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川

《針灸逢源》~ 卷一 (12)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2)

1. 靈樞論疾診尺

診目痛。赤脈從上下者。太陽病。從下上者。陽明病。從外走內者。少陽病。

2. 靈樞刺節真邪篇

刺有五節。一曰振埃。二曰發朦。三曰去爪。四曰徹衣。五曰解惑。振埃者。刺外去陽病也。(振埃。猶振落塵埃。故取其外經。可以去陽病也)陽氣大逆。上滿於胸中。憤䐜肩息。大氣逆上喘喝坐伏。病惡埃煙。𩜺,(古噎字)不得息。(皆陽邪在上之症。)取之天容(手太陽)其咳上氣。

白話文:

針灸治療有五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振埃。第二個階段是發朦。第三個階段是去爪。第四個階段是徹衣。第五個階段是解惑。振埃就是用針灸治療陽性疾病。陽氣大逆,充斥於胸中,憤怒而喘息。大氣上逆,喘息不止,坐著或趴著都難以呼吸。病人厭惡灰塵和煙霧,好像被噎住了一樣,無法呼吸。(這些都是陽邪在上所導致的症狀。)治療時,取手太陽經上的穴位,可以緩解咳嗽、上氣等症狀。

窮詘(音屈)胸痛者。取之廉泉。(任脈。)血變而止。發朦者。刺府輸。去府病也。(發朦。如去其矇蔽也。)耳無所聞。目無所見。刺此者必於日中。(陽旺氣行之時)刺其聽宮中其眸子。(聽宮手太陽脈也。與目相通。故能中其眸子。刺之而聲應於耳。乃其穴也。)刺邪以手堅按其兩鼻竅。

白話文:

  1. 去爪者刺關節肢絡也。(去爪。猶脫去餘爪。故取關節肢骼可以去血道不通之病。)

而疾偃(臥)其聲。必應於針也。

去爪者刺關節肢絡也。(去爪。猶脫去余爪。故取關節肢骼可以去血道不通之病。)腰脊者。身之大關節也。肢脛者。人之管(鍵也)以趨翔也莖垂者。(前陰宗筋)身中之機。(可見命門元氣盛衰)陰精之候。(精由此泄。)津液之道也。故飲食不節。喜怒不時。津液內溢。

翻譯:所謂的去爪,就是指刺關節和四肢的筋脈。這樣做可以治療氣血不通的疾病。

  1. 腰脊者。身之大關節也。

翻譯:腰脊是人體的大關節。

  1. 肢脛者。人之管(鍵也)以趨翔也

翻譯:四肢是人體的樞紐,可以幫助人體運動和行走。

  1. 莖垂者(前陰宗筋)身中之機。(可見命門元氣盛衰)陰精之候。(精由此泄。)津液之道也

翻譯:生殖器(外陰)是人體的樞紐,可以看出身體元氣的強弱。它也是判斷陰精是否旺盛的指標,也是津液的通道。因此,如果一個人的生活不規律,喜怒失常,津液就會內溢。

乃下流於睪。血道不通。日大不休。俯仰不便。趨翔不能。此病滎然有水。不上不下。鈹石所取。形不可匿。常不得蔽。(不可蔽匿等症即㿗疝之類。常察在何經以取其關節肢絡。)故命曰去爪。

白話文:

病勢深入到睪丸,血脈不通。日益腫大沒有停止,俯仰都不方便,走路不能。這種病腫脹中有積水,不上不下,用鈹石取走,形狀無法隱藏,常常不能掩蔽。(不能掩蔽等症狀就是疝氣之類的疾病。常常觀察在那個經絡上,以取其關節肢絡。)所以命名為去爪。

徹衣者。盡刺諸陽之奇輸也。陰氣不足則內熱。陽氣有餘則外熱。內熱相搏。熱於懷炭。外畏綿帛近。(不欲衣。)不可近身。(畏氣)又不可近席。(憎衣)腠理閉塞。則汗不出。舌焦唇稿臘干。嗌燥。飲食不讓美惡。取之天府(手太陰經。)大杼中膂(俱足太陽)以去其熱。

白話文:

徹衣者。這是因為刺傷了諸陽之奇輸(即十二經脈之交會要穴)的緣故。陰氣不足就會產生內熱。陽氣有餘就會產生外熱。內外之熱互相搏擊,像懷揣著炭火一樣炙熱。外面即使是害怕穿毛衣也能感到溫暖,更不要說穿接近身體的季節衣服。(害怕寒氣)更不能接近席子睡覺。(厭惡衣服)腠理閉塞,汗水就會出不來。舌頭焦渴,嘴脣乾裂,咽喉乾燥。飲食不論美味與否,都吃得津津有味。取穴在天府(手太陰經),經過大杼、中膂(都充分汲取),以清除體內積熱。

