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塤

《女科經綸》~ 卷六 (6)

回本書目錄

卷六 (6)

1. 產婦頭汗屬血虛孤陽上出

《金匱要略》曰:產婦鬱冒,其脈微弱,但頭汗出。所以然者,血虛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虛下厥,孤陽上出,故頭汗出。所以產婦喜汗出者,亡陰血虛,陽氣獨盛,故當汗出,陰陽乃復。

白話文:

《金匱要略》指出:產婦出現頭暈、惡寒、發抖,脈搏微弱,只有頭部出汗的症狀。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血虛導致厥陰之氣上逆,厥陰之氣上逆就會導致頭暈、噁心、發抖等症狀。想要解除這些症狀,就必須大量出汗。因為血虛導致厥陰之氣上逆,孤陽之氣上升,所以頭部出汗。產婦之所以喜歡出汗,是因為陰血虛弱,陽氣獨盛,所以應該出汗,讓陰陽恢復平衡。

徐忠可曰:產婦鬱冒,虛多邪少,故脈微弱,中氣虛也。內虛,一身之陰陽不和,故身無汗,但頭汗出。所以頭汗出者何?血虛下厥,則下之陰氣盡,而陽為孤陽,陽孤則上出而頭汗矣。然既頭汗,仍喜其汗出而解者何?蓋陰不亡,則血未大虛,唯產婦血去過多而亡陰,則陽為孤陽,自陰較之,陽為獨盛,所以喜其汗。損陽就陰,則陰陽平,故曰乃復。

白話文:

徐忠可說:產婦鬱結鬱悶,虛弱多虛邪少,所以脈搏微弱,是中氣虛弱。內虛,一身的陰陽不協調,所以身上沒有汗,只有頭部出汗。為什麼頭部出汗?血虛下流,那麼下焦的陰氣就沒有了,而陽氣就成了孤陽,陽氣孤獨就往上出汗了。但既然頭部出汗,為什麼仍然高興出汗而解除症狀呢?因為陰氣沒有喪失,血氣也沒有大虛,只有產婦血氣去得太多而失去陰氣,那麼陽氣就成了孤陽,與陰氣相比,陽氣就很旺盛,所以高興出汗。損耗陽氣,就了陰氣,那麼陰陽平衡,所以說才恢復了。

2. 產婦頭汗屬虛熱熏蒸

王海藏曰:產婦頭汗出,至頸而還,額上偏多。蓋額為六陽之會,由虛熱熏蒸而出也。

慎齋按:以上四條,序產後有汗出之證也。經云:奪血者無汗。汗與血類,產後去血過多,則陰不維陽,陰虛而陽無所附,周身汗出不止,此為陰陽兩虛,有亡陽之患,為危證。若身無汗,但頭有汗,頭為諸陽之會,陰血暴亡,孤陽上越,陰雖虛,而陽氣尚為有餘,此時陰不勝陽,故頭汗,額上偏多,心火上浮,逼陽於外,急補其陰,而入以斂陽之藥,則病自復。故產婦又喜其頭汗出也。

白話文:

慎齋按:以上四條,是敘述產後出汗的證狀。經文說:血被奪去的人,沒有汗。汗和血類似,產後失血過多,那麼陰就無法約束陽、滋養陽,陰虛而陽氣無處附著,周身汗出不止,這是陰陽兩虛,有亡陽的危險,是危重症狀。如果身上沒汗,但是頭上出汗。頭是諸陽聚集的地方,陰血驟然耗竭,孤陽突破了界限上升,陰雖然虛,但陽氣還算有餘。此時,陰不能勝陽,所以頭上出汗,額頭上汗比較多,心火上炎,逼著陽氣往外走,趕快補充陰液,同時用歸斂陽氣的藥物,那麼病自然會恢復。所以產婦又喜歡頭上出汗。

3. 產後中風屬於虛

《金匱要略》曰:產後中風發熱,面正赤,喘而頭痛,竹葉湯主之。

徐忠可曰:中風,發熱頭痛,表邪也。然面正赤,所謂面若朱妝,乃真陽上浮,加之以喘,氣高不下也。明是產後大虛,元陽不能自固,又雜以表邪,自宜攻補兼施。故以桂、甘、防、葛、桔梗、薑、棗,清在上之邪,竹葉清膽腑之熱,而以參、附培元氣,返其欲脫之陽也。

白話文:

徐忠可說:中風,發燒頭痛,是外邪侵襲所致。然而面色正紅,所謂的面色像塗了硃砂,那是真陽上浮,再加上喘息,氣息高亢而不能下降。明顯是產後大虛,元陽不能自固,又夾雜著外邪,宜攻、補兼施。所以用桂皮、甘草、防風、葛根、桔梗、生薑、大棗,清除上焦的邪氣,竹葉清肝膽之熱,並用人參、附子培補元氣,使欲脫離的陽氣復返。

4. 產後中風屬勞損臟腑氣虛邪入

《大全》曰:產後中風,由產時傷動血氣,勞損臟腑,未曾平復,起早勞動,致氣虛而風邪乘之,冷氣客於皮膚經絡,但疼痹羸乏不任,少氣。大凡筋脈挾寒則攣急,喎僻,挾溫則縱緩虛弱。若入諸臟,恍惚驚悸,隨其所傷臟腑經絡,而生病焉。

白話文:

《大全》中提到:產後中風,是因為生產時傷及了血氣,勞損了臟腑,還沒完全恢復,又起早勞動,導致氣虛,風邪趁虛而入,冷氣侵犯皮膚經絡,只感到疼痛、麻木、虛弱乏力,氣虛。一般來說,筋脈受寒則攣縮急迫、彎曲偏斜,受溫則鬆緩虛弱。如果傷及了臟腑,就會出現恍惚不安、驚悸,並根據所傷臟腑經絡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的疾病。

5. 產後中風屬勞傷所致

郭稽中曰:產後中風者何?答曰:產後五七日內,強力下床,或一月之內,傷於房室,或懷憂怒,擾蕩沖和,或因食生硬,傷動臟腑。得病之初,眼澀口噤,肌肉瞤搐,漸至腰脊,筋急強直者,不可治。此乃人作,非偶爾中風所得也。

白話文:

郭稽中說:產後中風是什麼?回答說:產後五到七天內,用力下牀,或在一個月內,房事過度,或憂愁憤怒,擾亂和諧,或因吃生硬的食物,損傷臟腑。患病初期,眼睛乾澀、嘴巴緊閉,肌肉抽搐,逐漸蔓延到腰背,筋脈強烈收縮,就會僵硬挺直,這種情況是不能治癒的。這是人為造成的,不是偶然的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