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源

《醫方簡義》~ 自序

回本書目錄

自序

1. 自序

嘗讀魯論而知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故醫之為道。原非易易。醫學之有內經。猶儒學之有五經也。漢張仲景為醫宗之聖。著有傷寒拾卷。金匱要略三卷。其間雜病方法。約而多驗。至晉太醫王叔和編次考訂。成無己援經註釋。仲景之道益加彰著。後之醫者。莫不讀其書而窮其理也。

白話文:

我曾經讀過《論語》,裡面說:「一個人如果不能堅持,就無法成為巫醫。」由此可見,醫學是一門很不容易的學問。醫學中有《內經》,就像儒家學說中有《五經》一樣。漢朝的張仲景是醫學界的聖人,他寫了《傷寒雜病論》和《金匱要略》兩本書。這兩本書中收錄了各種疾病的治療方法,簡明扼要,非常實用。到了晉朝,太醫王叔和整理修訂了這兩本書,並由成無己引用經文加註解,使張仲景的醫學思想更加清晰明瞭。後世的中醫都必須閱讀這兩本書,並深入研究其中的道理。

(原)家無恆產。惟有恆心。讀書未遂。屢試不售。恆切事親立身之想。而志願難期。一日讀袁了凡先生立命篇。感且悟焉。其以醫事親。以醫立身之道。由心術而通乎治術矣。醫者死生所寄。性命所關。苟無仁愛之心。不可以為醫。無明達之才。不可以為醫。知其淺而不知其深。

白話文:

家中沒有恆常的家產可供坐吃山空,唯有恆心勤儉節約。讀書沒有成功,屢次考試都落榜。一直切實體會父母的心意,想要自食其力,但願望難以實現。有一天,我讀了袁了凡先生的《立命篇》,受到很大的感悟和啟發。他用行醫來侍奉父母,用行醫來實現自己的志向,從內心的體悟而融通到醫療技術。醫生是一個攸關生死,性命相託的職業。如果沒有仁愛之心,就不能做醫生。沒有聰明通達的才智,就不能做醫生。知道醫術的淺顯皮毛,卻不知道其深奧精微之處。

知其偏而不知其全。俱未可以為醫。爰發靈素內經。仲景傷寒論。金匱玉函三者。晦明誦讀。風雨摩挲。繼則博採方書於王叔和之脈經。汪訒庵之本草。李士材之醫宗。葉天士之指南。張路玉之傷寒大成諸書。玩索黽皇不數年而心領神會矣。惟女科一書。尤難精蘊。何則。其有內傷而未能明悉。

白話文:

只知道局部而不知道全面,都不能成為醫生。於是發揚了《靈素內經》、《仲景傷寒論》、《金匱玉函》三部著作。白天黑夜反復誦讀,風雨無阻地鑽研。然後廣泛採集方書,包括王叔和的《脈經》,汪昂的《本草》,李士材的《醫宗》,葉天士的《指南》,張路玉的《傷寒大成》等書籍。孜孜不倦地探索學習,沒過幾年就融會貫通了。只有婦科書籍,特別難以精通。為什麼呢?因為婦科疾病中有內傷的,還不能很好地明悉。

有隱疾而不可詳言。故於調經胎前產後諸症。更加詳審。其萬有不齊之數。盡在一心之妙用。上體天地好生之德。下盡人情物理之常。必審病。立法。擬方。三者兼備。而運以精心。行以恕道。於是心術端而治術昭焉。自古及今。名醫代出。方書條治。日益繁矣。遊移者鮮據。

白話文:

有些隱私的疾病患者無法詳細說明。所以在調整經期、懷孕前後的各種症狀時,更要詳盡審慎。這些千變萬化的病症,全憑醫生靈活妙用的心法。醫生必須上體天地好生之德,下盡人情物理之常,務必審慎地辨別病情,制訂治病方案,擬定藥方,三者缺一不可,而且要用心經營,以寬恕之道行使。這樣,醫生的醫德端正,醫術也就顯而易見了。自古及今,名醫代代輩出,醫書條文繁雜,日益增多,但遊移不定,少有確據。

懵然者罔得。一知半解。貽誤良多。爰推以簡馭煩之理。集得心應手之方。編為成書。名之曰醫方簡義。簡者不煩之謂。義者得時之宜也。(原)業醫數十年。恆以大學毋自欺一語寤寐思之。故不辭鄙陋。授之剞劂。以公同志臨證一助云。

白話文:

沒有經過仔細考慮的人,是無法獲得的。懂一知半解的人,誤導別人很多。於是推廣出用簡便的方法處理繁雜事情的道理。收集出得心應手的方法,編纂成書。取名為《醫方簡義》。「簡」是「不繁」的意思,「義」是「符合時宜」的意思。我行醫數十年,經常以大學中的「不要自欺」這句話銘記在心。所以我不避陋俗,把這些知識教授給大家,希望對各位同仁在臨牀上有所幫助。

光緒九年歲次癸未仲冬之初古越山陰馥原王清源書於梅溪小隱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