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名稱:鴟鵂
中藥名稱:鴟鵂
寒熱指數:
拼音名稱:CHI XIU
英文名稱: Owl As Food Or Owl Bone
其他名稱:怪鴟(《爾雅》),鈎鵅(《本草拾遺》),大頭鷹(《便民食療》),角鴟、轂轆鷹、鵋鶀、呼咵鷹、夜食鷹(《綱目》),貓頭鷹(《本經逢原》),鬼鳩(《本草求原》),夜貓子(《中國動物圖譜·鳥類》),橫虎、恨狐、老兔(《吉林中草藥》)。
古籍來源:
《本草綱目拾遺》
道地藥材與生長環境:
藥品來源:
為鴟鴞科動物紅角鴞的肉或骨。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Otus scops Linnaeus
主治功效:
- 滋陰補虛;截瘧。主肺結核;風虛眩暈;瘧疾
服用方法:
內服:煮食;或燒存性;研末;或入丸劑。
外觀:
紅角鴞,體長可達20m。眼先羽毛基部棕白色,端部黑色。上體包括兩翼和尾的表面大多灰褐色,布滿蟲囊狀黑褐色細紋,頭和背部還雜以白色沾棕的斑點;耳羽延長突出;臉盤淡灰褐色,密雜以z纖細的黑色橫紋,臉盤周圍繞以不明顯的淡棕色領圈;胸和兩肋還被褐色羽乾紋,腋羽和翼下覆羽幾純棕白色;兩腿被淡棕色羽至趾基,密布以褐斑。虹膜黃色。嘴暗綠色,下嘴先端近黃色,趾肉紅色。
相關中醫古籍內容:
- 《綱目》:治瘧疾。
- 《本經逢原》:治勞瘵。
- 《吉林中草藥》:解毒,定驚。治鼠瘡,噎食,羊角風。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