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黃芍藥湯

DI HUANG SHAO YAO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肝經 20%
心經 17%
腎經 14%
肺經 11%
胃經 8%
膀胱經 2%
膽經 2%
大腸經 2%
脾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膀胱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地黃芍藥湯》:滋陰活血,緩解產後疼痛

地黃芍藥湯,出自《金匱要略》,為治療產後血氣虛寒,寒邪乘虛而入,侵襲心腹,導致心腹疼痛的常用方劑。其組成包括:

  • 生地黃:性微寒,味甘苦,歸肝、腎經,具有滋陰清熱、涼血、養血等功效。

  • 白芍:性微寒,味酸甘,歸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止痛等功效。

  • 當歸:性溫,味甘辛,歸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等功效。

  • 獨活:性溫,味微苦,歸肝、腎經,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 細辛:性溫,味辛,歸肺、腎經,具有散風寒、溫肺化痰、止咳平喘等功效。

  •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腎經,具有溫陽補陽、活血通經、止痛等功效。

  • 吳茱萸:性溫,味辛苦,歸肝、脾經,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止痛等功效。

  • 乾薑: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止嘔止瀉等功效。

  • 甘草:性甘平,歸脾、肺、胃經,具有補氣益中、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等功效。

用法用量: 上藥共研成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6克,每服2丸,每日2次,用黃酒或溫開水送服。

臨牀應用: 地黃芍藥湯主要用於治療產後血氣虛寒,寒邪乘虛而入,侵襲心腹,導致的心腹疼痛。此外,也可應用於其他寒邪入侵引起的疼痛,如風寒感冒引起的頭痛、肢體痠痛等。

注意事項

  1. 本方不宜久服,一般以10天為一個療程。
  2. 孕婦慎用。
  3. 脾胃虛寒、大便溏薄者慎用。

總結: 地黃芍藥湯具有滋陰活血,緩解產後疼痛的功效,在臨牀應用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使用本方時,應嚴格按照醫生的指導,並注意服用期間的注意事項,以確保安全有效。

傳統服藥法


生乾地黃(焙)2兩,芍藥2兩,當歸(銼,炒)2兩,獨活(去蘆頭)2兩,細辛(去苗葉)2兩,桂(去粗皮)1兩,吳茱萸(水浸經宿,炒令香)1兩,乾薑(炮裂)1兩,甘草(炙)1兩。
上為粗末。
每服3錢匕,水1盞,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方劑組成解釋


  • 生地黃:滋陰養血,涼血止血。
  • 白芍:養血柔肝,緩急止痛。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獨活:祛風除濕,止痛通絡。
  • 細辛:發散風寒,溫經止痛。
  • 肉桂:溫經散寒,補火助陽。
  • 吳茱萸:散寒止痛,溫經止血。
  • 乾薑:溫中散寒,回陽止痛。
  • 甘草:調和諸藥,緩和藥性。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為溫熱性方劑,陰虛火旺者不宜服用。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相關疾病


腹痛胰臟炎嗜眠症(嗜睡症)胃腸出血下腹部痛上腹胃脘痛

相同名稱方劑


地黃芍藥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一。 組成:生乾地黃(焙)2兩,芍藥2兩,當歸(銼,炒)2兩,獨活(去蘆頭)2兩,細辛(去苗葉)2兩,桂(去粗皮)1兩,吳茱萸(水浸經宿,炒令香)1兩,乾薑(炮裂)1兩,甘草(炙)1兩。 主治:産後血氣虛冷,攻心腹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