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益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原理上篇 (1)

回本書目錄

原理上篇 (1)

1. 原理上篇

中醫學,乃人身一小宇宙之學。斯言也,人皆聞而笑之。謂其空泛無當也。其實非乏,而且非常之實在。本來是人身一小宇宙之學,只因無法得知宇宙,遂無法得知中醫。倘因不知之故,遂將中醫學的本身,改變一個方法去研究他。只有愈走愈遠者,只須尋出一個實在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便將宇宙得著,得著宇宙,自然得著中醫,此實乃得著宇宙自能得著中醫研究法。讀者只須一字不可放鬆過去,總要於實在二字上,尋出著落,便完全得著矣。

著者識

欲學中醫須先認識十二經名詞的所以然。欲認識名詞,須先認識陰陽五行六氣的所以然。欲認識陰陽五行六氣,須先認識二十四節氣地面上所受太陽射到的熱降沉浮的圓運動。

右下左上中,降沉升浮中,秋冬春夏中,西北東南中。圖的虛線為地面,虛線下為地面下,虛線上為地面上。圖的圓線上方在云層之際,圖的中心,為一個生物的環境的大氣圓運動的中心。由中心以觀察四維,便見一個生物所在地的宇宙範圍,圖的中心的中字,便是一個讀者。

(附圖:二十四節氣圓運動簡明圖)

二十四節氣圓運動簡明圖

降者,夏時太陽射到地面的熱,降入土中也。沉者,降入土中的熱沉入土下之水中也。升者,沉入水中的熱升出土上也。浮者,升出土上的熱又與夏時太陽射到地面的熱,同浮於地面之上也。中者,降沉升浮之中位也。

立秋為降之起點,立冬為沉之起點,立春為升之起點,立夏為浮之起點。

秋分前,土上熱多,土下熱少。秋分則土上與土下的熱平分也。春分前,土下熱多,土上熱少。春分則土上土下的熱平分也。

冬至者,由立秋降入土下的熱,多至極也。夏至者,由立春升出地上的熱,多至極也。降極則升,升極則降,升降不已,則生中力。亦大氣圓運動自然之事也。

植物經秋而葉落,植物個體的熱下降也。經冬而添根,植物個體的熱下沉也。經春而生髮,植物個體的熱上升也。經夏而茂長,植物個體的熱上浮也。熱的降沉升浮於植物個體求之最易明瞭。

說植物個體的熱的降、沉、升、浮,即是說宇宙大氣的熱的降沉升浮,即是說人身的熱的降沉升浮。圖的虛線,在宇宙為地面之際,在人身為胸下臍上之間。在臍上二寸。

熱性本來升浮,不能沉降,熱之沉降,秋氣收斂之力降沉之也。熱降,為生物有生之始;熱不降,為生物致死之因。詳下各篇。秋氣收斂詳下文。

一個生物所在之地,太陽射到此地面之光熱,就是陽。此地面的光熱已過,與光熱未來之間,就是陰(伏羲畫卦,—為陽卦、––為陰卦其義即此)陽性上澎,陰性下壓。陽性直上,陰性直下。陰陽交合,發生愛力,彼此相隨,遂成一個圓運動。陽性動,陰性靜。靜則沉,動則浮。

由靜而動則升,由動而靜則降。升浮降沉一周,則生中氣。中氣者,生物之生命也。此大氣的圓運動之所由來,亦即造化個體之所由成就。人秉造化陰陽圓運動之大氣以有生。人的個體,即造化個體的遺傳。先認識造化大氣的陰陽,自能認識人體的陰陽。五行者,陰陽二氣整個升浮降沉中的五種物質。

行,即運動也。生物個體,皆有陰性陽性者,大氣中有陰陽故也。此中醫陰陽二字之來源也。造化二字,乃宇宙大氣圓運動時,生育生物之稱,亦即宇宙之稱。

(附圖:陰陽未交合圖)

(附圖:陰陽已交合圖)

