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慎庵

《金針秘傳》~ 十、頭面偃伏正側各部各經穴主治病症 (3)

回本書目錄

十、頭面偃伏正側各部各經穴主治病症 (3)

1. (七)正面部第三行

(左右凡一十穴)

1.陽白:二穴在眉上一寸,直目瞳子,足少陽、陽維之會。治頭目痛,目眵,背腠寒慄,重衣不得溫。可灸三壯,針入二分。

白話文:

  1. 陽白穴:兩個穴位都在眉毛上面一寸,直對著瞳孔,是足少陽經和陽維經的交會穴。可以治療頭痛、目痛、眼睛昏花流淚、背部肌肉寒戰發抖,即使穿很多衣服也不能保暖。可以用艾灸治療,灸三壯,針刺深度二分。

2.承泣:二穴在目下七分,直目瞳子陷中,蹺脈、任脈、足陽明之會。治口眼喎斜,目瞤,面葉葉動牽口眼,目視䀮䀮,冷淚,眼眥赤痛。禁不宜針,針之令人目烏色。可灸三壯,炷如大麥。忌如常法。

白話文:

  1. 承泣穴:位於眼睛下方的七分,直視瞳孔凹陷的中下方,為蹺脈、任脈、足陽明經絡的交會穴。主治口眼歪斜、眼皮下垂、面部肌肉抽搐牽扯口眼、視物昏暗不清、冷淚、眼角發紅疼痛等症。禁針,針刺該穴會使眼睛變黑。可灸三壯,艾柱的大小如同大麥。忌用常規方法灸。

3.四白:二穴在目下一寸,足陽明脈氣所發。治頭痛目眩,眼生白翳,微風目瞤動不息。可灸七壯,針入三分。凡用針,穩審方得下針。若針深,即令人目烏色。

白話文:

  1. 四白穴:此穴位於眼睛下方一寸處,屬於足陽明經脈的起始處。四白穴可以治療頭痛、頭暈目眩、眼睛生白色翳子、眼皮不斷眨動等症狀。可以灸七壯,針灸時針刺入三分。凡是使用針灸,必須審慎小心,才能下針。如果針刺的太深,會導致眼睛發黑。

4.地倉:二穴俠口吻傍四分外,如近下有脈微微動,蹺脈、手陽明之交會。若久患風,其脈亦有不動者。治偏風口喎,目不得閉,失喑不語,飲食不收,水漿漏落,眼瞤動不止,病左治右,病右治左。針入三分,留五呼,得氣即瀉。灸亦得,日可灸二七壯,重者七七壯。其艾作炷,大小狀如粗釵腳大。

白話文:

  1. 地倉穴:位於嘴角旁邊的四分處,如果在接近下方的部位能夠感受到脈搏微微跳動,是足蹺脈和手陽明經的交接點。如果長期患有風疾,這個脈搏也可能沒有跳動。用於治療偏頭痛,嘴歪斜,眼睛閉不緊,失語不言,飲食積滯,水漿流出,眼皮不止跳動,病症在左側就治療右側,病症在右側就治療左側。針刺深度三分,留針五次呼吸的時間,得氣之後就瀉針。灸法也行,每天可以灸27壯,病情嚴重的灸77壯。所用的艾絨做成炷狀,大小像粗釵腳那麼大

灸炷若大,口轉喎卻,灸承漿七七壯即愈。慎豬、魚、熱面、房勞等。

5.大迎:二穴在曲頷前一寸二分,骨陷中動脈,又以口下當兩肩,足陽明脈氣所發。治寒熱頸痛,瘰癧口喎,齒齲痛,數欠氣,風痙口噤,牙疼,頰頷腫,惡寒,舌強不能言。針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壯。今附:風癕面浮腫,目不得閉,唇吻瞤動不止,當針之頓愈。

白話文:

  1. 大迎:兩個穴位在曲顎前方一寸二分處,骨頭凹陷處有動脈跳動,此外是以口下當兩肩,足陽明經氣發出。治療寒熱頸痛、瘰癧口歪、牙齒疼痛、經常打哈欠、風痙口閉、牙痛、面頰顎關節腫脹、惡寒、舌強不能說話。針刺三寸深,留針七次呼吸的功夫,可灸三壯。現代附錄:風癕面浮腫,眼睛閉不上,嘴脣不斷顫動,應針灸這個穴位,即可迅速痊癒。

2. (八)正面部第四行

(左右凡八穴)

