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藤飲

GOU TENG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肺經 17%
心經 14%
心包經 13%
胃經 9%
小腸經 8%
腎經 8%
脾經 7%
膀胱經 2%
肝經
肺經
心經
心包經
胃經
小腸經
腎經
脾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鉤藤飲

鉤藤飲是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感冒,同時肝風內動的人。

組成:

  • 黨參:10g
  • 防風:10g
  • 蟬蛻:10g
  • 鈎藤:10g
  • 荊芥:10g
  • 淡竹葉:10g
  • 陳皮:10g
  • 甘草:10g

功效:

  • 黨參:益氣補中、健脾益胃、生津止渴。
  • 防風:祛風散寒、發汗解表、止痛。
  • 蟬蛻:散風熱、發汗解表、止癢、退翳、透疹、去風止痙。
  • 鈎藤:平肝息風、清熱瀉火。
  • 荊芥: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
  • 淡竹葉:清熱瀉火、清心降火、利尿消腫、生津止渴。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主治:

感冒,同時肝風內動的人。

用法用量:

水煎服,一日一劑。

禁忌:

  • 孕婦忌用。
  • 哺乳期婦女慎用。
  • 兒童慎用。

總結:

鉤藤飲是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感冒,同時肝風內動的人。具有平肝息風、清熱瀉火、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鉤藤、蟬蛻、淡竹葉為君藥,具有疏風清熱、平肝息風的作用。黨參、防風、荊芥、陳皮為臣藥,具有疏風解表、宣肺透熱的作用。甘草為佐藥,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幼兒啼哭頭痛耳聾身體搖動容易跌倒昏迷顏面神經麻痺顏面抽搐月經偏頭痛舌頭發麻耳鳴半身不遂四肢抽搐暈眩感冒

相同名稱方劑


鉤藤飲, 出處:《醫級》卷七。 組成:鉤藤、天麻、柴胡、當歸、茯神、甘草、桑寄生。 主治:時感風寒、風溫等證。

鉤藤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八。 組成:鉤藤半兩,升麻半兩,甘草(炙)半兩,人參半兩。 主治:小兒壯熱不安。

鉤藤飲, 出處:《嵩崖尊生》卷六。 組成:鉤藤1錢,陳皮1錢,半夏1錢,麥冬1錢,茯苓1錢,石膏1錢,人參1錢,菊花1錢,防風1錢,甘草5分。 主治:頭目不清。

鉤藤飲, 出處:《不知醫必要》卷三。 組成:黨參(去蘆)1錢,防風1錢,蟬退(去頭足)4隻,鉤藤1錢5分,荊芥6分,竹葉10片,陳皮4分,甘草2分。 主治:感冒,兼肝風內動者。

鉤藤飲, 出處:《萬氏家抄方》卷五。 組成:全蠍(炙)8分,蟬蛻8分,僵蠶(炒)8分,明天麻8分,犀角8分,膽星8分,青黛8分,辰砂8分。 主治:小兒天釣,壯熱驚怖,眼目反張,手足抽掣。

鉤藤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九。 組成:鉤藤3分,蚱蟬(去頭足翅,炙)2枚,犀角屑(微炒)半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升麻半兩,石膏(搗碎)3分,柴胡(去苗)半兩,甘草(微炙)1分。 主治:小兒驚熱,睡眠不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