一年的大氣,夏氣屬火,太陽射到地面的熱多。太陽射到地面的熱,火也。熱則上浮,故夏時大氣熱浮而屬火氣。夏時太陽旺於南方,故南方屬火氣。一日之午時,亦屬火氣。午時太陽的熱,射到地面的多也。春分至立夏的熱,稱為君火。小滿至小暑的熱,稱為相火。君相二字之義詳見下文。

秋氣屬金,秋時太陽往南,地面的壓力漸大,天空之間,金氣彌漫,大氣的壓力,即金氣之下降也。天空的金氣,至秋始顯,故秋時大氣涼降而屬金氣。造化之氣,東升西降,降氣旺於西方,故西方屬金氣。一日之酉時,亦屬金氣,酉時金氣涼降之力獨大也。天空之間,指地面之上言。金氣詳宇宙篇氣象學的證明。

此圖乃假設五行運動停止時之圖。運動圓,則五行融合,只見中和,不見五行。五行一見,便失中和,便是病了。凡說宇宙,便是說人身。因人身是宇宙圓運動的大氣生的,為宇宙的遺傳體故也。此宇宙,名曰關於生物生命的宇宙。

(附圖:五行整個圓運動圖)

五行整個圓運動圖

冬氣屬水。生物的生命,全是太陽射到地面的熱所產生。今夏太陽射到地面的火熱,即是來年生物生命之根。然此火熱,必須經過秋時降入土下,經過冬時,藏於土下的水中,然後能生生物的生命。冬時大氣沉而能藏,沉而能藏者水也。大氣熱則上浮,寒則下沉。故冬時大氣,寒沉而屬水氣。

南方在地面之上,北方在地面之下,故北方屬水氣。一日之子時,亦屬水氣。子時,大氣沉極之時也。關於生物生命的宇宙,是上南下北。大氣上浮之方為南,下沉之方為北。

春氣屬木。一年的大氣圓運動,冬時為終,春時為始,終即始之根也。上年夏時,太陽射到地面之熱,經秋時金氣收而降於土下,又經冬時藏於土下的水中。火水化合,水氣溫暖,則往上升。此溫暖之氣,交春升泄出土,草木發生,故屬木氣。木者水中火氣,由封藏而升泄之氣也。

中氣屬土。一年的大氣,春升,夏浮,秋降,冬沉。故春氣屬木,夏氣屬火,秋氣屬金,冬氣屬水。升浮降沉,運動一周,而為一歲。夏秋之間,為圓運動的中氣。地面的土氣,居升浮降沉之中,為大氣升降的交合,故中氣屬土氣。金水木火土,大氣圓運動之物質也。行,運動也。此中醫五行二字之來源也。故人身亦有春夏秋冬,亦有東南西北。

五行物質,各有能力。木氣有疏泄能力,火氣有宣通能力,金氣有收斂能力,水氣有封藏能力,土氣有運化能力,能力亦稱勢力,亦稱作用。

春氣由冬氣而來,故曰水生木。夏氣由春氣而來,故曰木生火。長夏之氣由夏氣而來,故曰火生土。秋氣由長夏之氣而來,故曰土生金。冬氣由秋氣而來,故曰金生水。夏秋之間為長夏。

收斂作用,制疏泄作用,故曰金克木。宣通作用制收斂作用,故曰火克金。封藏作用制宣通作用,故曰水克火。運化作用,制封藏作用,故曰土克水。疏泄作用制運化作用,故曰木克土。運化者,運動化合也。宣通者,宣熱通散也。土克水者,土能傷水分也。

相生者,大氣圓運動次序的先後。相克者,大氣圓運動對待的平衡。相生者,補其不足。相克者,制其太過。相生相剋,皆圓運動自身維持自身運動之圓而已。天人之氣,和平則無病。運動圓則和平,亦和平則運動圓。相生則生,相克則平。相生相剋者,中醫學的生理、病理、醫理之事也。

