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川

《針灸逢源》~ 卷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

1. 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

諸急者多寒。(緊急之脈多風寒。而氣化從乎肝也。)緩者多熱。(縱緩之脈多中縶而氣化從乎脾胃也。)大者多氣少血。(脈大為湯有餘。氣實血虛。而氣化從乎心也。)小者血氣皆少。(小者。近於微細。在陽為陽虛。在陰為陰弱。脈體屬陰。而氣化從乎腎也)滑者陽氣盛。

白話文:

  • 脈搏急促的病人多寒症。(急迫的脈搏多因風寒,而氣的代謝與變化由肝臟所控制。)

  • 脈搏緩慢的病人多熱症。(舒緩的脈搏多因中暑,而氣的代謝與變化由脾胃所控制。)

  • 脈搏強大的病人多氣多血少。(強壯的脈搏表示體內陽氣太盛,氣實而血虛,而氣的代謝與變化由心臟所控制。)

  • 脈搏微弱的病人氣血皆少。(微弱的脈搏,幾乎微不可聞,表示體虛陽氣不足,陰氣衰弱,脈體屬陰,而氣的代謝與變化由腎臟所控制。)

  • 脈搏滑順的病人陽氣旺盛。(脈搏滑利順暢,表示陽氣充盛,氣血運行良好。)

微有熱(滑脈為陽。從乎胃也。)澀者多血少氣。微有寒。(澀為氣滯。為血少。氣血俱虛。則陽氣不足。故微有寒也。仲景曰。澀者榮氣不足亦血少之謂而此曰多血必有誤觀下文刺澀者無令其血出血少可知矣。澀脈近毛。故氣化從乎肺也)是故。刺急者。深內。而久留之。

白話文:

稍微感到有些熱。(滑脈是陽脈。從屬胃的脈。)澀脈多是血多氣少的症狀。稍微感到有些寒。(澀脈是氣機停滯的徵候。是血少氣虛的症狀。氣血都虛,則陽氣不足。所以稍微感到有些寒。仲景說:澀脈是榮氣不足,也是血少。這裡說多血,一定是誤看的。看下面刺澀脈不要讓血出血,就可以知道血少了。澀脈接近毫毛,所以氣機的運化從屬肺。)因此。刺急脈,要刺得深,而且要停留時間長。

刺緩者。淺內而疾髮針。以去其熱。刺大者。微瀉其氣。無出其血。刺滑者。疾髮針而淺內之。以瀉其陽氣。而去其熱。刺澀者。必中其脈隨其逆順而久留之。必先按而循之。已髮針。疾按其痏。無令其血出。以和其脈。諸小者陰陽形氣俱不足。勿取以針。而調以甘藥也。

白話文:

刺緩者:針刺淺而快,以消除熱氣。

刺大者:輕微瀉其氣,不出血。

刺滑者:針刺快而淺,以瀉除陽氣和熱氣。

刺澀者:一定扎中脈絡,隨其逆順留針時間長一些。先按壓循行。已經扎針,快按其穴位,不使出血,使脈絡和順。

諸小者:指陰陽形氣均不足。勿用針,而用甘藥調和。

滎輸治外經。合治內府(滎俞氣脈浮淺可治外經之病合則氣脈深入。可治內府之病)胃合於三里。(胃足陽明也。三里為合。)大腸合於巨墟上廉。(大腸手陽明也合在曲池。其下俞則合於足陽明之巨墟上廉。)小腸合於巨墟下廉(小腸。手太陽也。合在小海。其下俞則合於足陽明之巨墟下廉。

白話文:

滎輸穴治療外經病症,合治時內府病症(滎俞穴氣脈浮淺可治療外經的病症。若合治,則氣脈深入可以治療內臟、體腔或臟腑的病症。)胃經合治在三里穴(胃經屬足陽明經,三里穴是合治穴位。)大腸經合治在巨墟穴的上部(大腸經屬手陽明經,合治穴位在曲池穴。下俞穴位則合治在足陽明經的巨墟穴的上部。)小腸經合治在巨墟穴的下部(小腸經屬手太陽經,合治穴位在小海穴。下俞穴位則合治在足陽明經的巨墟穴的下部。

