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川

《針灸逢源》~ 卷一 (8)

回本書目錄

卷一 (8)

1. 靈樞周痹篇

眾痹各在其處。更發更止。更居更起。以右應左。以左應右。非能周也。更發更休也。(各在其處。謂隨聚而發也不能周遍上下。但或左或右。更發更休。患無定所。故曰眾痹。)刺此者。痛雖已止。必刺其處。勿令復起。(此言必刺其原痛之處也。)周痹者。在於血脈之中。

白話文:

各種痹症各自在特定的部位發作。時而發作時而停止。時而轉移位置時而起發。有的出現在右側而能應於左側,有的出現在左側而能應於右側。並不是遍佈全身。而是時而發作時而休息。所以說叫眾痹。針刺痹症的部位,疼痛雖然已經停止,但一定要針刺其發病處,不要讓它再次發作。周痹:在血脈之中。

隨脈以上。隨脈以下。不能左右各當其所。(能上能下。但隨血脈而周遍於身。故曰周痹。)痛從上下者。先刺其下以過之。後刺其上以脫之。痛從下上者先刺其上以過之。後刺其下以脫之。(過者去之。之謂先去其標也。脫者拔絕之謂後拔其本也。)此風寒濕氣客於外。分肉之間。

白話文:

隨脈以上的部位。隨脈以下的部位。都不能左右不同部位各對應部位。既然能上能下,它還能沿著血脈周流於全身,所以叫做周痹。

疼痛從上往下走,先刺其下部來治療,以去除病症。然後再去刺其上部來根治它。疼痛從下往上走,先刺其上部來治療,以去除病症。然後再去刺其下部來根治它。這裡的「過」是去除的意思,是指先去除病症。「脫」是拔除根絕的意思,是指後續根治病根。

這些都是風、寒、濕氣等邪氣侵犯於體外,在肌肉之間引起疼痛。

迫切而為沫。沫得寒則聚。聚則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則痛。(邪氣客於肌表漸入分肉之間。則迫切津液而為汁沫。沫得寒。則聚而不散。故排裂肉理為痛)痛則神歸之。神歸之則熱。熱則痛解。痛解則厥。厥則他痹發發則如是(痛則心注其處故神歸之。神歸即氣歸。故熱熱則寒散而痛暫解。

白話文:

邪氣停留在肌膚表面並逐漸進入肉的間隙。就會迫切地使體液變成汁液和泡沫,泡沫遇到寒氣就會凝結。凝結後就會撐裂肌肉組織而引起疼痛。疼痛就會使精神集中到疼痛的地方,精神集中到疼痛的地方就會產生熱。熱就會使疼痛減輕。疼痛減輕就會出現麻痹,麻痹就會引發其他的痹症發作,發作時的情形就是這樣。

其氣尚逆而為厥。厥則三氣隨血脈以上下者。或痛從上而下。或痛從下而上。則彼之為痹。發於血脈之中非若眾痹之左右移易也。)此內不在臟而外未發於皮獨居分肉之間。真氣不能周。(即一身之痛症)故命曰周痹。(周身氣閉也。)故刺痹者。必先切侑其下之六經。(足六經也。

白話文:

如果病人的氣還逆亂就會出現厥這種情況。厥發作時,三種氣會跟著血脈在上下流動。有的疼痛從上往下,有的疼痛從下往上。那麼,他的痹病發生在血脈之中,這和大多數痹病在左右移動的情況不一樣。這種痹病本來不在臟腑之內,也沒有發作在皮膚之上,它只存在血肉之間。一身的真氣無法周流全身,所以就稱這種痹病為「周痹」。要治療周痹,一定要先切開貫通足六經。

)及大絡之血結而不通。(宜瀉之)及虛而脈陷。空者而調之。(宜補之。)熨而通之。(寒凝而氣不周者宜之。)其瘛堅轉。(瘛急轉筋之謂)引而行之(針引其氣而行之也。)

白話文:

以及經絡氣血瘀滯不通。(宜瀉之)及氣血虛弱而脈搏陷沒。空虛的而調養之。(宜補之。)熨燙而疏通之。(寒凝而氣血不通者宜之。)其拘急疼痛轉動。(拘急轉筋之謂)針刺並引導其氣而行之。

2. 靈樞海論

人亦有四海。十二經水。經水者。皆注於海。(四海者百川之宗)胃者。水穀之海。其輸上在氣街。下至三里。(水穀入口。藏於胃以養五臟氣。其胃氣運行之輸上者在氣衝。下者在三里。)衝脈者。為十二經之海。其輸上在於大杼。下出於巨虛之上下廉。(此即血海也。衝脈起於胞中。

