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機

《針灸問對》~ 卷之下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下 (4)

1. 經穴起止歌

手肺少商中府起。大腸商陽迎香主。足胃厲兌頭維三。脾部隱白大包參。膀胱晴明至陰位。腎經湧泉俞府住。心包中衝天池隨。三焦關衝耳門推。膽家竅陰瞳子髎。肝經大敦期門紹。手心少衝極泉來。小腸少澤聽宮罷。十二經穴始終歌。學者銘於肺腑照。

白話文:

手部肺經從少商穴開始,中府穴是它的終點。大腸經從商陽穴開始,迎香穴是它的終點。足部胃經從厲兌穴開始,頭維穴是它的終點。脾經從隱白穴開始,大包穴是它的終點。膀胱經從晴明穴開始,至陰穴是它的終點。腎經從湧泉穴開始,俞府穴是它的終點。心包經從中衝穴開始,天池穴是它的終點。三焦經從關衝穴開始,耳門穴是它的終點。膽經從竅陰穴開始,瞳子髎穴是它的終點。肝經從大敦穴開始,期門穴是它的終點。手部心經從少衝穴開始,極泉穴是它的終點。小腸經從少澤穴開始,聽宮穴是它的終點。十二條經脈的穴位,從起始到終點皆有順序。習醫者應銘記在心,深入瞭解。

2. 十二經納支幹歌

肺寅大卯胃辰宮。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腎心包戌。亥三子膽醜肝通。此是經脈流注序。君當記取在心胸。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己脾鄉。庚屬大腸辛屬肺。壬屬膀胱癸腎藏。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絡同歸入癸方。

白話文:

肺在寅時、大腸在卯時、胃在辰時。脾在巳時、心在午時、小腸在未時。膀胱在申時、腎在酉時、心包在戌時。三焦在亥時、膽在子時、肝在醜時。這是經脈流注的順序,您應該記在心中。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腸、辛肺。壬膀胱、癸腎。三焦也寄在壬中。包絡同歸入癸方。

3. 天心十一穴歌

三里內庭穴。曲池合谷接。環跳與陽陵。通里並列缺。委中配承山。下至崑崙穴。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此法人不知。金鎖通關節。機按。他家又添太衝。作十二穴。去陽陵加陽輔。截者截穴。用一穴也。擔者兩穴。或手與足二穴。或兩手兩足各一穴也。(一說。右手提引謂之擔。

白話文:

  1. 三里和內庭穴。曲池和合谷穴接續。環跳穴和陽陵穴。通裏穴和列缺穴。委中穴配承山穴。向下到崑崙穴。合起來可以用擔的方法,合起來可以用截的方法。這些方法,一般人不知道。金鎖通關節,按一下穴位。其他派別又加了太衝穴。成為十二個穴位。去掉陽陵穴,加上陽輔穴。截的方法是截一個穴位,用一個穴位。擔的方法是兩個穴位,有手和腳的兩個穴位,或者兩手兩腳各一個穴位。(一種說法是,右手提引叫做擔。

左手推按謂之截。擔則氣來。截則氣去。所解無定見者。法不經見。故諸家各以己意而釋之也。)

4. 經脈交會八穴歌

公孫衝脈胃心胸。內關陰維下總同。臨泣膽經連帶脈。陽維目銳外關逢。後谿督脈內眥頸。申脈陽蹺絡亦通。列缺肺任行肺系。陰蹺照海隔喉嚨。

白話文:

公孫穴在衝脈上,連通胃經心胸。內關穴在陰維脈上,通向總脈。臨泣穴在膽經上,與帶脈相連。陽維脈通向目銳穴,外關穴則與陽維脈相連。後谿穴在督脈上,通向內眥和頸部。申脈與陽蹺脈相連,也相互通連。列缺穴在肺經上,與任脈和肺系相連。陰蹺穴和照海穴相連,通過喉嚨。