)三焦合入於委陽(三焦。手少陽也合在天井。其下俞則合於足太陽之委中。)膀胱合入於委中央。(膀胱足太陽也委中為合。)膽合於陽陵泉。(膽。足少陽也。陽陵泉為合。)

白話文:

三焦的經絡與手少陽經合於「天井」穴,並且在足太陽經的「委中」穴會合。

膀胱的經絡與足太陽經合於「委中」穴。

膽的經絡與足少陽經合於「陽陵泉」穴。

面熱者。足陽明病。(其脈行於面。)魚絡血。手陽明病。(其脈行於手魚之表)兩跗上脈豎陷者。足陽明病。此胃脈也。(兩跗之上脈。即衝陽也。豎者堅而骨陷者。弱而虛。皆足陽明胃脈之病此胃脈也。兼下文手陽明而言。)大腸病者。腸中切痛而鳴濯濯。冬月重感於寒即泄。

白話文:

臉發熱的人,是足陽明胃經的疾病。(它的經脈循行於臉部)手揚明經的病症有魚際脈絡出血。手陽明病症。(它的經脈循行於手的魚際之表。)兩腳面上的脈搏緊張而虛陷的,是足陽明病症。這是胃經的脈搏。(兩腳面上的脈搏,是指衝陽脈。脈搏緊張是堅硬的,脈搏虛陷是虛弱的。這都是足陽明胃經脈絡的疾病。本文還要結合下面手陽明經來說明。)大腸病的患者,腸道疼痛劇烈,聽到潺潺的聲音。在冬季,再次感受寒邪就會腹瀉。

當臍而痛。不能久立。與胃同候。取巨墟上廉。(大腸屬胃。故取足陽明之穴。)胃病者腹䐜脹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通。食飲不下。取之三里也。小腸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睪(音高○陰丸也)而痛。時窘之後。當耳前熱。若寒甚。若獨肩上熱甚。及手小指次指之間熱。

白話文:

如果臍部疼痛,而且久站就會疼痛加劇,這就跟胃病的症狀一樣。可以取巨墟穴的上廉處治療。

(大腸屬胃,所以取足陽明穴來治療胃病患者的腹脹、胃脘、心痛,上支兩脅,膈咽也不通暢,吃不下東西。那就取三里穴。

小腸病患者,小腹疼痛,腰脊、睾丸疼痛,大便後,耳前發熱,如果寒冷嚴重,或者單獨肩上發熱嚴重,或者手的小指和次指之間發熱。

若脈陷者。此其候也。(其候則脈有陷者)手太陽病也。取之巨虛下廉。三焦病者。腹氣滿。小腹尤堅。不得小便。窘急。溢則水留即為脹候在足太陽之外大絡。大絡在太陽少陽之間。亦見於脈取委陽。膀胱病者。小腹偏腫而痛。以手按之即欲小便而不得。肩上熱。若脈陷。

白話文:

如果脈搏沉陷,這是相關的症狀。(相關的症狀是脈搏沉陷)這是手太陽病。治療時在巨虛穴下廉取穴。三焦有病,腹內空氣充盈,小腹尤其堅硬,不能小便,感到窘迫急迫。小便溢出就水液滯留,形成脹滿。症狀出現在足太陽經之外的大絡。大絡在太陽經與少陽經之間。也可以見於脈搏,在委陽穴取穴。膀胱有病,小腹一側腫痛,用手按時就想要小便卻小便不出來。肩上發熱。如果脈搏沉陷。

(凡大杼等穴脈有陷者)及足小指外廉。及脛踝後皆熱。若脈陷。(義如上)取委中央。膽病者善太息。口苦嘔宿汁。心下澹澹。恐人將捕之嗌中吤吤然(有聲)數唾在足少陽之本末。亦視其脈之陷下者灸之。其寒熱者。取陽陵泉。刺此者。必中氣穴。(經氣所。至)無中肉節。

