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醫典籍《履巉岩本草》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履巉巖本草》是宋代王介編撰的藥學著作,於1220年完成。這部書根據王介在山中採藥和臨床用藥的實踐經驗,選出了206種有效的地方草藥,並詳細描述了它們的別名、性味、功效主治及附方等。書中的草藥彩繪逼真,易於識別。有很多藥物都是作者在臨床實踐中試用過的。《履巉巖本草》是一本現存的明抄本,是一部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藥學著作。

這本書對我國中醫藥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它是我國最早的彩色本草圖譜,也是最早的一部地方性本草,為後世研究中醫藥學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以下是《履巉巖本草》的部分內容:

  • 白頭翁:又名白頭草、白頭翁草,為毛茛科植物白頭翁的根。性味甘、苦、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散結的功效。主治感冒發熱、咽喉腫痛、肺熱咳嗽、吐血、衄血、腸炎、痢疾、癰腫、瘡瘍、跌打損傷等。
  • 黃連:又名川連、雲連、雞爪連,為毛茛科植物黃連的根莖。性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燥濕止痢的功效。主治濕熱黃疸、胃熱嘔吐、泄瀉、痢疾、赤白帶下、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癰腫瘡瘍、濕疹等。
  • 大黃:又名番木瓜、番瀉葉、番瀉根,為蓼科植物大黃的根和根莖。性味苦、寒,具有瀉下通便、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主治熱結便祕、積滯腹痛、黃疸、痢疾、赤白帶下、癰腫瘡瘍、外傷出血等。

《履巉巖本草》的編撰是作者長期從事採藥和臨床用藥實踐的結果。這部書對我國中醫藥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