1.本神:二穴在曲差傍一寸五分,一曰直耳上入髮際四分,足少陽、陽維之會。治目眩,頸項強急痛,胸脅相引不得轉側,癲疾,嘔吐涎沫。針入三分,可灸七壯。

白話文:

1.本神穴:兩個穴位位於曲差旁一寸五分處,一個穴位位於直耳上入髮際四分處,是足少陽經和陽維經的交會穴。本穴主治目眩、頸項強急疼痛、胸脅相引不得轉側、癲疾、嘔吐涎沫等症狀。針灸時,針刺深度為三分,可以灸七壯。

2.絲竹空:二穴,一名目髎。在眉後陷中,手少陽脈氣所發。禁不可灸,不幸使人目小,又令人目無所見。治目眩,頭痛目赤,視物眩眩,風癇,目戴上不識人,眼睫毛倒,發狂吐涎沫,發即無時。針入三分,留三呼,宜瀉不宜補。

白話文:

  1. 絲竹空:含有兩個穴位,有一個穴位又叫目髎穴。位於眉毛後面的凹陷處,是手少陽經脈氣血發出的部位。禁止灸刺這個穴位,否則可能會導致人的眼睛變小,甚至出現失明的情況。可以治療眼睛眩暈、頭痛、眼睛發紅、視物模糊、癲癇、戴著帽子認不出人、眼睫毛倒生、發狂吐涎沫,並且發病時沒有規律。針刺深度為三分,留針三呼,宜瀉不宜補。

3.瞳子髎:二穴在目外眥五分,手太陽、手足少陽之會,治青盲無所見,遠視䀮䀮,目中膚翳白膜,頭痛,目外眥赤痛。可灸三壯,針入三分。

白話文:

  1. 瞳子髎:這兩個穴位在眼睛外角五分的地方,是手太陽經、手足少陽經的交會穴。可以治療青光眼、遠視模糊、眼睛中有白膜、頭痛、眼睛外角發紅疼痛。可以灸三壯,針刺深度三分。

4.顴髎:二穴在面頄骨下廉,銳骨端陷中,手少陽、太陽之會。治口喎面赤,目黃,眼瞤動不止,䪼腫齒痛。針入二分。

白話文:

4.顴髎:這兩個穴位在面頰骨的下端,銳骨的末端,手少陽經和太陽經的交接處。治療口歪面赤、眼睛發黃、眼睛轉動不止、腮腺腫痛、牙痛。針刺深度為二分。

3. (九)側面部

(左右凡一十六穴)

1.頭維:二穴在額角入髮際,本神傍一寸五分,足少陽、陽明脈之交會。治頭偏痛,目視物不明。今附:治微風眼瞼瞤動不止,風淚出。針入三分,禁不可灸。

白話文:

  1. 頭維穴:這兩個穴位位於額角髮際內,離眉毛外側一寸五分,是足少陽膽經與陽明大腸經的交會穴。治療偏頭痛,視物模糊。附:治療風眼皮跳動不止,風淚流出。針刺深度為三分,禁止艾灸。

2.客主人:二穴,一名上關。在耳前,起骨上廉,開口有空,動脈宛宛中,足陽明、少陽之會。治唇吻強,耳聾,瘛瘲,口沫出,目眩,牙車不開,口噤,嚼食鳴,偏風,口眼喎斜,耳中狀如蟬聲。可灸七壯,艾炷不用大,箸頭作炷。若針必須側臥,張口取之乃得,禁不可針深。

白話文:

  1. 客主人:兩個穴位,一名上關穴,位於耳前,在顴骨上緣,開口處有空隙,動脈在其間,是足陽明胃經和足少陽膽經的交匯穴位。主治口脣強直,耳聾,瘛瘲,口水外流,眩暈,牙關緊閉,口腔不能張開,說話時有嚼食聲,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耳中鳴響如蟬叫聲。可以用艾灸治療,施灸7壯,艾炷不宜太大,如筷子頭大小即可。取穴時患者必須側臥,張口取穴才能得氣,針刺時忌諱針刺太深。

問曰:何以不得針深?岐伯曰:上關若刺深,令人欠而不得㰦,下關不得久留,針即㰦而不得欠,牙關急。是故上關不得刺深,下關不得久留針也。

白話文:

有人問道:為什麼針刺不能太深?岐伯回答道:如果刺入上關太深,會讓人感到痙攣而不能呼吸,如果在刺入下關後不能停留太久,那麼針刺就會感到困難而不能引起痙攣,牙關也會緊閉。所以,刺入上關不能太深,下關也不能停留太長時間。

