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名稱:斑點虎耳草
中藥名稱:斑點虎耳草
寒熱指數:
拼音名稱:BAN DIAN HU ER CAO
英文名稱: Blotch Saxifraga
古籍來源:
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藥品來源:
為虎耳草科植物斑點虎耳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axifraga punctata L.
主治功效:
- 解毒消腫。主瘡癰腫毒
服用方法:
內服:煎湯,9-15g。
外觀:
斑點虎耳草 多年生草本,高22-33cm。根莖較粗,有多數鬚根。莖疏被腺柔毛。基生葉數枚蓮座狀;葉柄長3-10cm,疏被腺柔毛;葉片腎形,長1.6-5.5cm,寬1.9-6.5cm,先端鈍尖或急尖,或有短尖頭,基部心形,上面被腺柔毛,下面無毛,邊緣有鋸齒,並具腺睫毛。聚傘花序圓錐狀;多花,花梗疏生短柔毛及腺毛,長2-15cm;苞片線狀披針形或線狀條形,長1-5mm;花萼紫色,5深裂,無毛,花開放時反卷,闊卵形至卵形,長約1.3mm花瓣5,白色或帶粉紅色,有橘黃色斑點,卵狀長橢圓形,基部箭形,有短爪;雄蕊10,稍短於花瓣,花約近圓形,花絲棒狀;子房2室,由2心皮構成,下部合生;花柱分離。蒴果,長約3mm,先端具2喙狀。種子多數。花期6-7月,果期7-8月。
相關中醫古籍內容:
-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用於疔瘡腫毒。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