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洲

《針灸大成》~ 卷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三 (4)

1. 雜病十一穴歌(《聚英》)

攢竹絲空主頭疼,偏正皆宜向此針。更去大都除瀉動,風池針刺三分深。

曲池合谷先針瀉,永與除疴病不侵。依此下針無不應,管教隨手便安寧。

頭風頭痛與牙疼,合谷三間兩穴尋。更向大都針眼痛,太淵穴內用針行。

牙疼三分針呂細,齒痛依前指上明。更推大都左之右,交互相迎仔細窮。

聽會兼之與聽宮,七分針瀉耳中聾。耳門又瀉三分許,更加七壯灸聽宮。

大腸經內將針瀉,曲池合谷七分中。醫者若能明此理,針下亡時便見功。

肩背並和肩臑痛,曲池合谷七分深。未愈尺澤加一寸,更於三間次第行。

各入七分於穴內,少風二府刺心經。穴內淺深依法用,當時蠲疾兩之輕。

咽喉以下至於臍,胃脘之中百病危。心氣痛時胸結硬,傷寒嘔噦悶涎隨。

列缺下針三分許,三分針瀉到風池。二指三間並三里,中衝還刺五分依。

汗出難來到腕骨,五分針瀉要君知。魚際經渠並通里,一分針瀉汗淋漓。

二指三間及三里,大指各刺五分宜。汗至如若通遍體,有人明此是良醫。

四肢無力中邪風,眼澀難開百病攻。精神昏倦多不語,風池合谷用針通。

兩手三間隨後瀉,三里兼之與太衝。各入五分於穴內,迎隨得法有奇功。

風池手足指諸間,右瘓偏風左曰癱。各刺五分隨後瀉,更灸七壯便身安。

三里陰交行氣瀉,一寸三分量病看。每穴又加三七壯,自然癱瘓即時安。

肘痛將針刺曲池,經渠合谷共相宜。五分針刺於二穴,瘧病纏身便得離。

未愈更加三間刺,五分深刺莫憂疑。又兼氣痛憎寒熱,間使行針莫用遲。

腿胯腰疼痞氣攻,髖骨穴內七分窮。更針風市兼三里,一寸三分補瀉同。

又去陰交瀉一寸,行間仍刺五分中。剛柔進退隨呼吸,去疾除病拈指功。

肘膝疼時刺曲池,進針一寸是相宜。左病針右右針左,依此三分瀉氣奇。

膝痛二寸針犢鼻,三里陰交要七次。但能仔細尋其理,劫病之功在片時。

2. 長桑君天星秘訣歌(《乾坤生意》)

天星秘訣少人知,此法專分前後施。若是胃中停宿食,後尋三里起璇璣。

脾病血氣先合谷,後刺三陰交莫遲。如中鬼邪先間使,手臂攣痺取肩髃。

腳若轉筋並眼花,先針承山次內踝。腳氣酸疼肩井先,次尋三里陽陵泉。

如是小腸連臍痛,先刺陰陵後湧泉。耳鳴腰痛先五會,次針耳門三里內。

小腸氣痛先長強,後刺大敦不要忙。足緩難行先絕骨,次尋條口及衝陽。

牙疼頭痛兼喉痺,先刺二間後三里。胸膈痞滿先陰交,針到承山飲食喜。

肚腹浮腫脹膨膨,先針水分瀉建里。傷寒過經不出汗,期門通里先後看。

寒瘧面腫及腸鳴,先取合谷後內庭。冷風濕痺針何處?先取環跳次陽陵。

指痛攣急少商好,依法施之無不靈。此是桑君真口訣,時醫莫作等閑輕。

3.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治雜病歌

三里內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承山配,太衝崑崙穴。

環跳與陽陵,通里並列缺。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

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訣。治病如神靈,渾如湯潑雪。

北斗降真機,金鎖教開徹。至人可傳授,匪人莫浪說。

其一:三里膝眼下,三寸兩筋間。能通心腹脹,善治胃中寒,腸鳴並泄瀉,腿腫膝䯒酸,傷寒羸瘦損,氣蠱及諸般。年過三旬後,針灸眼便寬。取穴當審的,八分三壯安。

其二:內庭次指外,本屬足陽明。能治四肢厥,喜靜惡聞聲,癮疹咽喉痛,數欠及牙疼,瘧疾不能食,針著便惺惺。針三分,灸三壯。

其三:曲池拱手取,屈肘骨邊求。善治肘中痛,偏風手不收,挽弓開不得,筋緩莫梳頭,喉閉促欲死,發熱更無休,遍身風癬癩,針著即時瘳(針五分,灸三壯)。

其四:合谷在虎口,兩指歧骨間。頭疼並面腫,瘧病熱還寒,齒齲鼻衄血,口噤不開言。針入五分深,令人即便安(灸三壯)。

其五:委中曲膕裡,橫紋脈中央。腰痛不能舉,沉沉引脊梁,酸疼筋莫展,風痺復無常,膝頭難伸屈,針入即安康(針五分,禁灸)。

其六:承山名魚腹,腨腸分肉間。善治腰疼痛,痔疾大便難,腳氣並膝腫,輾轉戰疼酸,霍亂及轉筋,穴中刺便安(針七分,灸五壯)。

其七:太衝足大趾,節後二寸中。動脈知生死,能醫驚癇風,咽喉並心脹,兩足不能行,七疝偏墜腫,眼目似云朦,亦能療腰痛,針下有神功(針三分,灸三壯)。

其八:崑崙足外踝,跟骨上邊尋。轉筋腰尻痛,暴喘滿衝心,舉步行不得,一動即呻吟,若欲求安樂,須於此穴針(針五分,灸三壯)。

其九:環跳在髀樞,側臥屈足取。折腰莫能顧,冷風並濕痺,腿胯連腨痛,轉側重欷歔。若人針灸後,頃刻病消除(針二寸,灸五壯)。

其十:陽陵居膝下,外腨一寸中。膝腫並麻木,冷痺及偏風,舉足不能起,坐臥似衰翁,針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灸三壯)。

其十一:通里腕側後,去腕一寸中。欲言聲不出,懊惱及怔忡,實則四肢重,頭腮面頰紅,虛則不能食,暴喑面無容,毫針微微刺,方信有神功(針三分,灸三壯)。

其十二:列缺腕側上,次指手交叉。善療偏頭患,遍身風痺麻,痰涎頻壅上,口噤不開牙,若能明補瀉,應手即如拿(針三分,灸五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