時自少商穴起至迎香穴止(入門)。

白話文:

從缺盆穴到頸部,貫穿面頰,進入下齒的中央,再從口中延伸出來,在「人中」穴左右交叉,左側連接著右側,右側連接著左側,往上夾著鼻孔,由此交叉進入足陽明經。這個經絡如果活動就會引起牙齒疼痛、腫脹。它主司津液,所致生病的症狀有:眼睛發黃,口乾,鼻出血、頭痛,咽喉腫痛,肩前、胸部疼痛,大拇指和食指疼痛。不用這個經絡時,如果氣有餘就會導致氣血所經過的地方出現腫脹發熱的症狀,如果氣虛就會畏寒,經絡氣血不充盈旺盛的人,人迎穴的大小是寸口穴的三倍,氣虛的人,人迎穴反而比寸口穴小。卯時從少商穴開始到迎香穴結束(看病的緒道)。

3. 手陽明大腸經左右凡四十穴

商陽二穴,一名絕陽,在手大指次指外側,去爪甲角如韭葉,手陽明脈之所出也,為井,針入一分,留一呼,可灸三壯(銅人)

白話文:

商陽穴,又名絕陽穴,在手的大拇指與食指外側,距離指甲角像韭菜葉,是手陽明脈的起始穴位,屬井穴。針刺時,針垂直刺入一分,留針一呼,可以灸三壯。(出處《銅人》)

二間二穴,一名間谷,在手大指次指本節前內側陷中,手陽明脈之所流,為榮,針入三分,留三呼,可灸三壯(銅人)

白話文:

二間、二穴,別名間谷,位於手拇指和食指的交界處,朝手心的一側,凹陷的部位。手陽明經脈在此處流經,是榮穴。針灸到三分深的程度,停留的氣息三呼,可以灸三壯(見銅人)。

三間二穴,一名少谷,在手大指次指本節後內側陷中,手陽明脈之所注,為腧,針入三分,留三呼,可灸三壯(銅人)

白話文:

三間二穴,又稱少谷穴,位於手部大拇指和食指之間,在第二個關節後面的凹陷處。它是手陽明經的穴位,也是腧穴。針灸時,將針刺入三毫米,停留三呼,可以溫灸三壯。(銅人針灸圖)

合谷二穴,一名虎口,在手大指次指岐骨間陷中(銅人)○在手大指次指兩骨罅間宛宛中,動脈應手(資生)○手陽明脈之所過,為原,針入三分,留六呼,可灸三壯○妊婦不可刺,損胎氣(銅人)

白話文:

「合谷穴」也叫「虎口」,位於拇指和食指骨之間的凹陷處(銅人)。它在拇指和食指之間的骨縫之間,脈搏跳動明顯(資生)。「合谷穴」屬於手陽明經的原穴,針刺深度三分,留針六次呼吸,可以灸三壯。但孕婦不能針刺「合谷穴」,以免損傷胎氣(銅人)。

陽谿二穴,一名中魁,在手腕中上側兩筋間陷者中,手陽明脈之所行為經,針入二分,留七呼,可灸三壯(銅人)

白話文:

陽谿穴有兩個穴位,一個叫「中魁」,位於手腕中上側,兩條筋之間的凹陷處,是手陽明經脈的循行部位,針灸深度為二分,留針七呼,可以灸三壯(根據銅人穴位模型)。

偏歷二穴,在腕中後三寸,手陽明絡別走太陰,針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壯(銅人)

溫留二穴,一名通注,一名池頭,在腕後小士五寸,大士六寸(銅人)○在腕後五寸六寸間(資生)○手陽明郄,針入三分,可灸三壯(銅人)○大士小士,即大人小兒也(綱目)

白話文:

溫留穴,又名通注、池頭,在手腕後面小骨五寸、大骨六寸的位置,可以針灸治療。

手陽明穴的郄穴,針灸深度為三分,可以灸三壯。

大士和小士,分別是指成年人和小孩。

下廉二穴,在輔骨下去上廉一寸(銅人)○在曲池前五寸,兌肉分外斜(入門)○針入五分,留五呼,可灸三壯(銅人)

白話文:

下廉穴,取穴時,在輔骨(肘尖外側)下側,向上約一寸的部位(依據銅人指出)。 在曲池穴前5寸處,兌肉分開向外斜伸(依據入門指出)。 用針刺入5分,留針5次的呼吸時間,可以艾灸3壯(依據銅人指出)。

上廉二穴,在三里下一寸(銅人)○在曲池前四寸(入門)○其分獨抵陽明之會,外斜(綱目)○針入五分,可灸五壯(銅人)

白話文:

上廉二穴,位於三里穴下1寸(銅人)○位於曲池穴前4寸(入門)○其分支單獨抵達陽明經會穴,外斜走向(綱目)○針刺深度為5分,可以灸5壯(銅人)

三里二穴,在曲池下二寸(銅人)○按之肉起,銳肉之端(綱目)○針入二分,可灸三壯(銅人)

曲池二穴,在肘外輔骨,屈肘曲骨之中(銅人)○在肘外輔,屈肘兩骨中文頭盡處,以手拱胸取之(入門)○手陽明脈之所入,為合,針入五分,留七呼,可灸三壯(靈樞)

白話文:

曲池穴,位於肘外側的輔骨,屈肘時曲骨的中央部位——《銅人》。在肘外輔骨,屈肘時兩塊骨頭的交接處,在上面盡頭的地方,用手拱胸時可以找到——《入門》。手陽明經的脈氣進入的地方,是合穴,針刺深度五分,留針七個呼吸的時間,可以用艾灸三壯——《靈樞》。

肘髎二穴,在肘大骨外廉近大筋陷中,可灸三壯,針入三分(銅人)

五里二穴,在肘上三寸,行向里大脈中央,可灸十壯,禁不可針(銅人)○內經曰,大禁二十五,在天府下五寸,注云,五里穴也,大禁者,禁不可刺也○迎之五里中道而止,五至而已,五往而藏之氣盡矣,故五五二十五而竭其輸也,此所謂奪其天氣也,故曰闚門而刺之者死於家中,入門而刺之者死於堂上,傳之後世以為刺禁(靈樞)

白話文:

臂臑穴,在肘上七寸,手肘內側肌肉較優隆起的端點,與手腕平齊,屬於手陽明經脈的絡脈穴,針灸深度三分,可以使用灸法,艾灸三壯(依照銅人的穴位圖示)。

臂臑二穴,在肘上七寸,䐃肉端,平手取之,手陽明絡,針入三分,可灸三壯(銅人)○在肩髃一夫兩筋兩骨罅陷宛中,平手取之,不得拿手,令急其穴即閉,宜灸不宜刺(資生)

在肩髃穴,一夫兩筋兩骨中間的凹陷處,與手腕平齊,取穴時手部保持平直,不可屈曲,否則穴位會閉合,此穴位適合灸法,不適合針刺(資生經記載)。

肩髃二穴,一名中肩井,一名扁骨,在肩端兩骨間陷者宛宛中,舉臂取之(銅人)○在膊骨頭,肩端兩骨間(資生)○針入六分

白話文:

肩髃穴和肩井穴,都在脖子和肩膀的交接處,在肩端兩塊骨頭之間的凹陷處,舉起手臂就可以找到(銅人)○在肩胛骨的頭部,肩端兩塊骨頭之間(資生)○針刺入皮膚六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