補足手太陰(大都太淵)以出其汗。熱去汗稀。(此治傷寒。邪熱之類也。)疾於徹衣。(言病除之速。有如徹去衣服也。)

白話文:

藉由補足手太陰經脈(特別是大都穴、太淵穴)的氣血,來使病人的汗水排除體外。等病人的熱氣消除了,汗水就會變少。(這個是治療傷寒的。傷寒的邪氣是屬於熱的。)病人的病好的很快,就像脫衣服一樣快。

解惑者。盡知調陰陽補瀉。有餘不足。相傾移也。(解惑。猶解其迷惑故在盡知陰陽調其虛實。可以移易其病也。)大風在身。血脈偏虛。輕重不得。顛倒無常。甚於迷惑。(此即中風之類。)瀉其有餘。補其不足。陰陽平復。用針若此疾於解惑。

白話文:

能解除疑惑的,必定擅長調整陰陽,補虛洩實,多餘的和不足的,相互消長。(解除疑惑,就好像解除人的迷惑一樣,所以必須全面瞭解陰陽,調和虛實,才能轉移疾病。)人體受風邪侵襲,血脈偏虛,輕重不平衡,顛倒無常,比迷惑更嚴重。(這就是中風之類的疾病。)洩除多餘的,補益不足的,陰陽平衡恢復,針灸治療這種疾病就像解除疑惑一樣。

陰陽者。寒暑也。熱則滋雨而在上。(地氣上蒸)根核少汁。(物之氣亦不在下而在上)人氣在外。皮膚緩。腠理開。血氣減。汗大泄。皮淖澤。(以人身論之。其氣之在表者如此。)寒則地凍水冰。(天地氣寒。)人氣在中。皮膚致。腠理閉。汗不出。血氣強。肉間澀。當是之時。

白話文:

陰陽是指寒暑。天氣炎熱就會產生雨水並且上升(由於地氣蒸發)。植物的根部和果實汁液減少(植物的精氣也不在底部而在頂部)。人體的氣血在體表,皮膚鬆弛,毛孔張開,血氣減少,汗水大量排出,皮膚濕潤光滑(從人體來看,氣血在表面的情況是這樣的)。天氣寒冷時,地面凍結,水結冰(天地之氣寒冷)。人體的氣血在體內,皮膚緊緻,毛孔關閉,汗水不出,血氣旺盛,肌肉之間乾燥。在這種情況下。

善行水者。不能往水。(水成冰。故不能使之往流。)善穿地者。不能鑿凍。(地正凍故不能鑿)善用針者。亦不能取四厥。(四肢厥逆。)血脈凝結。堅搏不往來者。亦未可即柔。故行水者。必待天溫。冰釋凍解。而水可行。地可穿也。人脈猶是也。治厥者。必先熨調和其經。

白話文:

善於行使水的人,是不能讓水往某個方向流動的。(因爲水結成冰了,所以不能讓它流動。)善於挖掘地面的人,是不能鑿開冰塊的。(因爲地面結冰了,所以不能鑿開。)善於使用鍼灸的人,也不能治療四肢厥逆。(四肢厥逆是指四肢冰冷且沒有知覺的症狀。)因爲此時血脈凝結,堅硬而不能通行,此時也不可能立即使其柔軟。所以,善於行使水的人,一定要等到天暖冰化,水才能流動。地面也能被挖掘。人體的脈絡也是如此。治療四肢厥逆的人,一定要先溫暖調和經絡,才能治癒。

掌與腋。肘與腳。項與脊。以調之。火氣已通。血脈乃行。然後視其病脈淖澤者。刺而平之堅緊者。破而散之氣下乃止。此所謂以解結者也。

白話文:

手掌和腋窩。肘部和腳部。頸部和脊椎。用這些部位去調理。火氣通暢之後。血脈才能運行。然後觀察病人的脈搏,脈搏濡緩而滑利的人,針刺令其平順;脈搏堅緊而澀滯的人,針刺令其散開;氣血下降就會停止。這就是所謂的「解結」。

上寒下熱。(陽虛於上而實於下也。)先刺其頂太陽久留之。(大杼天柱等穴。留其針而補之。)已刺則熨項與肩胛。令熱下合乃止此所謂推而上之者也。(刺後當溫熨肩項之間。候其氣至。上熱與下相合。乃止其針。此推其下者而使之上也。)上熱下寒。(陽實於上而虛於下也。

白話文:

上半身寒涼、下半身燥熱(陽氣虛弱於上,但實熱於下)。先針刺頭頂的太陽穴,並留針一段時間(如大椎穴、天柱穴等穴位。留住針以補益陽氣)。針刺後熨燙頸部和肩胛骨,讓熱氣往下聚集,病症才會停止 。這是所謂的「推而上之」的方法(針刺後應溫熨肩頸之間,等待氣血到達,上熱與下寒相合,然後拔除針。這是將下部的熱氣推向上的方法)。上半身燥熱、下半身寒涼(陽氣實熱於上,但虛弱於下)。

