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川

《針灸逢源》~ 續刻 (4)

回本書目錄

續刻 (4)

1. 痿論

肺熱葉焦。則皮毛虛弱急薄。著則生痿躄也。(熱乘肺金。在內為葉焦。在外則皮毛虛弱而為急薄。若熱氣留著不去而及於筋脈骨肉。則病痿躄○躄。音璧。足弱不能行也)心氣熱則下脈。(足三陰)厥而上。上則下脈虛虛則生脈痿樞折挈。脛縱而不任地也(樞紐關節之處。

白話文:

肺部有熱,肺葉灼焦。那麼皮毛就會虛弱乾薄。如果這種情況延續下去,就會產生痿躄病。(熱邪侵犯肺金,在肺部就是肺葉灼焦。在外就是皮毛虛弱而乾薄。如果熱氣滯留不去而侵犯了筋脈骨肉,就會得痿躄病。躄,讀音同「璧」,足部虛弱不能行走的疾病。)心氣有熱,就會使足三陰脈虛寒,上部脈搏反而亢盛。上盛下虛,就會出現脈痿樞折挈。脛部痠痛沉重,不能落地。(樞紐是關節之處。)

如折而不能提挈。又足脛縱弛而不能任地)肝氣熱。則膽泄口苦。筋膜乾筋膜乾則筋急而攣。發為筋痿(血液乾燥)脾氣熱則胃干而渴。肌肉不仁。發為肉痿(肉不知痛癢)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肺者。藏之長也。為心之蓋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

白話文:

如果手腳衰弱而無法提東西。而且,小腿腳腕鬆弛無法正常行走,是肝氣過熱的症狀。

那麼,膽汁外洩會出現口苦、筋膜乾燥。筋膜乾燥就會導致筋無法伸展而痙攣。發作為筋痿縮。

脾氣過熱就會導致胃乾渴,肌肉失去知覺。發作為肌肉萎縮。

腎氣過熱就會腰痠背痛,骨骼瘦弱,骨髓減少。發作為骨痿。

肺是臟器之長,是心臟的屏障。如果有某種損失,所求不得。

則發肺鳴。鳴則肺熱葉焦(肺志不伸。則氣鬱生火。故發喘鳴而葉焦)故曰五臟因肺熱葉焦。發為痿躄(氣無所主)悲哀太甚。則胞絡絕(胞之絡脈屬心)胞絡絕則陽氣內動。發為心下崩。數泄血也(心血下崩)故本病曰(古經篇名)大經空虛。發為肌痹。傳為脈痿(血失則大絕空虛。

白話文:

則發出肺鳴聲。鳴叫表示肺熱肺葉已焦。肺部不舒服,呼吸道不通暢,則氣鬱生火,因肺葉焦產生喘鳴聲。所以說五臟因肺熱肺葉焦,出現痿躄(氣無所主)症狀,過度悲哀的話,子宮與其他器官的脈絡不通,子宮的絡脈屬於心臟,子宮絡脈不通暢的話,陽氣就會在體內亂動,引發心下崩潰,通常會伴隨出血(心血下崩)。所以本病的古經篇名為大經空虛,引起肌肉麻木、疼痛,並可傳變成脈痿(血失則大絕空虛)。

無以灌滲肌肉。發為肌肉頑痹。傳變而為脈痿也)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於外。(傷脾)入房太甚。宗筋弛縱發為筋痿。及為白淫(白淫。濁帶也)生於肝使內也(房勞○肝吳注改疾)有漸於濕(漸近也)以水為事(有事於卑濕之所)若有所留(水濕留著)居處相濕。肌肉濡漬痹而不仁。

白話文:

發作肌肉萎縮,是因濕地引起(病竈在脾),有遠行勞累的情況,碰到酷熱而口渴。口渴,陽氣就會損傷體內的陰液,體內陰液受損,熱氣就囤積在腎臟。腎臟是水液的儲藏處,如今水液不勝火氣,所以骨頭枯萎,骨髓空虛,因此雙腳承擔不了身體的重量。發作骨骼萎縮,是由於酷熱引起的。治療萎縮的病症,為什麼單獨取穴於陽明經?陽明經,是五臟六腑的海洋,主掌陰部,以及附於骨骼上、陰毛橫骨上下的縱向肌肉。陰部主掌束縛骨骼,以便動作靈活。衝脈,是經脈的海洋(接受十二經的血),主掌灌溉溪谷。與陽明經會合於陰部,陰陽共同在陰部會合。