一年的五行圓運動,要歸納一日看。一日的五行圓運動,要歸納一息看。一呼一吸則大氣升降於人身,成一整個也。天人的天字,乃整個造化的簡稱。

一年大氣的圓運動。春木主生,夏火主長,秋金主收,冬水主藏,中土主化。生、長、收、藏、化,五行圓運動之成功也。六氣者,風、熱、暑、濕、燥、寒。乃五行運動不圓,作用偏見之氣。五行各一,惟火有二,故曰六氣。君火運行,重在上升。相火運行,重在下降。相火由秋降入水中,再由春升上,乃為君火。

而君火又隨相火下降,名曰五行,其實六行。因六氣各有事實,故又曰六行六氣。

六行六氣,是融合極密,分析不開,和平不偏的圓運動。木氣偏見,則病風。君火之氣偏見,則病熱。相火偏見,則病暑。金氣偏見,則病燥。水氣偏見,則病寒。土氣偏見,則病濕。故六氣名目,而有厥陰風木,少陰君火,少陽相火,太陰濕土,陽明燥金,太陽寒水之稱也。《內經》謂在地為五行,在天為六氣,在事實上,說不過去。

此即五行圖,加一相火,名曰五行六氣,其實六行六氣。陽升陰降,自然之事。陰性本降,三陰之升,陰中有陽也。陽性本升,三陽之降,陽中有陰也。金木水火,分主四維。相火土氣,同主中宮。中宮在地面之際,四維距地面較遠。

六行六氣的圓運動,四節一氣。大寒、立春、雨水、驚蟄屬初之氣。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屬二之氣。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屬三之氣。大暑、立秋、處暑、白露屬四之氣。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屬五之氣。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屬六之氣。此時令病發生之根源也。

圓運動的天人一氣,時令病上,最為顯著。內傷雜病,亦屬六氣,特不似時令病關係生死之速耳。因時令病,乃整個六氣分散,中氣消滅極易,故死甚速也。

地面上屬陽,地面下屬陰。初氣之時,大氣由寒而溫。地下水中所封藏經秋收來的陽熱,動而上升。此陽熱與水化合,是為木氣。木氣者,一年之陽根也。大寒節氣,當陰極之時,故稱厥陰。厥者,極也。木氣主動,動而不通,則成風。故稱風木。

二之氣,亦從地下陰位升出地面,即木氣上升之氣也。此時大氣較熱,不似厥陰之陰極,故稱少陰。木氣上升之氣,即水中氣藏上年秋時下降的陽氣。此陽氣,由地下升至地上,照臨大宇,光明四達,上升之象,有如君位,故稱君火。此時大氣由溫而熱,又稱熱火。

三氣之時,地面上陽熱盛滿。經暮夜大氣之涼降,降入地面下之水中。然當暑熱上騰之時,旋降旋升。地下水中,為生物生命之所從出。此陽熱實為生命之本,地面上陽熱盛滿,地而下所得陽熱不多,故稱少陽。此陽熱降入地下水中,以生中氣。中氣旋轉,則上下交清,有如相臣之職,故稱相火。此火不降,暑熱薰蒸,又稱暑火。

四氣之時,地面上陽熱盛滿。地面下舊有的陽氣,亦升上來。地面上非常之熱,地面下非常之寒。熱屬陽,寒屬陰。大氣陰多,故稱太陰。為在水下則生氣,火在水上則生濕。此時地面上陽熱盛滿,尚未降入土下。寒熱相逼,濕氣濡滋。土氣在升降之交,故稱濕土。

地面上為陽位。五氣之時,地面上盛滿的陽熱,經秋氣之收斂,正當下降。中土之下,陽氣充足。濕氣已收,大宇光明,陽盛而明,故稱陽明。金氣當旺,濕也收則燥熱氣結。此時地面上空的金氣,壓力極大,故稱燥金。

