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洛

《成方切用》~ 卷八上 (8)

回本書目錄

卷八上 (8)

1. 滋燥養營湯

治炎爍肺金,血虛外燥,皮膚皴揭,筋急爪枯,或大便風秘。(肺主皮毛,肝主筋爪,肝血不足,風熱勝而筋燥,故外見皮毛枯槁,肌膚燥癢,內有筋急便秘之證。)

白話文:

治療肺部熱盛,血虛外燥,皮膚乾燥龜裂,筋脈僵硬,指甲枯槁,或大便不暢,祕結不通的病症。(肺主皮毛,肝主筋爪,肝血不足,風熱盛行而筋脈乾燥,所以外見皮毛枯槁,肌膚乾燥瘙癢,內有筋脈僵硬,大便祕結的證狀。)

當歸(酒洗二錢),生地黃熟地黃,芍藥(炒),黃芩(酒炒),秦艽(一錢),防風甘草(五分),前證為血虛而水涸,當歸潤燥養血為君,二地滋腎水而補肝,芍藥瀉肝火而益血為臣,黃芩清爍肺之火而退陽,艽防散肝膽之風而不燥。(風藥多燥,艽防味辛能潤。)又秦艽能養血榮筋,防風乃血藥之使。

白話文:

當歸(用酒洗淨,二錢),生地黃、熟地黃、炒過的芍藥、酒炒過的黃芩、秦艽(一錢)、防風、五分甘草。

前面的病症是血虛而水涸,所以用當歸潤燥養血為主,生地黃、熟地黃滋補腎水和肝,芍藥瀉去肝火而益氣血為輔,黃芩清除肺火來退熱,秦艽、防風散去肝膽之風而不會燥烈。(風藥多燥烈,秦艽、防風味道辛辣,卻又能滋潤。)再用能養血、益氣補筋的秦艽,以及使血藥發生作用的防風做佐使。

(吐血血崩。皆用為使。)甘草甘平瀉火,入潤劑則補陰血為佐使也。

2. 白茯苓丸

治腎消,因中消之後,胃熱入腎,消爍腎脂。令腎枯燥,遂致此疾。兩腿漸細,腰腳無力。(腎消即下消,乃上消中消之傳變,飲一溲二,溲如膏油。王注曰:肺主氣,氣無病,則氣能管束津液,其精微者,榮養筋骨血脈,余者為溲。肺病則津液無氣管攝,而精微者亦隨溲下如膏油也。)

白話文:

治療腎虛引起的消瘦。因為最初是胃積熱,在積熱之後,胃熱進入腎臟,消耗焚燒腎臟的脂肪。導致腎臟乾枯,進而導致此病。兩腿逐漸變細,腰部和腳部無力。(腎虛引起的消瘦,就是下虛引起的消瘦,是上虛中虛的傳變。飲水一杯,排尿兩次,而小便如膏油。王注說:肺主氣,氣沒有疾病,才能約束津液,其中精華部分,滋養筋骨血脈,剩下的部分作為小便。肺部有病,津液就無法被氣約束,而精華部分也隨同小便如膏油般排出。)

茯苓黃連,花粉,萆薢熟地覆盆子人參,元參(一兩),蛇床子(七錢五分),雞膍胵,(音皮鴟。即雞肫皮。三十具微炒。)石斛(七錢五分),蜜丸磁石湯送下。

白話文:

茯苓、黃連、花粉、萆薢、熟地、覆盆子、人參、元參(1兩)、蛇牀子(7錢5分)、雞肫皮(30個,稍微炒一下)、石斛(7錢5分),將這些東西研磨成蜜丸,並以磁石湯送服。

茯苓降心火而交肺腎,連清脾火而瀉心。石斛平胃熱而澀腎,熟地元參生腎水,覆盆蛇床固腎精。人參補氣,花粉生津,萆薢清熱利濕。膍胵雞之脾也,能消水穀,通小腸膀胱,而止便數,善治膈消。磁石色黑入腎,補腎益精,故加之以為使也。(喻嘉言曰:友人病消渴,後渴少止,反加燥急,足膝痿弱,予主是丸加犀角

白話文:

茯苓可以降低心臟的火氣,並促進肺臟和腎臟的溝通,可以清除了脾臟的火氣,並緩解心臟的火氣;石斛能平息胃中的熱氣,並收斂腎臟的精氣;熟生地和人參能生出腎水,覆盆子和小茴香能固住腎精;人參可以補氣,花粉可以生津,萆薢清熱利濕;雞脾具有消水穀、通小腸膀胱、止小便頻繁的功效,擅長治療膈消;磁石是黑色的,能入腎,補腎益精,所以把它加進去作為引子。

有醫曰:腎病而以黃連犀角治心,毋乃倒乎?予曰:腎者,胃之關也。胃熱下傳於腎,則關門大開。心之陽火,得以直降於腎,心火灼腎,燥不能濡。予用犀角黃連,對治其下降之陽光,寧為倒乎?服之果效,再用六味地黃丸加犀角,而肌澤病起矣。)

白話文:

有位醫生說,腎病卻用黃連犀角治療心臟,豈不是顛倒了?我說,腎是胃的關口。胃熱向下傳遞到腎臟,關門就會大開。心臟的陽火,得以直接下降到腎臟,心火灼燒腎臟,燥熱不能滋潤。我用犀角黃連,對治心陽下降的陽光,這難道叫做顛倒嗎?服用後果然有效,再用六味地黃丸加上犀角,皮膚的色澤光澤,疾病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