白話文:

人體也有四海。十二經脈的水液,都匯注於海。(四海為百川的匯聚地,胃為水谷的匯聚地,其運輸的上端在氣街,下端到達三里。)衝脈為十二經脈的匯海。其運輸的上端在大杼,下端出於巨虛的上、下廉。(這便是血海。衝脈起於胞中,貫穿任督二脈,是十二經氣血的樞紐。)

其前行者。並足少陰之經俠臍上行。至胸中而散。其後行者上循背裡。為經絡之海。故其輸。上在於足太陽之大杼。下在於足陽明之巨虛上下廉○水穀之海者。言水穀盛貯於此。營衛由之而化生也。血海者。言受納諸經之灌注。精血於此而蓄藏也。)膻中者。為氣之海。其輸上在於柱骨之上下。

白話文:

它前面走行的,經絡與足少陰的經脈交會,在臍上走。到了胸中就分散開來。它後面走行的,向上沿著背後走,是經絡的海洋。所以它的輸注,上面在足太陽的大杼穴,下面在足陽明巨虛穴的下廉。水穀的海洋,是指水穀盛貯藏於此。營衛由這裡而化生。血海,是指接受各經脈的灌注,精血在此蓄藏。膻中,是氣的海洋。它的輸注,上面在柱骨的上下。

前在於人迎。(膻中胸中也宗氣積於胸中。出於喉嚨以貫心脈而行呼吸。故膻中謂之氣海。氣海。運行之輸一在頏顙之後。即柱骨之上下謂督脈之喑門大椎也。一在頏顙之前。謂足陽明之人迎也。)腦為髓之海其輸上在於其蓋下在風府。(諸髓皆屬於腦。腦為髓之海。蓋腦蓋骨也。

白話文:

前面在於人迎。(膻中在胸中,也是宗氣積聚於胸中,它從喉嚨連接到心臟的脈絡並進行呼吸。因此膻中被稱為氣海,氣海是循環輸布的管道之一位於後腦後部,即柱骨的上下,所謂督脈的喑門大椎。另一個位於前腦之前,就是足陽明人迎。),腦是骨髓的海,輸佈上面位於頭蓋骨,下面位於風府。(所有骨髓都屬腦,腦是骨髓的海。頭蓋就是腦蓋骨。)

即督脈之囟會風府。此皆髓海之上下輸也。)氣海有餘者氣滿胸中悗息。面赤。(邪氣實也。)氣海不足。則氣少不足以言。(正氣虛也。)血海有餘。則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怫怫鬱也重滯不舒之貌)血海不足亦常想其身小。狹然不知其所病。(狹隘狹也。索然不廣之貌。

白話文:

囟會與風府,這些地方都是督脈上的穴位,都是骨髓之海的上下輸出的地方。氣海氣滿:氣充滿在胸中,呼吸困難,滿面通紅(是邪氣過盛的緣故)。氣海氣少:氣太少,不能說話(是正氣不足的緣故)。血海氣太盛:經常覺得自己的身體很大,不知道自己的病痛(怫怫鬱也:鬱積的樣子)。血海氣太弱:經常覺得自己的身體很小,不知道自己的病痛(狹隘狹也:狹窄的樣子)。

病在血者徐而不顯故茫然不覺其所病。)水穀之海有餘。則腹滿。(水穀留滯於中。故腹為脹滿。)水穀之海不足。則飢不受穀食。(胃虛則不能納故雖飢不受穀食)髓海有餘。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骨髓充足之徵。)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

白話文:

  1. 病在血液方面的人,其病情發展緩慢而不明顯,所以病人往往不知不覺自己得了什麼病。

  2. 脾胃之氣充足有餘,則腹中飽滿。(水穀積留於胃腸之中,所以腹部脹滿。)

  3. 脾胃之氣不足,則即便飢餓也不想吃東西。(胃虛弱,不能容納食物,所以即使飢餓也不想吃東西)

  4. 骨髓充足有餘,則輕捷有力,往往超過自己的能力限度。(這是骨髓充足的徵兆。)

  5. 骨髓不足,則頭暈耳鳴、小腿痠痛頭暈眼花、眼前發黑、精神萎靡、只想躺著不動。

(髓為精類精衰則氣去而諸症見矣。)審守其輸。而調其虛實。無犯其害。順者得復。逆者必敗。(凡此四海。俱有順逆順者。知所養者也不知所養則逆矣。故審察其俞穴。如上文無犯其害無盛盛無虛虛也。)