六氣之時,地面上的陽熱,經秋氣之收斂,全行降入土下的水中。造化之氣,中下為本。中下陽多,故稱太陽。此陽熱降入水中,水即將他封藏不泄。此時大氣降壓,水外即寒。水外已寒,則水內陽藏,故稱寒水。

五行的運動圓,合成一氣。木升金降,木不病風,金不病燥。水升火降,火不病熱,不病暑,水不病寒。土運於中,土不病濕。運動不圓,升降不交,各現各氣,則病風、熱、暑、濕、燥、寒,病者,大氣病也。人身之氣,亦如是也。初氣之時,宜養木氣。二氣之時,宜養火氣。

三氣之時,宜補相火之氣。四氣之時,宜養土氣。五氣之時,宜養金氣。六氣之時,宜補水氣。相火下降於水中,為君火之始氣。君火者,相火之終氣,君火又隨相火下降也。

人秉大氣的木氣而生肝臟與膽腑。造化的木氣,乃太陽射到地面的熱,由秋季降入冬季,再由冬季水中,升出春季而成。人身的木氣亦然。肝膽的體質,均在右。肝經的作用在左,膽經的作用在右。必膽經相火,則右降入下部水氣之中,再由下左升,然後發生肝經作用。人身處處有疏泄作用,處處有木氣。

秉大氣的火氣而生心臟與小腸腑。心與小腸主血,有宣通作用。人身處處有宣通作用,處處有火氣。

秉大氣的金氣而生肺臟與大腸腑。肺與大腸主皮毛,有收斂作用。人身處處有收斂作用,處處有金氣。

秉大氣的水氣而生腎臟與膀胱腑。腎與膀胱主骨,有封藏的作用。人身處處有封藏的作用,處處有水氣。

秉大氣的土氣而生脾臟與胃腑。脾與胃主肉,有運化的作用。人身處處有運化的作用,處處有土氣。

秉大氣的相火而生心包臟與命門腑。命門亦稱三焦。心包與命門主油膜,有燔灼的作用。人身處處有燔灼的作用,處處有相火之氣。右腎內的白油,即是命門相火。心房為心臟,油膜包住的心尖,為心包臟。燔灼,即是燃燒。

胃為脾之腑,脾為胃之臟。臟者,藏也。腑者,化也。陽性化,陰性藏。藏者藏其所化,化者化其所藏。人身秉造化的陽氣而生腑,秉造化的陰氣而生臟。腑為陽,其色明。臟屬陰,其色暗。陽而明,故能化。陰而暗,故能藏。此臟腑二字之意也。他臟他腑仿此。

人身肝木之氣,疏泄不及,則現無汗、尿少、糞難、腹痛、脇痛、婦人月經來遲等病。疏泄太過,則現自汗、尿多、遺精、發熱、頭暈、耳鳴、婦人白帶,月經來早等病。疏泄不及者,水中的火氣不足;疏泄太過者,金氣不足也。

人身肺金之氣,收斂不及,則現汗多、頭暈、發熱、咳逆、上氣、遺泄、尿多、痿軟等病。收斂太過,則現惡寒、糞艱、胸悶、無汗等病。收斂不及者,木氣過於疏泄;收斂太過者,火氣不能宣通也。

人身心火之氣,宣通不及,則現血痹,神倦、口淡、血寒等病。宣通太過,則現舌痛、喉痛、心跳、心煩等病。宣通不及者,木火之氣虛。宣通太過者,中氣虛,金氣不降也。

人身腎水之氣,封藏不及,則現陽越,頭暈、發熱、足腫等病。封藏不及者,金氣收斂之力衰,木氣疏泄太過也。腎水無封藏太過之病,腎水愈能封藏,陽根愈堅固也。

人身脾土之氣,運化不及,則現腹滿、停食、上吐、下瀉、四肢不舉、全身倦怠等病。土氣填實,則不能運化也。

人身相火之氣,燔灼不及,則現下寒、腎寒、脾胃衰弱、二便不固等病。燔灼不及者,相火的本氣少也。相火無燔灼太過之病,有相火不降之病。相火降於水中,水中有火,則生元氣。相火不降,則燔灼於外,而發燒熱也。外之燒熱愈大,內之相火愈少也。

