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會撰、劉瑾補輯

《神應經》~ 八穴灸法

回本書目錄

八穴灸法

1. 頭部二穴

諸瘡發於頭部,則耳尖上周回用禾杆量之(自左耳尖上起端右旋,經右耳尖上,還至起端處斷之)。

以其杆當結喉下至項後雙垂之,以患人手橫握其端而切去之(以其杆中央當結喉下,兩端左右會於項後,雙垂之。以患人手橫握其兩端之末而斷之,如《針經》一夫之法),其杆斷當處脊中骨上點之。瘡出左者,去中骨半寸灸左;出右者,灸右;出左右者,並灸左右。

白話文:

用該木棒,將它放在喉結的下方,一直延伸到頸椎後部的垂處。讓病人橫著握住它的末端,然後將它切斷(木棒的中部放在喉結下方,兩端左右會於項後,雙垂之。讓病人橫著握住它的兩端之末端而切斷,如同《針經》記載的一夫之法)。將木棒切斷時,一定要點中脊椎骨上方的位置。如果瘡出現在左側,就在中骨往左半寸處灸之;出現在右側,則灸右;如果出現在左右兩側,則左右兩側都灸。

2. 手部二穴

瘡發於手部,則自肩上高骨端(即肩髃穴)至第三指頭爪甲端斷之。以其杆當結喉下,至項後雙垂之,如頭部法。

白話文:

如果瘡發生在手上,就從肩部最高點(即肩髃穴)到第三根手指的指甲末段進行切斷。然後把線繩放在喉結下部,一直連接到後頸部兩側下垂,方法和頭部的方法相同。

3. 背腹部二穴

(自大椎下至鳩尾骨端為背部,自天突穴下至陰毛際為腹部,兩腋亦屬腹背部)瘡發於背部或腹,則乳上周回(自左乳頭上起端,右旋周身,經右乳頭上還至起端處),以其杆當結喉下,至項後雙垂,如頭部法。

白話文:

從大椎穴往下到鳩尾骨端是背部,從天突穴往下到陰毛邊緣是腹部,兩腋也屬於腹背部。瘡發於背部或腹部,那麼乳房以上週圍(從左乳頭上方開始,順時針繞過身體,經過右乳頭上方回到開始的位置),以其瘡杆正對喉結下方,到頸後雙垂,如同頭部的法則。

4. 足部二穴

瘡發於足部,則並立兩足令相著,自左大拇趾端至右大拇趾端周迴(自左足大拇趾頭起端,從足際右旋,經左右足踵,右足趾端還至起端處。)以其杆當結喉下,項後雙垂,如頭部法。

白話文:

當足部生瘡時,則並立雙足令兩足相抵,從左邊大拇趾端開始,周而復始地畫一個圈(起始自左足大拇趾頭,從足邊緣右旋,經左右足踵,再沿右足腳趾端回到原點),用畫好的圓圈對準喉結下方,於頸部後方雙手向下垂,如同頭部按摩法。

灸八穴,痛則灸到不痛,不痛則灸到痛。或五百壯,或七八百壯,大炷多灸尤妙。癰疽始發而灸,則不潰而自愈;已潰而灸,則生肌止痛,亦無再發。

白話文:

在患處灸八個穴位,如果痛就灸到不痛,不痛就灸到痛。可以灸五百壯或七八百壯,灸柱越大,效果越好。癰疽開始發作時就灸,就能自行癒合而不潰爛;已經潰爛後灸,就能生肌止痛,而且不會再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