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顱顖經

顱顖經

顱顖經,兒科著作。書名取小兒初生時顱囟未合之義。又名《師巫顱囟經》。二卷(一作三卷)。托名周穆王時“師巫”所傳(一作東漢·衛汛撰)。明代以後原書已佚,今之所存乃輯自《永樂大典》的《四庫全書》本已非全帙。內容首論脈法,次論病源、病證,再次為驚癇癲證治、疳痢證治及火丹證治。文字簡略,是現存較早的兒科專書。現有《當歸草堂醫學叢書》本。

顱顖經,又名《師巫顱囟經》,是一部兒科著作。書名取小兒初生時顱囟未合之義。顱囟,即小兒頭頂的囟門。顱顖經的作者,據書中自稱,是周穆王時的“師巫”。但明代以後,原書已佚,今之所存乃輯自《永樂大典》的《四庫全書》本已非全帙。內容首論脈法,次論病源、病證,再次為驚癇癲證治、疳痢證治及火丹證治。文字簡略,是現存較早的兒科專書。現有《當歸草堂醫學叢書》本。

顱顖經的內容,主要包括脈法、病源、病證、驚癇癲證治、疳痢證治及火丹證治。

脈法,是診斷疾病的重要手段。顱顖經在脈法方面,主要論述了小兒的脈象。小兒的脈象,有別於成人的脈象。小兒的脈象,一般較細、較數,而且常常浮滑。

病源,是指引起疾病的原因。顱顖經認為,小兒的疾病,主要由七情所致。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小兒的情志不穩,容易受到七情的影響,從而引起疾病。

病證,是指小兒的疾病。顱顖經在病證方面,主要論述了驚癇癲證、疳痢證及火丹證。驚癇癲證,是指小兒突然出現驚恐、抽搐、昏迷等症狀。疳痢證,是指小兒出現腹瀉、嘔吐等症狀。火丹證,是指小兒出現皮膚紅腫、發熱等症狀。

驚癇癲證治,是指治療驚癇癲證的方法。顱顖經認為,治療驚癇癲證,主要以安神、鎮驚為主。常用的方法有:服用安神藥物、針灸、推拿等。

疳痢證治,是指治療疳痢證的方法。顱顖經認為,治療疳痢證,主要以清熱、解毒、止瀉為主。常用的方法有:服用清熱解毒藥物、針灸、推拿等。

火丹證治,是指治療火丹證的方法。顱顖經認為,治療火丹證,主要以清熱、解毒、消腫為主。常用的方法有:服用清熱解毒藥物、針灸、推拿等。

顱顖經是一部較早的兒科專書。它雖然內容簡略,但對後世的兒科學有一定的影響。在明代,張景岳曾對顱顖經進行了評論,並將其列入《景岳全書》。在清代,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中,也引用了顱顖經的內容。顱顖經對後世的兒科學的發展,有一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