圓運動的五行,是融合不能分析的。五行之病,皆運動不圓,作用分離,不能融合所致。以上各病,略舉數端,以概其餘。

大氣的五行,是融合的,分析不開的,人身亦然。五行融合,中氣之事,造化個體的中氣,在地面之際,而分佈於整個造化之間。人身的中氣,在胸下臍上之際,而分佈於整個人身之間。中氣如軸,四維如輪。軸運輪行,輪運軸靈。軸則旋轉於內,輪則升降於外。此中醫的生理也。

中醫的病理,只是軸不旋轉,輪不升降而已。中醫的醫理,只是運動軸的旋轉,去運動輪的升降,與運動輪的升降,來運動軸的旋轉而已,由輪而軸,是為先天,由軸而輪,是為後天。《易經》河圖所以表示先天後天的生理的運動,病理醫理,都在其間矣。河圖詳生命宇宙。

由輪而軸者,由升降而成中氣也。由軸而輪者,由中氣而成升降也。大氣是實在的物質,大氣的物質運動,有一定的方法,有顯明的程式,有各別的作用,由各別而共同,由共同而各別,此圓運動的河圖,所以立造化之極也。

太陽射到地面的熱,經秋金收降於土下的水中。經水氣的封藏,陽熱與水化合,升出地面而成木氣。木氣再升而成火氣,是為四象。四象運動而成中氣,中氣亦名土氣,土氣在四象之中也。此一個五行的圓運動,稱曰宇宙。宇乃大氣圓運動的個體,宙乃大氣圓運動的範圍。

此宇宙不過地球與日球公轉之間,地面上之際,極小極小的段,是尋常的,是現成的,是自然的,是簡易的。人身個體,是宇宙圓運動的大氣生的,為宇宙的遺傳體。故曰,人身一小宇宙也。

(附圖:十二經圓運動圖)

足太陽膀胱經壬水,足少陰腎經癸水。腎為陰臟,膀胱為陽腑。同秉大氣中水氣而生。壬癸者,分別為水氣的陽性、陰性之稱。水氣有封藏作用。膀胱經水氣的封藏作用,由上而下,腎經水氣的封藏作用自下而上,以成一圓運動。足者,膀胱經自頭走足,絡腎,主降。腎經自足走胸,絡膀胱,主升。

太陽少陰者,太陽寒水少陰君火。膀胱經秉陽水之氣,腎經秉陰水之氣,兼秉陰火之氣。

足少陽膽經甲木,足厥陰肝經乙木。肝為陰臟,膽為陽腑。同秉大氣中木氣而生。甲乙者,分別為木氣的陽性、陰性之稱。木氣有疏泄作用。膽經木氣的疏泄作用,由上而下,肝經木氣的疏泄作用自下而上,以成一圓運動。足者,膽經自頭走足,絡肝,主降。肝經自足走胸,絡膽,主升。

少陽厥陰者,少陽相火厥陰風木。肝經秉陰木之氣,膽經秉陽木之氣。兼秉相火之氣。

手少陰心經丁火,手太陽小腸經丙火。心為陰臟,小腸為陽腑。同秉大氣中火氣而生。丙丁者,分別為木氣的陽性、陰性之稱。木氣有宣通作用。心經火氣的宣通作用,由上而下,小腸經火氣的宣通作用自下而上,以成一圓運動。手者,心經自胸走手,絡小腸,主降。小腸經自手走頭,絡心,主升。

肝經自足走胸,絡膽,主升。少陰太陽者,少陰君火太陽寒水。心經秉陰火之氣,小腸經秉陽之氣。兼秉陽水之氣。此陽火乃太陽寒水封藏之大火,故小腸經稱太陽。

手厥陰心包經相火,手少陽三焦經相火。心包為陰臟,三焦為陽腑。同秉大氣中相火而生。相火有燃燒作用。心包經相火的燃燒作用,由上而下,三焦經相火的燃燒作用自下而上,以成一圓運動。手者,心包經自胸走手,絡三焦,主降。三焦經自手走頭,絡心包,主升。厥陰少陽者,厥陰風木少陽相火。

