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產後大便下血」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產後大便下血,是指在產後陰血虧損、腸燥便祕以及大便過程中努力用力過度的情況下,導致大便出血。它被中醫稱為「產後下血」、「產後便血」、「產後血痢」、「產後腸風」。

產後大便下血的主要病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 產後失血過多,導致陰血虧損。
  2. 產後過度勞累,消耗氣血。
  3. 產後飲食不當,攝入生冷寒涼的食物,容易導致大便乾結。
  4. 產後受寒受濕,寒濕侵入體內,損傷腸絡。

產後大便下血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大便中帶有鮮紅色的血液,血量有多有少,同時可能伴隨腹痛、便祕、腹脹等症狀。
  2. 面色蒼白,脣色淡白,四肢無力,心悸氣短,頭暈目眩,舌苔淡白,脈搏細弱。

針對產後大便下血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 養陰補血、清熱。可使用四物湯加味(四物湯加阿膠、地榆、血餘、烏賊骨)。
  2. 活血化瘀、止血。可使用桃紅四物湯加味(桃紅四物湯加赤芍、丹參、益母草、烏賊骨)。
  3. 清熱利濕,同時止血。可使用三黃散加味(三黃散加黃連、黃芩、黃柏、地榆、血餘、烏賊骨)。

產後大便下血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 產後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2. 產後要注意飲食調理,多食用易消化且營養豐富的食物,避免生冷寒涼的食物。
  3. 產後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受濕。
  4. 產後要保持大便通暢,避免便祕。

產後大便下血是產後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因此,產後婦女應該注意進行產後保健,以避免產後大便下血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