)視其虛脈而陷之於經絡者取之此所謂引而下之者也。(當視其虛陷之經取而補之。使其陽氣下行而後止。此引而下之之謂也。)大熱遍身。狂而妄見妄聞妄言。視足陽明及大絡取之。虛者補之。血而實者瀉之。因其偃臥。居其頭前。以兩手四指。挾按頸脈動。(即人迎大迎處)久持之。

白話文:

) 觀察患者虛弱的脈象,並將其虛陷的脈象補在經絡上,這就是所謂的「引而下之」。(當觀察患者虛陷的經絡,並加以補強。使患者的陽氣下行,然後停止。這就是「引而下之」的意思。) 大熱遍佈全身,狂言妄語、妄見妄聞。觀察足陽明經和足太陽絡脈,虛弱的則予以補強,血熱實證的則予以瀉血。患者因病臥牀,醫生坐在患者頭前,用雙手的四指按壓頸部動脈(即人迎、大迎穴處),並長時間按壓。

卷而切推。下至缺盆中而復止。如前。熱去乃止。此所謂推而散之也。(三陽在頭。故可獨取人迎而推散其熱也)

白話文:

將針具捲好,然後按壓,從上一直推至缺盆穴,再重複上述動作。熱氣消退後便可停止。這就是所謂的「推而散之」。(三陽經在頭部,所以可以單獨取人迎穴,然後推散熱氣)

真氣者所受於天與穀氣並而充身者也。(真氣。即元氣也)正氣者。正風也。從一方來。非實風。又非虛風也。(風得時之正者。是為正風故。又曰正氣從一方來者謂正風實風。本同一方也。然正風之來徐而和實。風之來暴而烈。故與虛風對言也。)邪氣者。虛風之。賊傷人也。

白話文:

真氣:是人從天和飲食中吸收而充盈於全身的。

正氣:是指正派的風氣,來自同一個方向,不是實風,也不是虛風。

邪氣:是指虛邪之風,會損害人的身體。

其中人也深。不能自去。(從沖後來者為虛風。詳九宮八風)正風者。其中人也淺。合而自去。其氣來柔弱不能勝真氣。故自去。(謂邪與正合而正勝之。故自去)虛邪之中人也。灑淅動形。起毫毛。而發腠理。其入深。內搏於骨。則為骨痹。搏於筋。則為筋攣。搏於脈中。

白話文:

邪氣侵襲人體的深度也有深淺之別。邪氣侵襲很深,人體自身無法將其排出。(這種從沖來侵襲的邪氣屬於虛邪。詳見《九宮八風》)正邪交合,邪氣侵襲較淺,人體可以自行將其排出。這種邪氣來勢柔弱,無法戰勝人體的正氣,會自行離去。(指邪氣與正氣交合,正氣將邪氣擊敗,所以邪氣自行離去。)虛邪侵襲人體,觸及肌膚,使人感到皮膚刺痛、毛髮直立、腠理疏鬆。邪氣深入骨髓,就會導致骨痹;邪氣侵襲筋脈,就會導致筋攣;邪氣侵襲脈絡,就會導致脈中氣血凝滯。

則為血閉不通則為癰搏於肉。與衛氣相搏。陽勝者則為熱。陰勝者則為寒。寒則真氣去。去則虛。虛則寒搏於皮膚之間。(陽勝則熱陰勝則寒皆邪氣也。獨曰寒則真氣去。蓋氣屬陽。人以氣為主。寒勝則陽虛。所重在氣也。)其氣外發。腠理開毫毛搖。氣往來行則為癢。留而不去則痹。

白話文:

血液閉塞不通就會形成癰,它與人體的正氣相互交搏。陽氣勝,則表現為熱;陰氣勝,則表現為寒。寒,則人體的正氣就會離開。正氣離開,則人體就會虛弱。虛弱,則寒邪就會在皮膚之間交搏。(陽氣勝則表現為熱,陰氣勝則表現為寒,這些都是邪氣。單單說寒,則人體的正氣就會離開。因為正氣屬陽,人以正氣為主。寒氣勝,則陽氣虛。所以這裡所重視的是正氣。)這種外來之氣就會發作,腠理開張、毫毛搖動。氣來來回回運行,就會引起瘙癢。氣停留不去,就會導致痺病。

衛氣不行則為不仁(邪之在表者。其氣外發。或腠理開。則汗為不斂。或毫毛動搖則毛悴而敗。或氣往來行。則流而為癢。或邪留不去。則痛而為痹。若衛氣受傷。虛而不行。則不知痛癢。是謂不仁。)虛邪偏客於身半其入深。內居營衛。營衛稍衰。則真氣去。邪氣獨留。發為偏枯。