白話文:

髓是精的類別,精衰弱則氣就會消散,各種症狀就會出現。仔細觀察它的經脈,調節它的虛實,不要侵犯它的危害。順應自然規律的就能恢復,違背自然規律的必定失敗。(凡是這四個地方,都有順逆之分。順應自然規律的,知道如何保養自己的人;不知道如何保養自己的人,就是違背自然規律了。所以要仔細觀察其俞穴,如上文所述,不要侵犯它的危害,不要過盛,也不要過虛。)

3. 靈樞五亂

清氣在陰。濁氣在陽。營氣順脈衛氣逆行。清濁相干亂於胸中。是謂大悗。(清氣屬陽而升在陰則亂濁氣屬陰而降在陽則亂營氣陰性精專行常順脈衛氣陽性剽悍晝當行陽。夜當行陰若衛氣逆行則陰陽相犯亂於胸中而為悗悶總由衛氣之為亂耳。)故氣亂於心。則煩心密嘿。俯首靜伏。

白話文:

清氣應該在陰,濁氣應該在陽。營氣順著脈絡流動,衛氣反著運行。清濁相干擾,在胸中混亂,這就是所謂的大悶。(清氣屬陽而上升,在陰就會混亂;濁氣屬陰而下降,在陽就會混亂。營氣屬陰,性情專一,總行走常規的脈絡。衛氣屬陽,性情暴烈,白天行走陽經,夜晚行走陰經。如果衛氣反方向運行,就會陰陽相犯,在胸中作亂,造成悶悶不樂。總的來說,都是因為衛氣的混亂引起的。)所以,氣在心中混亂,就會心煩意亂,低頭靜坐。

取手少陰心主之腧。(神門大陵)亂於肺。則俯仰喘喝。接手以呼。取手太陰滎足少陰腧。(魚際太谿)亂於腸胃。則為霍亂。取足太陰陽明。(太白陷谷)不下者。取之三里(氣亂於內者上則在心肺下則在腸胃也。)亂於臂脛則為四厥。取之先去血脈。(臂足之有血絡者刺去其血。

白話文:

  1. 取手少陰心主之穴位(神門、大陵)。如果肺部疾病引起手少陰心主經氣混亂,那麼就會出現喘息、喝喝的聲音。此時,可以通過呼氣來引導手少陰心主經氣。

  2. 取手太陰滎穴和足少陰腧穴(魚際、太谿)。如果腸胃疾病引起手太陰肺經氣混亂,那麼就會出現霍亂。此時,可以通過刺激足太陰脾經和足陽明胃經的穴位來治療。

  3. 取足太陰陽明(太白、陷谷)的穴位。如果手少陰心主經氣混亂,那麼就會出現大便不通。此時,可以通過刺激足太陰脾經和足陽明胃經的穴位來治療。

  4. 如果手少陰心主經氣混亂,可能會引起心肺疾病或腸胃疾病。如果足太陰脾經氣混亂,可能會引起四肢厥冷。治療時,首先要疏通血脈,去除血瘀。

)後取其陽明少陽之滎腧。(在臂取二間三間液門中渚。在足取內庭陷谷俠谿臨泣。)亂於頭。則為厥逆。頭重眩僕。取之天柱大杼。(足太陽經穴。)不知取足太陽滎輸。(通谷束骨○氣亂於外者。下則在四肢上則在頭也。)

白話文:

)之後取陽明少陽的滎腧穴(在手臂取二間、三間、液門、中渚。在腳上取內庭、陷谷、俠谿、臨泣。)如果氣亂在頭部,就會導致厥逆,頭重眩暈、昏沉。取天柱、大杼穴(足太陽經穴)。不知道取足太陽滎輸穴(通谷、束骨)氣亂在體外,下則在四肢,上則在頭部。

徐入徐出。謂之導氣。補瀉無形。謂之同精(凡行針補瀉皆貴和緩故當徐入徐出導氣復元而已。然補者導其正氣瀉者導其邪氣總在保其精氣故曰補瀉無形。謂之同精)是非有餘不足也。亂氣之相逆也。(言此非為有餘不足而設特以亂氣相逆宜導治之如是耳。)

白話文:

緩慢地插入和緩慢地拔出。稱之為導氣。補和瀉沒有固定的形式。稱之為同精。(無論是行針補還是瀉,都要講究和緩,因此應該緩慢地插入和拔出,導氣恢復元氣。但是,補導的是正氣,瀉掉的是邪氣,總的目的是保護正氣,所以說補瀉沒有固定的形式,稱之為同精。)這不是說有餘或不足,而是因為亂氣相互違逆。(意思是說,這不是為了有餘不足而設置的,只是因為亂氣相互違逆,才需要用這種方法來治療。)

4. 靈樞逆順肥瘦

年質壯大。血氣充盈。膚革堅固。因加以邪。刺之者。深而留之。此肥人也。(氣血正盛故與肥壯之人同其法)廣肩腋項肉薄厚皮而黑色。唇臨臨然。(唇厚質濁之謂)其血黑以濁其氣澀以遲。為人貪於取與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數也。(久留針)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

白話文:

年紀輕壯大的人,血氣充盈,皮膚結實堅固,如果因為邪氣而生病,扎針時要深而且要留針。這種人微胖。

肩膀寬大,腋下和後頸的肌肉厚實,皮膚黑而粗糙,嘴脣很厚,看起來很厚重。他的血是黑的,氣血運行緩慢,為人貪婪,愛佔小便宜。扎針時要深而且要留針,多次扎針。

瘦的人,皮膚薄,肌肉少。

(薄也)薄唇輕言。(肉瘦氣少)其血清氣滑。易脫於氣。易損於血。刺此者。淺而疾之,刺常人。視其白黑。各為調之。(白者同瘦人。黑者同肥人當調其深淺之數也)端正敦厚者。其血氣和調。(即常人之度)刺此者。無失常數也。(如經水篇足陽明刺深六分。留十呼之類)

白話文:

(嘴脣薄的人)嘴脣薄而說話輕浮。(身體瘦弱氣血不足的人)他們的血清潤而氣滑,容易耗損氣血。刺他們的人,針刺要淺而快速,刺常人的時候,要看他們的皮膚是白還是黑,然後根據情況調整針刺的深度。(白皮膚的人和瘦弱的人一樣,黑皮膚的人和肥胖的人一樣,針刺的深度應該不同)。端正敦厚的人,他們的血氣和順調和。(他們是常人的標準)刺他們的人,應該按照常規的針刺深度。(比如《經水篇》中,足陽明經刺入深度為六分,留針十呼等)。

嬰兒者。其肉脆。血少氣弱。刺此者。以毫針淺刺而疾髮針。日再可也。(若邪有未盡寧日加再刺)

少陰之脈獨下行何也。夫衝脈者。五臟六腑之海也。五臟六腑皆稟焉。其上者。出於頏顙。滲諸陽。灌諸精(其上行者輸於大杼。故出於頏顙滲灌諸陽之精)其下者。注少陰之大絡。出於氣街。循陰股內廉入膕中。伏行䯒骨內。下至內踝之後屬而別。其下者。並於少陰之經滲三陰。

白話文:

為什麼只有少陰脈單獨往下走呢?衝脈是五臟六腑的海,五臟六腑都稟受於它。衝脈往上行的,出於額頭靠後的地方,滲灌諸陽,灌溉諸陽的精氣(衝脈往上行的,輸送精氣到大椎穴,所以出於額頭靠後的地方,滲灌諸陽的精氣)。衝脈往下行的,注入了少陰經的大絡脈,出於氣街穴,沿著股內側的陰面行走,進入膕中,隱伏著行走於股骨的內側,往下到內踝的後面,然後分散開來。衝脈的另一部分,與少陰經的脈絡相並行,滲入三陰經。

(自少陰以滲及肝脾二經所以下行也。)其前者。伏行出跗屬下。(足掌屬也。)循跗入大指間。滲諸絡而溫肌肉。(皆衝脈之氣也。)故別絡結。則跗上不動。不動則厥。厥則寒矣(若衝脈之絡因邪而結。則跗上之經不動而為厥寒矣。足三陰脈從足走腹。而獨有足少陰腎脈繞而下行者以衝脈與之並行故耳。

白話文:

從少陰經開始,再滲透到肝、脾兩經,所以才向下走。在前面的部分,隱伏著行於腳背上,屬於腳掌。沿著腳背進入大拇趾之間,滲入絡脈,溫煦肌肉(這些都是衝脈之氣)。所以別絡結住,腳背上就不會動。不動就會厥冷。厥冷就會寒冷(如果衝脈的絡脈因為邪氣而結住,那麼從腳背上的經絡就不會動而變成厥寒了。足三陰經從腿腳走到腹部,只有足少陰腎經繞著而向下走,這是因為衝脈和它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