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潤鴻

《針灸集成》~ 卷二 (20)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0)

1. 小兒

針灸法:小兒初生臍風撮口諸藥不效,然谷針入三分或灸三壯立效(三因)○癲癇驚風神庭灸七壯,鼻上入髮際三分宛宛中灸三壯,炷如小麥大,又取百會瘈脈(綱目)○癲癇瘛瘲兩蹺主之,男陽女陰,晝發治陽蹺申脈,夜發治陰蹺照海各灸二七壯(易老)○急慢驚灸印堂○急慢驚風危極不可灸者,先當兩乳頭黑肉上,男左女右灸二壯○次灸髮際眉心百會各一壯○手足大指當甲角,以物縛兩手足一處,以灸騎縫灸,男近左邊,女近右邊,半甲半肉之間灸三壯,先腳後手,亦可治陰陽諸癇,艾炷如小麥大(得效)○慢驚慢脾逆惡證候,諸藥不效者,如有太衝脈,則取百會穴灸之,神效(直指)○小兒卒然腹皮青黑而死,灸臍上下左右,去臍各半寸,並鳩尾骨下一寸,凡五處各灸五壯,仍酒和胡粉塗腹上,干則易(得效)○小兒龜背灸肺俞膈俞各主五壯,止炷如小麥(得效)○小兒龜胸,取兩乳前各一寸五分,上兩行三骨罅間,凡六處各灸三壯,炷如小麥,春夏從下灸上,秋冬從上灸下,若不依此法灸之,無效(綱目)○囟門不合,臍上臍下各五分,二穴各灸三壯,灸瘡未發先合(綱目)○小兒癖氣中脘章門各灸七壯(綱目)○灸癖法穴在小兒背脊中,自尾骶骨將手揣摸脊骨兩旁,有白筋發動處,兩穴每一穴用銅錢三文壓上,穴上以艾炷安孔中,各灸七壯,此是癖之根貫血之所也(回春)○小兒瘧久不愈,內庭灸一壯,大椎百會各灸隨年壯(綱目)○小兒霍亂,男左女右第二腳指上灸三壯,即愈(得效)○小兒雀目灸兩手大指甲後一寸內廉橫紋頭白肉際各一壯○疳眼灸合谷各一壯(綱目)○小兒脫肛灸尾骶骨尖上一壯,又灸臍中三壯,百會七壯(綱目)

白話文:

針灸方法:

  1. 小兒初生臍風撮口,諸藥治療無效,用谷針刺入三分或灸三壯,即可立竿見影(《三因》)。

  2. 癲癇驚風,在神庭穴灸七壯,鼻子上入髮際三分處、宛宛穴灸三壯,艾炷大小如小麥。另外,還可以取百會穴和瘈脈穴(《綱目》)。

  3. 癲癇瘛瘲,主要以兩蹺穴為主,男灸陽蹺、申脈穴,女灸陰蹺、照海穴,各灸二七壯(《易老》)。

  4. 急慢驚,灸印堂穴。

  5. 急慢驚風危急,不可灸者,先灸兩乳頭黑肉上,男左女右,灸二壯。其次灸髮際、眉心、百會穴各一壯。手足大拇指甲角處,用物將兩手足捆綁在一起,灸騎縫穴,男灸左側,女灸右側,半甲半肉之間灸三壯,先灸腳後灸手,也可以治療陰陽諸癇。艾炷大小如小麥(《得效》)。

  6. 慢驚慢脾逆惡證候,諸藥治療無效者,如有太衝脈,則取百會穴灸之,療效顯著(《直指》)。

  7. 小兒卒然腹皮青黑而死,灸臍上下左右,距離臍各半寸,鳩尾骨下一寸,共五處各灸五壯,再用酒和胡粉塗敷腹上,乾了就換(《得效》)。

  8. 小兒龜背,灸肺俞穴和膈俞穴各五壯。艾炷大小如小麥(《得效》)。

  9. 小兒龜胸,取兩乳前各一寸五分,上兩行三骨之間,共六處各灸三壯,艾炷大小如小麥。春夏從下往上灸,秋冬從上往下灸。若不按照此法灸之,無效(《綱目》)。

  10. 囟門不合,在臍上臍下各五分處,兩個穴位各灸三壯。灸瘡未發之前,囟門就會合攏(《綱目》)。

  11. 小兒癖氣,在中脘穴和章門穴各灸七壯(《綱目》)。

  12. 灸癖法穴位在小兒背脊中部,從尾骶骨開始用手揣摸脊骨兩旁,有白筋發動處,左右各一穴,每個穴位用三枚銅錢壓上,穴位上以艾炷放在孔中,各灸七壯。此穴是癖病的根源,貫穿血液之處(《回春》)。

  13. 小兒瘧疾久不愈,在內庭穴灸一壯,大椎穴和百會穴各灸與年齡相應的壯數(《綱目》)。

  14. 小兒霍亂,男左女右第二腳趾上灸三壯,即可痊癒(《得效》)。

  15. 小兒雀目,灸兩手大指甲後一寸內廉橫紋頭白肉際各一壯。

  16. 疳眼,灸合谷穴各一壯(《綱目》)。

  17. 小兒脫肛,灸尾骶骨尖上一壯,又灸臍中三壯,百會穴七壯(《綱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