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炮製」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炮製

炮製是中藥學術語,也被稱為炮炙、修治、修事,指的是對原藥材(包括植物、動物、礦物藥材)進行加工處理,以滿足醫療、調劑和製劑的需求。早期的醫葯學著作《內經》和《神農本草經》中已經有藥物炮製的內容。我國最早的炮製專著是雷斅的《雷公炮炙論》。

炮製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幾點:

  • 清除雜質,方便保存。
  • 便於製劑和服用。例如,代赭石、磁石、牡蠣、鱉甲等,在煅制後,質地酥脆,有效成分就更容易煎煮出來。
  • 減弱藥物的毒性和副作用。例如,大戟、甘遂在醋制後毒性會降低,而柏子仁去油後就不會引起腸胃不適等。
  • 改變藥物的性能。例如,生地有清熱涼血的作用,而熟地則有滋陰補血的作用;蒲黃生用能行血破瘀,炒炭後可以止血。
  • 增強藥物的療效。例如,延胡索醋制後可以增強止痛的效果。
  • 矯正不良嗅味。例如,用酒制蛇蛻、酒制胎盤等。

炮製方法可以分為整潔修制、水制、火制和水火共制等。其中,整潔修制包括挑選、篩分、簸揚、刷洗、刮削、挖掘、搗碎、碾磨、研磨、鎔鍊、磨粉、切割等步驟;水制包括洗淨、漂洗、浸泡、浸漬和水煮等步驟;火制則包括煅燒、炮烘、煨炒、烘乾、焙燒和炙烤等步驟;水火共制則包括蒸煮和淬泡等步驟。

以上是炮製的基本知識,不同的方法適用於不同的需求,對於瞭解藥物的炮製過程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