白話文:

衛氣運行不暢,則為不仁(邪氣在體表,其氣向外發出,或腠理開放,則汗水不聚斂;或毫毛動搖,則毛髮枯悴敗壞;或氣往來運行,則流動成為瘙癢;或邪氣停留不去,則疼痛而成為麻痺。如果衛氣受到傷害,虛弱而不運行,則不知疼痛和瘙癢,這就是所謂的不仁。)虛邪偏僻地侵入人體一半,深入到內部,居於營衛之中。營衛稍微衰弱,則正氣離開,邪氣獨自留下,發為偏枯。

其邪氣淺者。脈偏痛。虛邪之入於身也深。寒與熱相搏。久留而內著。寒勝其熱則骨疼肉枯。(傷於陽也)熱勝其寒。則爛肉腐肌為膿。(傷於陰也。)內傷骨。內傷骨為骨蝕。(最深者。內傷於骨。是為骨蝕謂侵蝕及骨也。)有所疾前筋。筋屈不得伸。邪氣居其間而不反發為筋溜。

白話文:

那些邪氣較淺的,脈搏就會疼痛。虛邪之氣進入身體深層,寒氣和熱氣互相搏鬥,停留時間長了就會內藏。寒氣勝過熱氣,就會骨頭疼痛、肌肉枯萎。(這是陽氣受傷)熱氣勝過寒氣,就會肌肉腐爛、化膿。(這是陰氣受傷)內傷骨頭,導致骨頭。蝕缺。(最深刻的是內傷於骨,稱為骨蝕,就是侵蝕到骨頭了。)還有一些疾病,筋被纏住。筋屈伸不得,邪氣滯留在裡面,不反彈回來就會形成筋病。

(言疾有始於筋者筋初著邪則筋屈不得伸。若久居其間而不退。則發為筋溜。有所流注而結聚於筋也即贅瘤之屬下仿此。)有所結。氣歸之。衛氣留之不得反。津液久留。合而為腸溜。(邪有所結。氣必歸之。故致衛氣失常。留而不反則蓄積於中流注於腸胃之間。乃結為腸溜。

白話文:

疾病有起因於筋的,筋最初受邪氣侵犯,就會筋脈屈曲,不能伸展。如果邪氣長時間停留在筋中而不消退,就會發展為筋瘤,也就是贅瘤之類的疾病。

邪氣有所停結,氣血就會聚集到該處,衛氣被阻滯而不能回返,津液長期停留,就會彙集而形成腸溜。

(邪氣有所停結,氣血必然會聚集到該處,因此導致衛氣失常,停留在體內而不能回返,就會積聚在腸胃之間,最終結為腸溜。)

)久者數歲乃成。以手按之柔。已有所結。氣歸之津液留之。邪氣中之。凝結日以易甚。連以聚居為昔瘤。(其始按之雖柔。或上或下。已有所結。及其久也。氣漸歸之。津液留之。復中邪氣。則易於日甚。乃結為昔瘤。昔瘤者。非一朝夕之謂)以手按之堅。有所結。深中骨氣因於骨。

白話文:

時間長了幾年才逐漸形成。用手按壓它很柔軟,已經有了硬塊。氣歸屬於它,津液停留着。邪氣侵入了它,凝結日益嚴重,連續聚集居住便成為昔瘤。(剛開始用手按壓它雖然很柔軟,或者在上面,或者在下面,已經有了硬塊。時間久了,氣漸漸歸屬於它,津液停留着。又被邪氣侵入,那麼就容易日益嚴重。於是結成了昔瘤。昔瘤,不是一兩天的事兒。)用手按壓它很硬,有硬塊。深入骨氣與骨骼相關。

骨與氣並。日以益大。則為骨疽。(又有按之而堅者。其結日大。名為附骨疽也。)有所結。中於肉。宗氣歸之。邪留而不去。有熱則化而為膿。無熱則為肉疽。(宗大也。以陽明之氣為言邪留為熱。則潰腐肌肉故為膿。無熱則結為粉漿之屬。聚而不散是為肉疽)凡此數氣者。

白話文:

骨頭與氣相並,日漸增大,就變成骨疽。(另有按上去很堅硬的,它的結塊日漸增大,名叫附骨疽。)某些部位出現硬塊,深入肌肉,宗氣匯集而來,邪氣滯留不去。有熱就會化為膿液,沒有熱就會變成肉疽。(宗是指大,以陽明之氣來解釋,邪氣滯留就是熱,就會潰破腐爛肌肉,所以成為膿液。沒有熱就會結成像米粉糊一樣的東西,積聚而不散就是肉疽。)凡是這些邪氣的症狀。

其發無常處。而有常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