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名稱:白葉火草
中藥名稱:白葉火草
寒熱指數:
拼音名稱:BAI YE HUO CAO
英文名稱: Nagens Groundsel
其他名稱:拿戛千里光、白背艾,火門艾、大葉艾、滿山香(《廣西藥植名錄》),大白葉子火草(《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古籍來源:
《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道地藥材與生長環境:
藥品來源:
為菊科植物植物白千里光的根或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enecio nagensium C. B. Clarke [Synotis nagensium (G. B. Clarke) C. Jeffery et Y. l.Chen]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洗淨,曬乾。
主治功效:
- 散風熱;定喘咳;利水濕。主感冒發熱;咳喘;小便淋澀;腎炎水腫
服用方法:
內服:煎湯,15-30g。
外觀:
白千里光 亞灌木,高約1.5m。全株被白色茸毛。莖直立,白色。葉互生;葉柄長約1cm,白色,有毛;葉片倒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邊緣有粗鋸齒,下面密被白色茸毛。由頭狀花序組成的總狀花序,腋生或頂生;舌狀花,管狀花均為黃色,花瓣長約8mm,有較多的白毛;雄蕊5,子房無毛。瘦果,圓柱形,有稜,冠毛白色,較硬。花期9-11月。
相關中醫古籍內容:
- 《廣西藥植名錄》:全株:祛風,暖胃,消瘡毒。治刀傷,腹痛,腹瀉,哮喘。
- 《雲南思茅中草藥選》:清熱發散,定喘,驅蟲。治感冒高熱,尿赤尿閉,腎炎水腫,氣管、支氣管炎,哮喘,蛔蟲症。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