5. 八會歌

(熱病在內者。各隨其所屬而取之會也。)

八脈始終連八會。府會太倉中脘內。藏會季肋是章門。骨杼血膈(骨會大杼。血會膈俞。)都在背。氣會三焦在膻中。筋會陽陵居膝外。髓會絕骨脈太淵。(脈會太淵)學者當知其所在。

白話文:

八條經脈始終相連,並貫通於五臟六腑的會穴。府腑的會穴位於太倉、中脘之內。臟腑的會穴位於季肋的章門穴。骨會穴和大杼穴在背後正中,血會穴在膈俞穴。氣會穴位於膻中,筋會穴位於膝蓋外側的陽陵穴。髓會穴位於足太淵穴附近。學習的人應知道這些穴位的位置。

6. 十二經見證歌

肺經多氣而少血。是動(因氣動也)則病喘與咳。肺脹膨膨缺盆痛。兩手交瞀為臂厥。所生病者(不因氣動)為氣嗽。喘渴煩心胸滿結。臑臂之內前廉痛。小便頻數掌中熱。氣虛肩背痛而寒。氣盛亦疼風汗出。欠伸少氣不足息。遺矢無度溺變別。大腸氣盛血亦盛。是動頰腫並齒病。

白話文:

肺經氣多血少,因此,一動就會患上喘與咳,肺部脹滿腫大,有缺盆般的疼痛,雙手交叉反捆為臂厥,因非氣動而生病的屬於氣嗽,喘氣口渴心情煩躁,胸中滿結,臑臂之內前廉疼痛,小便頻數,手掌心中熱,氣虛會肩背痛而怕冷,氣盛也會疼痛多汗,呵欠連連,呼吸短促,氣息不足,大便失禁,大小便分離。大腸氣盛,血也旺盛,這時一動,就會臉腫,並且牙齒也會出毛病。

所生病者為鼻衄。目痛口乾喉痹候。大指次指用為難。肩前臑外痛相參。胃經多氣復多血。是動欠伸面顏黑。悽悽惡寒畏見人。忽聞木音心震懾。登高而歌棄衣走。甚則腹脹氣賁響。凡此諸疾骭厥竭。所生病者狂瘧說。濕溫汗出鼻血流。口喎唇胗喉痹結。膝臏疼痛腹脹兼。

白話文:

所患疾病為流鼻血、眼睛疼痛、口乾、喉嚨腫痛等症狀。大拇指和食指難以活動,肩前、大腿外側疼痛交替出現。胃經有多氣和多血的症狀,所以容易伸懶腰,面部發黑,感到寒冷怕見人。突然聽到木頭的聲音,心裡震驚害怕,登上高處歌唱,脫掉衣服逃跑。病情嚴重的會腹脹、氣息強盛、聲音響亮。所有這些疾病都會導致筋疲力盡、虛弱無力。

所患疾病為狂亂的瘧疾和說胡話,濕熱汗出、鼻血流不止,嘴巴歪斜、嘴脣腫脹,喉嚨腫痛,膝蓋疼痛、腹脹等症狀。

氣膺伏兔䯒外廉。足跗中趾俱痛徹。有餘消穀溺黃色。不足身前寒振慄。胃房脹滿不消食。氣盛身前熱似蒸。此是胃經之病真。脾經氣盛而血衰。是動其病氣所為。食入即吐胃脘痛。更兼身體痛難移。腹脹善噫舌本強。得食與氣快然衰。所生病者舌腫痛。體重不食亦如之。

白話文:

1,胃氣充盛,像兔子伏在兩肋外側,腳背和中趾疼痛難忍。吃入的食物消化剩餘,小便呈黃色。胃火過旺時,身體前部發冷、顫抖。

2,胃部中空處脹滿,吃不進東西。胃氣旺盛,身體前部發熱,好像被蒸過一樣。這些都是胃經的病症。

3,脾胃氣盛而血虛,這是造成疾病的原因。吃飯後就吐,胃脘疼痛。身體疼痛,難以移動。

4,腹脹,經常打嗝,舌根部僵硬。吃飯或吐氣後,病情會得到緩解。脾胃病引起的舌腫痛。體重增加,不思飲食也是如此。

煩心心下仍急痛。泄水溏瘕寒瘧隨。不臥強立股膝腫。疽發身黃大指痿。心經多氣少血宮。是動心脾痛難任。渴欲飲水咽乾燥。所生脅痛目如金。脅臂之內後廉痛。掌中有熱向經尋。小腸氣少還多血。是動則病痛咽嗌。頷下腫兮不可顧。肩似拔兮臑似折。所生病主肩臑痛。

白話文:

心中仍然煩躁,心下疼痛依舊急迫。洩瀉、水腫、瘧疾隨之而來。不能平躺,勉強站立,股膝腫脹。疽瘡發作,身體發黃,大拇指萎縮。心經多氣少血,是動心脾,所以疼痛難忍。口渴想喝水,但吞嚥時感到乾燥。因此而產生的脅痛,眼睛發黃。脅肋臂膀內側疼痛,手掌發熱,順著經絡尋找病源。小腸氣血不足,所以動則病痛咽嗌。頷下腫脹,連看也不能看。肩部如同被拔,小腿如同被折斷。因此產生的疾病主要為肩部、小腿疼痛。

耳聾目黃腫腮頰。肘臂之外後廉痛。部分尤當細分別。膀胱血多氣猶少。是動頭疼不可當。項似拔兮腰似折。髀強痛徹脊中央。膕如結兮腨如裂。是為踝厥筋乃傷。所主瘧痔小指廢。頭囟項痛目色黃。腰尻膕腳疼連背。淚流鼻衄及癲狂。腎經多氣而少血。是動病飢不欲食。

白話文:

1. 耳聾目黃腫腮頰

  • 耳聾、眼睛發黃、臉頰腫脹。

2. 肘臂之外後廉痛

  • 肘部和手臂的後側疼痛。

3. 部分尤當細分別

  • 有些症狀需要仔細區分。

4. 膀胱血多氣猶少

  • 膀胱多血少氣。

5. 是動頭疼不可當

  • 這樣一來,就會頭痛,並且頭痛劇烈難忍。

6. 項似拔兮腰似折

  • 脖子好像被拔動,腰好像要折斷。

7. 髀強痛徹脊中央

  • 大腿疼痛,疼痛貫穿脊柱中間。

8. 膕如結兮腨如裂

  • 膝蓋後面好像打結,小腿肌肉好像要裂開。

9. 是為踝厥筋乃傷

  • 這是因為踝厥,筋脈受傷。

10. 所主瘧痔小指廢

  • 主症是瘧疾、痔瘡、小手指麻木。

11. 頭囟項痛目色黃

  • 頭頂前囟、脖子、眼睛疼痛,眼睛發黃。

12. 腰尻膕腳疼連背

  • 腰部、臀部、膝蓋後面、腳部疼痛,疼痛延伸到背部。

13. 淚流鼻衄及癲狂

  • 流淚、鼻子出血、癲狂。

14. 腎經多氣而少血

  • 腎經多氣少血。

15. 是動病飢不欲食

  • 這樣一來,就會得病,飢餓卻不想吃東西。

喘嗽唾血喉中鳴。坐而欲起面如垢。目視䀮䀮氣不足。心懸如飢常惕惕。所生病者為舌乾。口熱咽痛氣賁促。股內後廉並脊疼。心腸煩痛疸而澼。痿厥嗜臥體怠惰。足下熱痛皆骨厥。心包少氣原多血。是動則病手心熱。肘臂攣急腋下腫。甚則胸脅支滿結。心中澹澹或大動。

白話文:

咳嗽、咳痰、咯血,喉中如有鳴叫的聲音。想要從坐著的姿勢站起來時,臉色灰暗。視力模糊,氣息不暢。即使沒餓,總感覺心懸著似的,提心弔膽的。導致這些疾病的原因是舌頭乾燥,口熱咽喉疼痛,氣息急促。大腿後側和脊椎兩側疼痛。心臟和腸胃疼痛,身體浮腫,伴隨著水腫。身體虛弱,嗜睡,身體懶惰。足底發熱疼痛,都是骨厥的症狀。心包氣虛,同時有血虛症狀。所以一旦活動就會發病,手心發熱,肘部和手臂抽搐攣急,腋下腫脹。嚴重的情況下,胸脅支滿結,心中澹澹發熱,或者突然心悸。

喜笑目黃面赤色。所生病者為煩心。心痛掌中熱之疾。三焦少血還多氣。是動耳鳴喉腫痹。所生病者汗自出。耳後痛兼目銳眥。肩臑肘臂外眥疼。小指次指亦如廢。膽經多氣而少血。是動口苦善太息。心脅疼痛難轉移。面塵足熱體無澤。所生頭痛連銳眥。缺盆腫痛並兩腋。

白話文:

開心大笑者,表現出黃面、紅色的容顏。患有此病的人通常心裡煩躁,心痛,手掌中心發熱。三焦氣血不調,氣多血少,會引起耳鳴、喉嚨腫痛、麻痺。患有此病的人,容易自汗,耳後疼痛,眼睛銳利、眼角乾澀,肩、背、肘、臂、外眼角疼痛,小指和食指也像廢掉了一樣。膽經氣多血少,會引起口苦、喜歡嘆息、心臟、肋骨疼痛難以轉移,臉色黃,足部發熱,身體沒有光澤。患有此病的人會出現頭痛、眼睛銳利、缺盆腫痛,兩腋下疼痛。

馬刀挾癭生兩旁。汗出振寒痎瘧疾。胸脅髀膝至跗骨。絕骨踝痛及諸節。肝經血多氣少方。是動腰疼俯仰難。男疝女人少腹腫。面塵脫色及咽乾。所生病者為胸滿。嘔吐洞泄小便難。或時遺溺並狐疝。臨症還須仔細看。(機按。經言十二經是動及所生諸病。虛則補之。實則寫之。

白話文:

馬刀挾癭生在前邊和後邊。汗出,發抖、寒冷,得瘧疾。胸痛、脅痛、大腿痛、膝蓋痛,一直到腳背。絕骨踝痛及全身各個關節。肝經血多氣少方。是動腰痛,俯仰換姿勢都困難。男人得了疝氣,女人小腹腫脹。臉色發黑、掉色,還咽乾。所生的病是胸部感到發緊。嘔吐、洞泄、小便困難。有時尿失禁,還有疝氣。看病的時候還需要仔細觀察。(注:經典上說的十二經是說動脈和它所生的各種病。虛就補,實就瀉。)

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盛者。寸口大三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茲集切脈觀色數條於前。繼集諸經病症數條於後。蓋欲學者備舉兼盡。庶不陷於一偏。免致殺人於無知無識。陰譴之報。或可以少逭也。)

白話文:

如果感覺到熱症,就趕緊把它趕走。如果感覺到寒症,就趕緊留住它。如果中氣陷落,就趕緊用艾灸來振奮它。如果患者不盛也不虛,就根據經絡的脈象來診斷。如果氣血旺盛,則寸口脈搏比人迎脈搏大三倍。如果氣血虛弱,則寸口脈搏反比人迎脈搏小。這些關於切脈觀色的條文匯集在前。將匯集諸經病症的條文列在後面。希望學習醫學的人,能夠舉一反三,全面兼顧,不要陷於偏頗,以免因無知無識而害死人。這樣,就可以避免陰譴的報復,或可以少一些遺憾。