三焦經秉陽性相火之氣,心包經秉陰性之氣。兼併陰木之氣。

足陽明胃經戊土,足太陰脾經己土。脾為陰臟,胃為陽腑。同秉大氣中土氣而生。戊己者,分別為土氣的陽性,陰性之稱。土氣有運化作用。胃經土氣的運化作用,由上而下,脾經土氣的運化作用自下而上,以成一圓運動。足者,胃經自頭走足,絡脾,主降。脾經自足走胸,絡胃,主升。

陽明太陰者,太陰濕土陽明燥金。脾經秉陰土之氣,胃經秉陽土之氣。兼併陽金之氣。

十二經的經字有經過意。臟腑如儲電之瓶,經如傳電之線,又經管之意。默記此圖,為研究本書第一功夫,如難記,記每經前仨字,手之三陰,自手走頭,足之三陽,自頭走足,手之三陰自胸走手,足之三陰,自足走胸。

(附圖:二十四節氣圓運動圖)

小暑大暑二節。太陽直射地面的熱,稱之曰暑。大暑者,一年的地面的熱此時最大也。太陽的熱,為萬物生命的原素。此熱經秋由地面降入地面之下,經冬則沉而藏於地下的水中。次年交春,由水中與水化合升出地面之際。交夏浮於地面上的天空,再經秋偕地面新到之熱,降入地下的水中,此宇宙一年的圓運動也。地面上的天空,此「的」字,注意,言不甚遠也。

熱之能降,金氣之力。

立秋處暑二節。此節,為一年圓運動的起點。立秋時,距地面不遠的天空之上,壓力初降,降到處暑,此壓力增多,遂將降到地面而未入土之熱,壓入土內。處者,歸也,入也。言地面的熱,經秋金之降,歸入土內也。此時正當中伏。夏至第三庚日起,為初伏;第四庚日起,為中伏;第五庚日起,為末伏。

伏者,言金之降氣,將地面之熱,降伏而入於土內也。初伏前,地面雖熱,不覺有熱氣熏鼻。初伏以後,地面上即覺有熱氣熏鼻。中伏之日,人行地面上,覺熱氣由地而上漲,特別濃厚,即是暑氣入地的前驅。中伏過了,便是末伏。末伏在處暑前後,一過處暑,地面上便覺清涼,便是暑氣入地已多之現象。

庚金之降氣,即大氣的壓力。詳宇宙篇氣象學的證明。

秋氣肅殺,此殺字,古文亦作降字解。人都認為生殺之殺,以為秋深葉落,便是殺氣。不知葉之生也,乃根下之陽上升於枝也。葉之落也,乃枝上之陽,降入於根。諺語有葉落歸根之言,言始終仍是一事云耳。立秋處暑之後,陽氣下降,萬物得根,人身即較強健也。

白露秋分二節。熱降液生,此時地面,早晚便有露氣。秋分以前,地面上的熱多,地面下的熱少。到秋氣下降,暑氣入地,地面上有了露時,地面上的熱,與地面下的熱,多少一樣,上下平分,故曰秋分。

寒露霜降二節。過了秋分,地面上的熱,降入地面下者多。天空的壓力,壓入地面下者亦多。地面上遂寒冷起來。白露時的露,但覺得涼,此時的露,便覺得寒。再過半日,地面上的熱,降入地面下者更多。大氣中收斂力量更大,寒氣增加,露便成霜。西北方居住土穴的人,穴內的感覺,特別明顯。