白話文:

凡是大杼等穴脈穴呈現凹陷的人,以及足小趾外緣、小腿及腳踝後面都發熱,如果脈穴凹陷(同上述的義項)就取委中穴。患有膽病的人很容易嘆息、口苦嘔吐宿食、心下空空、害怕有人要逮捕他,喉嚨裡感到好像有什麼東西在阻塞似的,喉嚨經常發出痰音、唾液,並會吐口水,在足少陽經的起點和終點,同時觀察其脈絡凹陷之處進行艾灸。如果有寒熱症狀,則取陽陵泉穴進行針灸,針灸此穴時,必須刺中氣穴(經氣到達之處),不能刺中肌肉的節點。

中氣穴。則針遊於巷。(巷。街也。氣脈相通之義)中肉節。即皮膚痛。補瀉反則病益篤。中筋。則筋緩邪氣不出。與其真相搏亂而不去。反還內著。用針不審以順為逆也。

白話文:

中氣穴。則針法在於穿刺皮膚,在穴道中遊走。(穴道猶如街巷,代表氣脈相通)中肉節。即是皮膚產生疼痛。補瀉方法錯誤,反而會使疾病更加嚴重。中筋。則筋脈鬆緩,邪氣無法排出。與其相搏,反而會使邪氣混亂而無法消除。邪氣反而會反覆發作。使用針刺治療時,不仔細辨證,將順導的針法用在逆治上。

2. 靈樞根結篇

太陽為開。(謂陽氣發於外。為三陽之表也。)開折。則肉節瀆。而暴病起矣。(折。損傷也。)瀆者皮肉宛膲而弱也。(消瘦干苦之謂。)陽明為闔。(謂陽氣蓄於內。為三陽之裡也。)闔折。則氣無所止息。而痿疾起矣。無所止息者。真氣稽留。(謂胃氣不行。)邪氣居之矣少陽為樞。

白話文:

太陽為開。也就是說陽氣從外面發出,是三陽的表徵。如果太陽折了,就會使皮肉消瘦,而且很快就會發病。(折是損傷,瀆是皮肉宛枯而弱。)

陽明為闔。也就是說陽氣積蓄在內部,是三陽的裡徵。如果陽明折了,就會讓氣體沒有地方可以停息,而且會開始出現痿疾。沒有地方可以停息是指真氣被阻滯,邪氣在裡面安居。

少陽是開闔的樞紐。

(謂陽氣在表裡之間可出可入如樞機也。)樞折。即骨徭而不安於地。骨徭者。節緩而不收也。太陰為開。(居陰分之表也。)開折則倉廩無所輸。(不運行也。)膈洞。(膈。隔塞。洞者。食不化。下嗌還出也。)厥陰為闔。(居陰分之裡也。)闔折即氣絕而喜悲。(肝傷。

白話文:

(指陽氣在表裡之間可發散可內斂,猶如樞紐一樣。)樞紐折斷了。這就像骨骼鬆動而不能安穩附著在地上。骨骼鬆動是關節鬆弛而不能收斂的緣故。太陰是開竅的。(位於陰分的表層。)開竅折斷了則倉庫就沒有東西可以輸出了。(即不能運行了。)膈膜穿孔。(膈。隔膜。洞。指食物不消化。下嚥再吐出。)厥陰是閉合的。(位於陰分的裡層。)閉合折斷了就氣絕而悲喜無常。(肝臟受傷。)

則肺氣乘之也。)少陰為樞。(居陰。分之中也。)樞折。則脈有所結而不通。(下焦不通也。○素問。陰陽離合篇與此略同。)

白話文:

肺氣就會乘虛侵入。少陰是樞紐。(居於陰、陽之中間的部分。)樞紐發生折損,則脈絡就會有結不通暢的地方。(下焦不通暢)

王公大人。血食之君。身體柔脆肌肉軟弱。血氣剽悍滑利。其刺之徐疾淺深多少者。氣滑則出疾(言其出針宜速。)其氣澀則出遲。氣悍則針小而入淺。氣澀則針大而入深。深則欲留。淺則欲疾。以此觀之。刺布衣者深以留之。刺大人者。微以徐之。此皆因氣剽悍滑利也。形氣不足。