7. 十二經井滎俞經合歌

少商魚際與太淵。經渠尺澤肺相連。商陽二三間合谷。陽谿曲池大腸牽。少衝少府屬於心。神門靈道少海尋。少澤前谷後谿腕。陽谷小海小腸經。大敦行間太衝看。中封曲泉屬於肝。竅陰俠谿臨泣膽。丘墟陽輔陽陵泉。隱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陰陵切要知。湧泉然谷太谿穴。復溜陰谷腎之經。

白話文:

  1. 少商:位於拇指橈側,指甲外角旁。魚際:位於拇指、食指間,橫紋紋中央。太淵:位於拇指掌側,近虎口處。2. 經渠:位於食指橈側,指甲外角旁。尺澤:位於食指尺側,近手背處。肺:位於胸中,主呼吸與肺氣之通宣。3. 商陽:位於中指橈側,指甲外角旁。二間:位於中指掌側,第一和第二骨關節。合谷:位於中指掌側,第二和第三骨關節。4. 陽谿:位於無名指橈側,指甲外角旁。曲池:位於肘橫紋紋中央。大腸:位於腹中,主傳化和貯存食物。5. 少衝:位於小指橈側,指甲外角旁。少府:位於小指掌側,近虎口處。心:位於胸中,主神志和心血之運行。6. 神門:位於腕尺側,近手腕處。靈道:位於腕尺側,尺骨莖狀突後方凹陷處。少海:位於腕掌側,尺骨莖狀突近端橈側。7. 少澤:位於小指掌側,第二和第三骨關節。前谷:位於手背,食指和小指指縫處。後谿:位於手掌尺側,小魚際下。8. 陽谷:位於足舟骨粗隆下。小海:位於第五趾外側,近趾端。小腸:位於腹中,與大腸相連,主接受和消化食物。9. 大敦:位於足大趾外側,近趾端。行間:位於第二趾和第三趾間,趾縫處。太衝:位於足背,第一蹠骨和小趾後,近跟骨。10. 中封:位於足背,內踝骨後方。曲泉:位於足背,跟骨和距骨結合處。肝:位於右季肋下,主藏血和疏洩氣機。11. 竅陰:位於足小趾內側,近趾端。俠谿:位於足背,跟骨和距骨結合處下。臨泣:位於足內踝骨前方,凹陷處。12. 丘墟:位於足外側,跟骨與距骨結合處。陽輔:位於足外側,第五趾根部。陽陵泉:位於小腿外側,腓骨小頭前下方。13. 隱白:位於足大趾內側面,指甲根部。大都:位於足大趾外側面,指甲根部。太白:位於足大趾內側面,近趾端。脾:位於左季肋下,主藏血和化生氣血。14. 商丘:位於足內踝骨前方,凹陷處。陰陵:位於足內側,跟骨與距骨結合處下。15. 湧泉:位於足底,前掌中,第二趾和第三趾交接處。然谷:位於足背,第五趾根部。太谿:位於足內側,內踝骨後方,跟骨結節處。16. 復溜:位於足外側,跟骨下。陰谷:位於足內側,跟骨結節處下。腎:位於腰部,主藏精和調節體液。

厲兌內庭陷谷胃。衝陽解谿三里隨。至陰通谷束京骨。崑崙委中是膀胱。中衝勞宮心包絡。大陵間使曲澤傳。關衝液門中渚穴。陽池支溝天井源。此是三焦經穴俞。號曰流注五行全。

白話文:

厲兌、內庭、陷谷是胃經的穴位。衝陽、解谿、三里是胃經的配穴。至陰、通谷、束骨是脾經的穴位。崑崙、委中是膀胱經的穴位。中衝、勞宮是心包經的穴位。大陵、間使、曲澤是肺經的穴位。關衝、液門、中渚穴是腎經的穴位。陽池、支溝、天井是三焦經的穴位。這些穴位是三焦經的俞穴,稱為流注五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