3.下關:二穴在客主人下,耳前動脈下廉,合口有空,開口即閉,足陽明、少陽之會。療聤耳有膿汁出,偏風口目喎,牙關脫臼。其穴側臥,閉口取之,針入四分,得氣即瀉,禁不可灸。牙齦腫處,張口以三稜針出膿血,多含鹽湯即不畏風,慎如前法。

白話文:

  1. 下關穴:兩個穴位都在客人和主人的下面,位於耳前動脈下面,合起來有空隙,一開就閉,是足陽明胃經和足少陽膽經的交匯點。治療耳朵有膿汁流出,偏頭痛眼睛歪斜,下巴脫臼。取穴時,側臥,閉嘴,針刺四分,得氣後即瀉,禁止灸。牙齦腫脹處,張嘴用三稜針刺出膿血,多含鹽湯就不怕風了,謹慎如前法。

4.和髎:二穴在耳前銳發下橫動脈,手少陽脈氣所發。治牙車引急頭重痛,耳中嘈嘈,頷頰腫。針入七分,可灸三壯。

白話文:

  1. 和髎穴:這兩個穴位位於耳前銳利的突起之下,橫著的動脈,屬於手少陽經的氣血所發出。治療牙齒疼痛、頭重痛,耳朵裡有嘈雜的聲音,下巴和臉頰腫脹。針灸深度為七分,可以用灸法治療,灸三壯。

5.聽會:二穴在耳前陷中,上關下一寸,動脈宛宛中,張口得之,足少陽脈氣所發。治耳聾,耳中狀如蟬聲,通耳食,牙車脫臼相離一二寸。其穴側臥張口取之,針入七分,留三呼,得氣即瀉,不須補。灸亦良,日可灸五壯至二七壯止,十日後依前報灸之即愈。忌食動風、生冷、豬、魚物等。

白話文:

  1. 聽會穴:此穴位於耳前凹陷之中,上關穴下一寸,在動脈搏動明顯之處,張口可找到,屬於足少陽膽經的氣血所發源之處。主治耳聾、耳中似有蟬鳴聲、通耳竅、牙關脫臼、左右牙齒間隔一至二寸。取穴時,患者側臥,張口即可找到,針刺深度七分,留針三呼,得氣後即瀉出,不須補。灸療亦可,每天可灸五壯到二七壯,間隔十天後再灸一次即可痊癒。忌食動風、生冷、豬肉、魚等食物。

6。耳門:二穴在耳前起肉,當耳缺者。治耳有膿汁出,生瘡,𤹀(都禮切,)耳聤,耳鳴,耳如蟬聲,重聽無所聞,齒齲。針入三分,留三呼,可灸三壯。

白話文:

  1. 耳門穴:此穴位於耳前有肉的地方,這地方通常會出現一個小凹陷。功效是治療耳中流膿、耳瘡、耳鳴、耳內有蟬鳴聲、重聽、聽不見、牙齲齒等。針灸時,針刺入三分,留針三呼,可以灸三壯。

7.聽宮:二穴在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手足少陽、太陽三脈之會。治耳聾如物填塞無所聞,耳中嘈嘈,心腹滿,臂痛,失聲。針入三分,可灸三壯。

白話文:

7.聽宮:這兩個穴位位於耳朵裡面,大如紅豆,是手足少陽經、太陽經三條經脈交匯之處。用於治療耳聾,好像有異物堵塞,什麼都聽不見,耳朵裡嗡嗡作響,心腹飽滿,胳膊疼痛,失聲等。針刺深度三分,可灸三壯。

8.頰車:二穴在耳下曲頰端陷中,足陽明脈氣所發。治牙關不開,口噤不語,失喑,牙車疼痛,頷頰腫,頸強不得回顧。其穴側臥開口取之,針入四分,得氣即瀉。灸亦良,日可灸七壯,至七七壯止,炷如大麥,慎如常法。

白話文:

  1. 頰車穴:兩個穴位在耳垂下方、顴骨末端的凹陷中,屬於足陽明經的經氣發出之處。用於治療牙關緊閉、無法張嘴、失聲、牙齒疼痛、兩腮腫脹、頸部僵硬、無法回頭。取穴時,側臥並張開嘴,針刺深度四分,得氣後即行瀉針。艾灸治療效果也很好,每天可以灸七壯,至七七壯為止,每壯如大麥粒大小,灸治時需謹慎,依照一般艾灸方法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