白話文:

王公大人,他們是靠血食供養的君王,身體柔嫩,肌肉柔軟。血氣剽悍滑利。針刺時快慢深淺多少,要根據病情而定。氣滑則出針要快一點(說的是針刺後出針宜速)。氣澀則出針要慢一點。氣悍則針要小,而且要刺得淺一點。氣澀則針要大,而且要刺得深一點。刺得深要慢慢刺,刺的淺就要快刺。從這裡看來,刺平民百姓用深度,扎針後慢慢拔出。刺王公大人,就要扎得微淺一些,扎針後慢慢拔出。這些都是根據病人的剽悍氣滑利來決定的。形氣不足。

病氣有餘。是邪勝也。急瀉之。形氣有餘。病氣不足(正氣衰也)急補之。形氣不足。病氣不足。此陰陽俱不足也。不可刺之刺之。則重不足。重不足。則陰陽俱竭。血氣皆盡。五臟空虛筋骨髓枯。老者絕滅。壯者不復矣。形氣有餘病氣有餘。此謂陰陽俱有餘也。急寫其邪。

白話文:

如果病邪較重,是邪氣勝過正氣,應急用瀉法的原則來治療。如果形氣較強,病邪較輕(正氣衰弱),應急用補法的原則來治療。如果形氣較弱,病邪較輕,這是陰陽都衰弱的癥狀,不能使用針刺治療,如果再用針刺治療那就重上加重,使得衰弱更加嚴重。衰弱更加嚴重,那麼陰陽都會(俱)枯竭,血氣都將耗盡,五臟空虛,筋骨,骨髓都將乾枯,同時老年人可能死亡,強壯的人也會病倒。如果形氣較強,病邪較重,這種情況下,陰陽都較強,應急用瀉法的原則來治療,從而去除邪氣。

調其虛實(既刺之後防其驟虛故宜調之也。)故曰有餘者瀉之。不足者補之。此之謂也。故曰刺不知逆順。真邪相搏(補瀉反施。乃為之逆。不知逆順則真氣與。邪氣相搏病必甚也)滿而補之。則陰陽四溢腸胃充郭肝肺內䐜陰陽相錯。虛而瀉之。則經脈空虛血氣竭。枯腸胃。

白話文:

調整身體的虛實(針刺之後,為了防止身體突然虛弱,所以應該調整它。)所以說,多餘的就瀉掉它,不足的就補回來。這就是所說的。因此說,刺不知道順序。真氣和邪氣互相衝突(補瀉相反,就是逆。不知道順序,那麼正氣和邪氣互相衝突,疾病必然加重)。滿的時候補它,那麼陰陽四溢,腸胃充塞,肝肺脹滿,陰陽相錯。虛的時候瀉它,那麼經脈空虛,血氣枯竭,腸胃枯竭。

㒤闢。皮膚薄者。毛腠夭膲。子之死期。(㒤醜涉切畏怯也辟邪澼不正也。薄著。瘦而澀也夭短折也。)故曰用針之要。在於知調陰與陽。調陰與陽。精氣乃光。合形與氣。使神內藏。故曰上工平氣。中工亂脈。下工絕氣危生。故曰下工。不可不慎也。必審五臟變化之病。五脈之應。

白話文:

皮膚很薄,毛孔疏鬆粗糙,是人死亡的徵兆。(醜:畏怯的意思;闢:邪、不正的意思;薄:瘦而澀的意思;夭:短折的意思。)

因此說使用針灸之要點,需要知道陰陽的調和。陰陽調和,精氣就會顯現。形與氣結合,使神藏於體內。因此說上等的醫生平穩氣息,中等的醫生疏理脈絡,下等的醫生阻斷氣息危害生命。因此說下等的醫生,不可不謹慎啊。必須審察五臟變化引起的疾病,以及五脈相應的變化。

經絡之實虛。皮之柔粗而後取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