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頂丸

HE DI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7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8%
肝經 18%
腎經 17%
心經 14%
胃經 12%
大腸經 11%
肺經 4%
膽經 2%
脾經
肝經
腎經
心經
胃經
大腸經
肺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8

主治功效


鶴頂丸,中藥方劑。

鶴頂丸由艾葉、牡蠣、赤石脂、吳茱萸、乾薑、龍骨、當歸、附子八味中藥組成。

艾葉性溫、味苦、辛,具有溫經、補陽、調經、止血、祛風除溼、安胎、止咳化痰、溫裡溫中、活絡止痛、通經絡等功效。

牡蠣味甘鹹、性微寒,具有安神止驚、止瀉、止血、健脾胃、澀精止遺、強筋骨等功效。

赤石脂味甘、澀,性平,具有固澀收斂、化腐生肌、止瀉、止血、排膿、除煩、生肌斂瘡等功效。

吳茱萸辛、苦,性熱,具有散肝經之寒邪,解肝氣之鬱滯,溫經散寒,溫脾益腎、助陽止瀉的功效。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龍骨味甘鹹,性微寒,具有安神止驚、止瀉、止血、健脾胃、澀精止遺、強筋骨等功效。

當歸味甘、辛,性溫,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鶴頂丸具有補腎固精、益氣養血、益氣養血、化痰止咳、生津止渴、清熱利溼、滋陰補腎、健脾胃的功效。

傳統服藥法


艾葉1兩(醋半盞,煮乾,為末),牡蠣1兩3錢(鹽泥煅),赤石脂1兩半(醋淬7次),吳茱萸1兩半(湯泡,去涎),乾薑1兩半(炮製),龍骨1兩(鹽泥煅),當歸7錢半(酒浸),附子半兩(泡,去皮)。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以赤石脂為衣。
每服50丸,空心用艾葉鹽湯烏梅煎送下。
方中吳茱萸用量原缺,據《奇效良方》補。

方劑組成解釋


鶴頂丸由艾葉、牡蠣、赤石脂、吳茱萸、乾薑、龍骨、當歸、附子等中藥組成。艾葉具有溫經散寒、止血止帶的作用;牡蠣具有收斂固澀、止帶下的作用;赤石脂具有清熱利濕、止帶下的作用;吳茱萸具有散寒止痛、止帶下的作用;乾薑具有溫中散寒、止血止帶的作用;龍骨具有鎮心安神、止血止帶的作用;當歸具有補血活血、止血止帶的作用;附子具有溫經散寒、止血止帶的作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鶴頂丸是一味中藥方劑,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不宜服用。服用鶴頂丸期間,應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陰道炎白帶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子宮頸炎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鶴頂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二九。 組成:艾葉1兩(醋半盞,煮乾,爲末),牡蠣1兩3錢(鹽泥煅),赤石脂1兩半(醋淬7次),吳茱萸1兩半(湯泡,去涎),乾薑1兩半(炮制),龍骨1兩(鹽泥煅),當歸7錢半(酒浸),附子半兩(泡,去皮)。 主治:帶下之證有三:未嫁之女,月經初不止,或浴之以冷水,或熱而扇,或當風,此室女病帶下之由;有家之婦,陰陽過多,即傷胞絡,風邪乘虛而入,胞絡觸冷,遂使穢液與血水相連帶下之;産後帶下,由亡失血氣,傷動胞絡,門開而外風襲,肌體虛冷風入,冷風與熱氣相連,故成液而下,冷則多白,而熱則多赤,冷熱相交,赤白俱下;月經不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