東南方亦感覺秋後屋內有熱氣。此時地面上覺得涼,地面下便已溫了。人身亦下部增溫也。

立冬小雪二節。一年的大氣,秋降冬沉,春升夏浮。名是大氣在降沉升浮,其實是大暑小暑的陽熱在降沉升浮。立冬者,降下的陽熱,開始在沉也。倘或今年小暑大暑之時的陽熱,不降沉下去,或降沉者少,明年春夏,便無陽氣升浮上來。不惟禾稼無粒,人身且多虛寒死病。

陽熱由降而沉入土下的水中,地面上由涼而寒,地面下由溫而熱。寒則收斂力大,雨使成雪也。礦坑下的工友,夏著棉衣,冬則赤腳,地面下夏寒冬熱之故。

大雪冬至二節。大雪之時,陽熱下沉愈深。地面上的雪愈大。見地面上的雪大,則知地下的陽熱沉的愈深。氣體的圓運動個體,陽熱降極則升。冬至者,陽熱降極而升之位也。此時若天暖不冷,或聞雷,或起霧,陽氣為外泄,便起上熱下寒人死最速的溫病。來年春夏病更大也。冬至之時,天人的下部陽多,陽多則動,多病遺精白帶。

小寒大寒二節。降極則升,是圓的,陽熱之性,原是動的,動則直上直下的性的,不能生育成物。生物的大氣的升降,是圓的,陽熱之性,原是動的,動則直上,自然之理。惟其冬至後,繼以小寒,再往大寒。寒能封藏,陽熱經寒的封藏,便不能任性直升。小寒大寒者,封藏又封藏也。

沉於地下水中的陽熱,為成物發生的生命根本。冬至後,寒藏的足,根本深厚,生長用足。故冬季後寒冷,明年乃能豐收,乃無危險的病。向來無冰雪之地,冬季亦須寒冷,乃能少病。地下水中封藏的陽熱,升出地面,則成雷,成霧。冬季陽熱應當封藏,而反升泄,根本拔起,故重慶冬季霧大

立春雨水二節。冬寒之後,春氣轉溫,溫者冬時封藏於地下水中的陽熱,升出地面,火從水出,其氣溫和也。立春者,大氣的陽熱,由沉而升也。雨水者,陽熱秋降,地面氣冷,露則成霜。陽熱春升,地面氣溫,雨則成水也。此時陽根動搖,小兒即多虛病。

驚蟄春分二節。冬時陽熱,收藏於地下水中,萬物即隨陽熱之沉而蟄藏。交春鳥獸交尾,蛇蟲啟蟄,草木萌動,萬物隨封藏的陽氣升發起來,而驚動也。春分對秋分而言。秋分節前,地面上陽熱多,地面下陽熱少。秋分節後地面下陽熱多,地面上陽熱少。春分節前,地面下陽熱多,地面上陽熱少。

春分節後,地面上陽熱淚盈眶多,地而下陽熱少。地面下陽熱減少,故春分後的時令病,多是下虛。

清明穀雨二節。陽熱初升於地面,陽氣彌漫,地面不明。經春分節後,再升於地面之天空,則地面清明也。此時陽熱升出地面者多,雨水亦多,好種穀也。陽熱升出於地面者多,地下陽根則少矣。所以此時外感發熱,食涼藥多壞。

立夏小滿二節。地下封藏的陽熱,由升而浮,則成夏季。立夏以後地面陽熱較多。滿者,地面上熱滿也。曰小滿者,比較大暑而言也。此時地面陽熱小滿,不止舊年降沉的陽熱,升現出來的關係。今年太陽由南往北,地面受熱的關係,亦居其中。但生物的陽根,則舊年降沉的陽熱,負責較多。

地面之際,陽熱小滿,地面之下,陽熱已大虛矣。故小滿節後,多下寒之時病也。

芒種夏至二節。地面之際,陽熱小滿,雨水又足,麥穗生芒,將成熟也。夏至者,至者,極也。冬至為陽熱降極而升之時,夏至為陽熱升極而降之時。夏至之後,經小暑大暑,於是立秋。冬至之後,經小寒大寒於是立春。立春則陽升,立秋則陽降。夏至陽降,必經小暑大暑之熱,然後降。

