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醫案三編》~ 重刊王氏醫案三編序

回本書目錄

重刊王氏醫案三編序

1. 重刊王氏醫案三編序

嘗聞有是病,即有是藥。但些小之病,臟氣固有抵抗病菌之能力,雖不藥亦能自愈。若偶遇疑難危症,認為寒者必投熱;認為熱者必投寒;認為虛者必投補;認為實者必投瀉;雖廣延諸醫於一堂,其主見必各是其是,際此吉凶反掌之時,反令人茫無適從,甚至日易多醫,不問寒涼補瀉,遇藥即投,直至氣絕人亡,病家亦竟委之於壽命,聽之於大數。嗚呼!興言及此,不勝扼腕。

詎知皆由後人學識未精,審證不確之誤耳!苟能推尋奧妙,研究精微,博覽前人醫案,參察脈理,一思百慮,感而遂通,鮮有不能取效者。俞桂庭先生云:醫理深微,非上智不能討究。以百人習醫,無十人成就。成就之中,無一人精通。得一明醫,談何容易。然事在人為,貴乎自立。

如王甥孟英之銳志於醫也,足不出戶者十年,手不釋卷者永夜。邇年在婺屢起沉疴,余每聞而喜躍。所有歷年治驗,曾令其須存底稿。史縉臣先生亦云:無論內外大小,一年之中,豈無一二奇證,若懷之於胸臆,則近於秘道不傳,何不將所治奇病,現何證、服何藥、如何療、如何愈以為醫案,使後人有跡可循,而無識認不真之憾。俞氏又云:縉臣先生亦有此話,可謂先得我心。

世之為醫者,遵史氏之格言,效吾甥之苦志,出而問世,必可加人一等也。孟英之留存案,可謂承舅氏之遺訓,遵史氏之格言,久而行之,漸積成卷。迨癸卯冬,周君光遠,選刊自道光甲申迄癸卯醫案二卷,曰《回春錄》。張君柳吟等,復集甲辰至庚戌醫案七卷,題曰《仁術志》。

咸豐丁亥春,楊大令素園,重為刪定,詳加評點,附霍亂於後,合梓於江西,改題曰《王氏醫案正續編》,總刊於江浙,久已膾炙人口。後如徐君亞枝等,續採自辛亥至咸豐甲寅之驗案,亦名《王氏醫案三編》,然仍編年之例,以期遞增無已也。又如乙卯至丁巳醫案,由先生自編,即《歸硯錄》之卷四是也。

其餘驗案,散見於《古今醫案按選》及《洄溪醫案》、《名醫類案》者亦不少。惟《醫案三編》及《歸硯錄》,刻於《潛齋十種》之末,原版已遭兵燹,且後無翻印行世,故流傳甚稀。民國元年,李氏校刊《潛齋八種》,亦未採此二種。余於丁巳秋,偶在舊書肆,得《潛齋十種》,備重價購歸,恐再散佚,為此即謀石印,並增王案正續編,冠於三編前,俾相接續,而成全璧。

余嘗讀先生案,益佩先生敏而好學,嘗寢饋於醫學,更能參究性理諸書,以格物窮理,故審病辨證,能探虛實,察淺深,權緩急,每多創闢之處,然仍根據古書。其裁方用藥,無論用補用瀉,皆不離運樞機,通經絡,能以輕藥愈重證,為自古名家所未達者。更有自始至終,一法到底,不更方而愈者。

良由讀書多,而能融會貫通,悟超象外。故楊氏有云:王氏醫案,議論精透,前無古人。周氏謂其治病若天授。皆不易之定評也。

中華民國七年二月四明後學曹炳章赤電氏序於古越之養性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