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僕參」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僕參穴

別名: 安邪

出處: 《針灸甲乙經》

經絡歸屬: 足太陽膀胱經

會陰穴: 足太陽、陽蹻之會

位置: 足外側部,外踝後下方,昆侖直下,跟骨外側,赤白肉際處。

解剖結構: 布有腓腸神經跟骨外側支和腓動、靜脈跟骨外側支。

主治: 足跟痛,腳氣,腰痛,癲癇,踝關節炎等。

治療方法:

  • 針灸: 直刺0.3-0.5寸。
  • 艾灸: 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參考資料:

  • 《千金翼方》
  • 《針灸大成》
  • 《醫宗金鑒》
  • 《針灸學》

僕參穴又稱為安邪穴,是出自《針灸甲乙經》的一個穴位,位於足太陽膀胱經上。它與足太陽、陽蹻穴相會於此。僕參穴位於足部外側部,具體位置在外踝後下方,昆侖直下,跟骨外側,赤白肉際處。該穴位附近有腓腸神經跟骨外側支和腓動脈、靜脈跟骨外側支。

僕參穴主要用於治療足跟痛、腳氣、腰痛、癲癇、踝關節炎等症狀。其中,足跟痛是最常見的適應症之一。對於針灸治療,可以直刺0.3-0.5寸,將針頭插入穴位,留置一段時間。另外,艾灸也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可以選擇艾炷灸或艾條灸。藉由對此穴位的刺激,可以改善相關症狀並產生療效。

值得注意的是,針刺僕參穴時應注意針頭的深度,一般為0.3-0.5寸。另外,針刺僕參穴適用於大多數人羣,但對於孕婦來說不適宜針刺此穴位。

故被廣泛應用於中醫針灸治療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