冬至陽升,必經小寒大寒之寒,然後生。升降的範圍大,則由升降而生的圓運動的中氣足。所以夏極熱,冬極冷的地方的人,特別聰明。冬至以後,交立春而後陽升。夏至以後,卻未交立秋,先有初伏,中伏,而陽已先降。造化之道,惟恐陽氣不降。因陽性本升,所難得者,陽之降也。

所以《內經》曰「夫虛者,陽氣出也;夫實者,陽氣入也」,陽升則出,陽降則入,所以人身交春夏則倦怠。交秋冬則健康也。

二十四節氣,簡言之,就是夏季太陽射到地面的熱,經秋降入土下,經冬藏於土下的水中,經春由土下的水中,升出地面,經夏浮於地面之天空,再同夏季太陽射到地面的熱,降入土下。升降一周,則生中氣。圖中之太極圖,表示中氣之所在。中氣者,萬物之生命也。

秋收冬藏,秋降冬沉,春生夏長,春升夏浮。升者,陽熱升也。浮者,陽熱浮也。降者,陽熱降也。沉者,陽熱降也。藏者,藏陽熱也。收者,收陽熱也。長者,長陽熱也。生者,生陽熱也。

吾人的在北溫帶地面。夏至之時,見太陽往南,地面之天空上的壓力向下,地面上的太陽熱力,遂往下降。冬至之時,見太陽往北,壓到地面下之水中的壓力,仍往上收,壓到降下水中的太陽熱力,遂往上升,周而復始,遂成二十四節氣之春溫夏熱秋涼冬寒。所謂大自然的宇宙,如此而已。

甚尋常事耳。一日之卯午酉子,一年之春夏秋冬也。傷寒論腸胃之熱證,申酉時必熱加。遺精白帶,半夜病作。春病溫病,夏病霍亂,秋冬人則身體特別健康。皆大氣運動整個發現之事實。所以學中醫學,必先學知大氣。必先學知二十四節氣。

讀此圖要整個的讀。在讀陽升,就要注意陽降;在讀陽降,就要注意陽升。在讀地面之上,就要注意地面之下。在讀地面之下,就要注意地面之上。在讀春,就要注意秋。在讀冬就要注意夏。在讀右下左上,就要注意中。將圖的左右上下,合在自己的身體的左右上下看,便知人身一小宇宙一氣運行之妙,而得到治病的竅要。

節氣的節字,就是竹節。節與節之間,是滑利的。一到節上,便難過去。宇宙大氣,交節必鬱而後通。久病之人,交節前三日多死。大氣鬱人身亦鬱。久病之人,腠理乾塞,交節不能通過,是以死也。凡病節前起色,以後即愈得快。可以見中醫學是人身一小宇宙之學矣。故學知二十四節氣,須用功夫,一點不可含糊。

務必於事實上,隨時隨地找出憑據,欲找憑據,須在病人身上去找。我常謂在家讀醫書,不如醫院的「看護士」容易明白,時時與病人不離開也。中醫無醫院,唯讀空書耳。書再不好,更無法學。二十四節氣的圓運動圖,中醫的醫院也。

(附圖:大氣運動圖)

大氣運動圖

此圖的範圍,即是二十四節氣的範圍。同溫層,是宇宙的大氣圓運動個體上方的外方。有定溫層,是宇宙大氣圓運動個體下方的外方。均與圓運動的大氣個體無關。地心熱力,在有定溫層以下甚遠之處,亦與圓運動的大氣個體無關。大氣圓運動個體的關係,只是地面上原有的陰冷,與太陽射到地面上的陽熱,澎壓交互不已的變動而已升①。此宇宙與生物生命有關係的宇宙。

關係云者,二十四節的大氣降沉浮升的圓運動也。

①「升」:原文有此字,考上下文當為衍文。

(附圖:大氣運動範圍圖)

大氣運動範圍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