發為肉痿得之濕地也(病生於脾)有所遠行勞倦。逢大熱而渴。渴則陽氣內伐(內戕真陰)內伐則熱舍於腎。腎者。水藏也今水不勝火。則骨枯而髓虛故足不任身。發為骨痿。生於大熱也,治痿者。獨取陽明何也陽明者。五臟六腑之海。主閏(潤同)宗筋(陰毛橫骨上下之豎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衝脈者經脈之海也(受十二經之血)主滲灌谿谷。與陽明合於宗筋陰陽總宗筋之會。

會於氣街。而陽明為之長皆屬於帶脈而絡於督脈。故陽明虛。則宗筋縱帶脈不引(不能收引)故足痿不用也。

2. 厥論

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陰氣衰於下則為熱厥(陽足三陽脈。陰盛陽衰。則陰起於下。故寒厥必從五指至膝上寒。陰足三陰脈。陽盛陰虛。則陽乘陰位。故熱厥必足下熱)寒厥何失而然也。前陰者宗筋之所聚。太陰陽明之所合也。春夏則陽氣多而陰氣少。秋冬則陰氣盛。而陽氣衰此人者質壯。

白話文:

陽氣衰弱於下,就會導致寒厥。陰氣衰弱於下,就會導致熱厥。(陽性疾病在三陽經脈,陰盛陽衰,則陰邪從下部起病。所以寒厥必然從五指到膝蓋以上覺得寒冷。陰性疾病在三陰經脈,陽盛陰虛,則陽邪侵犯陰位。所以熱厥必然從腳下開始發熱。)寒厥是怎麼失去陽氣而發生的呢?少陰是宗筋聚集的地方,也是太陰與陽明的匯合之處。春夏交替的時候,陽氣多而陰氣少。秋冬交替的時候,陰氣旺盛而陽氣衰弱。這樣的人體質強壯。

以秋冬奪於所用(多欲奪陰)下氣上爭不能復(陽搏陰激。身半以下之氣亦引而上爭。不能復歸其經)精氣溢下(陰精下泄)邪氣因從之而上也(陽虛則陰勝為邪)氣因於中(氣即精氣邪氣。皆出內而生也○此句吳注在上文前陰者之上)陽氣衰不能滲營其經絡。陽氣日損陰氣獨在。

白話文:

在秋冬季節,人體攝取過多,會奪取陰的精氣,導致下半身的氣向上衝而不能回復。精氣向下漏洩,邪氣因此而上升。氣出自於人體內部,陽氣衰弱,不能滲透佈散於經絡之中,陽氣一天天衰減,只有陰氣獨存。

故手足為之寒也(四肢為諸陽之本)熱厥何如而然也。酒入於胃。則絡脈滿而經脈虛脾主為胃行其津液者也陰氣虛。則陽氣入(濕熱在脾。則陰虛陽亢)陽氣入。則胃不和。胃不和則精氣竭。精氣竭。則不營其四肢也(脾胃俱病。不生精氣。營。充養也)此人必數醉。若飽以入房(傷其脾腎)氣聚於脾中不得散。

白話文:

所以手腳就感到寒冷(四肢是諸陽的根本),熱厥是怎麼產生的呢?酒入胃,絡脈滿而經脈虛,脾主運化胃的津液,陰氣虛,則陽氣侵入(濕熱在脾,則陰虛陽亢),陽氣侵入,則胃不和,胃不和則精氣竭,精氣竭,則不能輸布到四肢(脾胃都病了,不生精氣,營。充養也)。這種人一定是經常喝醉。如果飽餐之後行房(傷其脾腎),氣聚於脾中,不能散發。

酒氣與穀氣相搏。熱盛於中。故熱遍於身。內熱而溺赤也。夫酒氣盛而慓悍。腎氣日衰。陽氣獨勝。故手足為之熱也。

白話文:

酒氣和穀氣在體內相互碰撞。熱量在身體內部積聚,進而擴散到全身。內部的熱氣導致小便顏色發紅。酒氣旺盛而激烈,腎氣逐漸衰弱,陽氣獨自佔優勢。因此,手腳感到發熱。

3. 病能論

人病胃脘癰者。當候胃脈。沉細者氣逆(陽明多氣多血。脈當洪大。若見沉細。氣逆於常也)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則熱(胃氣逆而人迎盛。所謂人迎三盛。病在陽明是也)人迎者胃脈也(謂結喉旁動脈。今作左手關前脈)逆而盛。則熱聚於胃口而不行。故胃脘為癰也。

白話文:

得了胃脘癰病的人,應當觀察胃脈。脈象沉細的是因為發生了氣逆的現象(陽明經多氣血,脈脈應當是洪大的,若脈象沉細表明氣逆成了常態)。而氣逆的患者人迎脈通常會非常盛,非常盛的表現為發熱(胃氣逆,人迎脈盛,所謂人迎三盛是指陽明經發病的症狀)。人迎脈是胃脈(指結喉旁動脈,現在指左手腕前的脈搏)。氣逆而脈象盛,則熱聚集於胃脘而不疏通,所以胃脘就會發生癰病。

有病怒狂者。名曰陽厥。治之奪其食即已。夫食入於陰長氣於陽。故奪其食即已。使之服以生鐵洛為飲。夫生鐵洛者下氣疾也(寒而鎮重。故下氣速。又怒為肝志。是木欲。實金當平之也)

白話文:

患有發怒狂躁疾病的。中醫稱之為陽厥,治療的方法是奪取他的飲食,就可以痊癒。因為飲食進入身體後,陰氣生長,陽氣衰減。所以奪取他的飲食,就可以痊癒。讓病人服用用生鐵洛做成的藥飲。生鐵洛這種藥的作用是迅速下降氣(寒而鎮重。所以能快速下降氣。另外,發怒是肝的意念,是木欲。用金相的藥材去平息它。)

有病身熱懈惰(濕熱傷筋)汗出如浴(熱蒸於肌膚)惡風少氣(衛虛)病名曰酒風(即風論中所云漏風也)以澤瀉術各十分。麋衘五分。合以三指撮(約其數為煎劑)為後飯(澤瀉滲利。濕熱。白朮燥濕止汗。麋衘即薇衘一名無心草。一名吳風草。苦平微寒。治風濕。)

白話文:

身體因為濕熱傷筋導致發熱,嚴重到像洗桑拿一樣汗如雨下,且怕風、喘不過氣(衛氣虛弱)。這種病叫做“酒風”(相當於風論中所說的“漏風”),可以用澤瀉、術各十分,麋衘五分,用三指撮取這些藥材(這一撮藥材的量為一劑藥),在飯後服用(澤瀉利濕。白朮燥濕止汗。麋衘又稱薇衘,別名“無心草”或“吳風草”,性質苦、平、微寒,治療風濕病)。

4. 奇病論

人有重身(懷孕)九月而喑。(失音)胞之絡脈絕也(為胎阻絕)胞絡者繫於腎少陰之脈貫腎系舌本。故不能言。(系。根系也)無治也當十月復(十月子生少陰之脈通則言復矣。)

白話文:

孕婦懷孕九個月而不能說話,是因為胎兒阻絕了胞絡的脈絡。胞絡與腎少陰脈相連,貫穿腎臟,系於舌根。所以不能說話。沒有方法治療,等到十月懷胎結束、孩子出生後,少陰脈就通暢了,自然就能說話。

病脅下滿。氣逆。二三歲不已。名曰息積(喘粗息難也)此不妨於食不可灸刺(喘者忌灸。恐助火邪。病不在經。故不可刺)積(累也)為導引服藥藥不能獨治也(導引以開其滯。藥餌以利其氣。所以然者治之不易)

白話文:

肋骨下面脹滿。氣逆上沖,長達兩三年的時間沒有治癒。這個病症叫做息積(喘息粗重,呼吸困難)。這種病不影響吃飯,但不可用艾灸治療(喘息的病人不可以艾灸,以免助長火邪。而且這個病症不在經絡上,所以不可使用針刺)。積蓄的病症,要靠導引術和服藥來治療,只用藥物治療是不能治癒的(導引術可以疏通淤滯,藥物可以利氣。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這種病很難治療)。

人有病頭痛。以數歲不已。當有所犯。大寒內至骨髓(凡身之骨髓皆是)髓者以腦為主腦逆故令頭痛。齒亦痛。病名曰厥逆(寒氣逆於上。)

白話文:

一個人患有頭痛的疾病,多年來一直沒有治癒。一定是因為某種原因引起的。嚴重的寒冷侵襲到骨髓(人的骨髓都具有這種性質),髓以腦為主導,腦氣逆轉,所以導致頭痛。牙齒也疼痛。這種疾病的名稱叫做厥逆(寒氣逆行於上部)。

有病口甘者。此五氣之溢也(五味之氣上溢)名曰脾癉(熱也)夫五味入口。藏於胃。脾為之行其精氣。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傳為消渴(飲水善消。而渴不已)治之以蘭。(香草)除陳氣也。

白話文:

有的人患了消渴症,會覺得嘴巴裡有甜味。這是五氣過盛的緣故,稱之為「脾癉」。五味入口後,會貯藏在胃中,脾臟會運行五味所產生的精氣。津液貯藏在脾臟中,所以人才會感到嘴裡有甜味。這是肥美食物誘發的結果,這樣的人一定經常食用甘美食物,而且很肥胖。肥胖的人內熱,甘甜的食物會讓人中滿,所以這些氣向上溢出,化成消渴症。治療這種疾病,可以用蘭草,它可以除掉體內的陳腐之氣。

有病口苦者。名為膽癉。夫肝者中之將也。取決於膽咽為之使(膽脈挾咽)此人者。數謀慮不決。故膽虛氣上溢而口為之苦。治之以膽募俞。(日月。膽俞左右各兩穴○吳注作膽噓氣上溢凡謀慮不決者必噓出其氣之意。)

白話文:

古語:有病症狀為口苦者,稱為膽病,肝是人體的將軍,需要依賴膽來協助。這樣的人常常考慮事情但沒有結果,導致膽氣向上溢出,因此使人口苦。可以治療膽募俞穴。(日月穴、膽俞穴左右各兩穴,吳注中寫作膽噓,凡考慮事情但沒有結果,大多會嘆出氣。)

有癃者。一日數十溲。此不足也身熱如炭頸膺如格(拒也)人迎躁盛。喘息。氣逆。此有餘也。太陰脈細如髮者。此不足也病在太陰(日數十溲脈細。是脾氣不足)其盛在胃(人迎三盛病在陽明也)頗在肺(喘息氣逆)病名曰厥。(逆也)死不治。此所謂得五有餘。二不足也(如上文)外得五有餘。內得二不足。此其身不表不里(表裡相為違逆)亦正死明矣。

白話文:

小便小便頻繁的人。一天小便數十次。這是身體氣血不足的緣故。身體發熱像炭火一樣,脖子和胸部像被東西堵住了一樣,人迎穴處脈搏躁動,呼吸急促,氣息上逆,這是身體氣血過盛的緣故。太陰脈像頭髮一樣細,這是身體氣血不足的緣故。病在太陰經(小便頻繁,脈搏細弱,這是脾氣不足的緣故),盛在胃經(人迎穴處脈搏躁動,這是陽明經病的緣故),兼在肺經(呼吸急促,氣息上逆),病名叫做厥(逆),是無法治癒的。這就是所謂的得到五種有餘,兩種不足(如上文所述)的外得五種有餘,內得兩種不足。這個人的身體表裡不一致(表裡互相違逆),必定會死亡。

人生而有病癲疾者。病名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時。其母有所大驚。氣上而不下。精氣並居。故令子發為癲疾也(舊作巔。吳注改癲。)

白話文:

人生來就有癲癇(癲病)疾病的人,這種疾病被稱為胎病。這是在母親懷孕時得到的。母親受到了很大的驚嚇,氣上不往下,精氣同時在體內,因此導致孩子發作癲癇也(舊作巔。吳注改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