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退散

SHE TU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會約》卷十五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肝經 18%
膀胱經 12%
腎經 12%
胃經 10%
大腸經 10%
肺經 6%
心經 4%
膽經 4%
脾經
肝經
膀胱經
腎經
胃經
大腸經
肺經
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蛇退散」,主要成分包括:蛇蛻、白礬、鉛丹、萹蓄、藁本、硫磺、荊芥、蛇牀子等。

蛇蛻,具有退熱、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斂瘡生肌等功效,可治療身熱、虛煩、汗出、吐血、衄血、便血等症狀。

白礬,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等功效。可治療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帶下、喉炎、扁桃體炎、口腔潰瘍、牙痛、痔瘡、痢疾等症狀。

鉛丹,辛能散結,寒能清熱,以其辛寒之性,故能散腐肉之結,清腐肉之熱。外用時,應注意避免接觸眼睛、口鼻等粘膜部位,不宜久用,久用則傷正氣。

萹蓄,味甘苦辛,性寒涼,歸肝經、膀胱經。具有清熱利尿、利水滲濕、驅蟲殺蟲、止癢等功效。可用於治療膀胱熱淋、小便短赤、淋漓澀痛、皮膚濕疹、陰癢帶下、蛔蟲、蟯蟲等症狀。

藁本,具有發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主要適用於外感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鼻塞、巔頂疼痛等症狀;風熱感冒、喉痹、咳嗽、流感等症狀;風寒濕痹、肌膚經絡間寒濕之邪而祛風止痛;外感風寒、巔頂頭痛、風濕痹痛、肢節疼痛等症狀。

硫磺,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補陽散寒、溫肺化痰、平喘止咳、通絡散結之功。常用於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如癰疽、疔瘡、瘡瘍、痢疾等,以及某些皮膚病,如濕疹、疥瘡等。

荊芥,性微溫、味辛,能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可用於治療感冒、頭痛、鼻塞、咳嗽、風寒濕痹、關節炎、皮膚瘙癢、外傷出血、瘀血、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症狀。

蛇牀子,性微寒,歸肝、腎經,具有止癢、祛風除濕、驅蟲殺蟲、壯陽活絡止痛、燥濕等功效。可治療血熱妄行、陰虛火旺引起的皮膚瘙癢;風濕痹痛、跌打損傷、陰癢、疥癬、蟲咬皮炎。

中藥方劑「蛇退散」,具有清熱解毒、止癢、祛風除濕、殺蟲止癢等功效,主治婦女的陰部瘡瘍。

傳統服藥法


蛇蛻皮、馬屁勃、皂角(不蛀者)、谷精草各等分。
同入瓦藏瓶內,用鹽泥固濟,木炭火燒令通赤,於地坑子內出火毒,候冷取出,細研為末。
每服1字,溫米泔調下。

方劑組成解釋


蛇蛻、白礬、鉛丹具有清熱解毒、殺蟲的功效,萹蓄、藁本、硫磺具有殺蟲止癢的功效,荊芥、蛇床子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殺蟲止癢之功,可用於治療婦人陰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注意用量,並遵醫囑服用。

相關疾病


陰道炎白帶子宮頸炎

相同名稱方劑


蛇退散, 出處:《仙拈集》卷二。 組成:蛇蛻。 主治:耳大痛,或流血,或乾痛。

蛇退散, 出處:《普濟方》卷四○四。 組成:蛇蛻皮、馬屁勃、皂角(不蛀者)、谷精草各等分。 主治:小兒斑瘡入眼。

蛇退散, 出處:《會約》卷十五。 組成:蛇退(燒存性)1條,枯礬2錢,黃丹2錢,扁蓄2錢,藁本2錢,硫黃1錢3分,荊芥穗1錢3分,蛇床子1錢3分。 主治:婦人陰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