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螻蛄漏」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螻蛄漏

螻蛄漏是一種中醫病名,指頸部因瘰癧而形成的漏斑。《諸病源候論》中提到,螻蛄漏的初發病徵常出現在頸部。該病的早期症狀類似隱疹,有瘙癢感,後來會出現腫塊並破潰,形成漏管。這相當於頸部淋巴結破潰後形成的竇道。

《外科啟玄》中說明,螻蛄漏也可以指某些軟組織部位的慢性竇道,當肉結發生孔竅時,可以排出膿血。

螻蛄漏也被稱為螻蛄瘰癧或螻蛄瘡。《外科正宗》說明,螻蛄漏指的是頸部生長瘰癧破潰後膿血流出,且不能及時收口的病症。《外科啟玄》中也提到,螻蛄漏指的是平肉上出現孔竅排出膿血的病症。

螻蛄漏的病因主要是由於風熱毒邪入侵,或是瘰癧破潰、外傷感染等原因導致局部淋巴結腫大、破潰,形成漏管。其臨床表現為頸部腫塊,破潰後會流膿血,而且往往難以恢復。

治療螻蛄漏主要以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為主要方法。常使用金銀花、連翹、蒲公英、板藍根等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藥物;也可使用大黃、芒硝、桃仁、紅花等能活血化瘀的藥物;此外,還可以使用黃連、黃芩、黃柏等能夠清熱燥濕的藥物;還可以適當地使用白礬、芒硝、枯礬等具有收斂止血作用的藥物。

預防螻蛄漏應注意保持皮膚清潔,避免外傷感染。若出現頸部腫塊,應及早就醫,以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