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醫典籍《金匱要略今釋》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金匱要略今釋

《金匱要略今釋》是陸淵雷先生於1934年所著的一部中醫著作。該書以《金匱要略》為底本,參考了歷代註疏和日人學說,對原文進行了分析歸納和詮釋,並試圖融會中西醫學說。

《金匱要略今釋》分為上、下兩卷,上卷主要講述了《金匱要略》的理論基礎和臨床應用,下卷則主要講述了《金匱要略》的各個病證的治療方法。

該書根據陰陽五行學說,將疾病分為陰病和陽病,並提出了相應的治療方法。陰病多屬於虛證,陽病多屬於實證。治療陰病,要以補虛為主;治療陽病,要以瀉實為主。

《金匱要略今釋》在臨床上主要應用於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領域。在內科方面,主要用於治療感冒、發熱、咳嗽、哮喘、腹瀉、嘔吐、腹痛、便祕等疾病;在外科方面,主要用於治療癰腫、瘡瘍、外傷等疾病;在婦科方面,主要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不孕症等疾病;在兒科方面,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疳積、腹瀉、嘔吐、發熱等疾病。

《金匱要略今釋》對《金匱要略》的學術思想和臨床應用做了深入的闡述,對後世的中醫學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以下是《金匱要略今釋》的部分內容:

理論基礎

《金匱要略》的理論基礎是陰陽五行學說。陰陽五行學說認為,宇宙萬物都是由陰陽五行所構成的,人體也是如此。人體的陰陽平衡是維持健康的基礎,當陰陽失衡時,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臨床應用

《金匱要略》在臨床上主要應用於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領域。在內科方面,主要用於治療感冒、發熱、咳嗽、哮喘、腹瀉、嘔吐、腹痛、便祕等疾病;在外科方面,主要用於治療癰腫、瘡瘍、外傷等疾病;在婦科方面,主要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不孕症等疾病;在兒科方面,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疳積、腹瀉、嘔吐、發熱等疾病。

《金匱要略》是一部臨床實用性很強的著作,它對後世的中醫臨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金匱要略

《金匱要略》是一部中國古代醫學著作,是《傷寒雜病論》的第二部,由張仲景所著。該書主要論述了外感熱病、內傷雜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

該書分為上、中、下三卷,上卷主要論述了外感熱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中卷主要論述了內傷雜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下卷主要論述了婦科、小兒、五官科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

《金匱要略》是一部臨床實用性很強的著作,它對後世的中醫臨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以下是《金匱要略》的部分內容:

上卷

太陽病

太陽病是指外感風寒所引起的疾病。該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熱、惡寒、頭痛、身痛、無汗等。治療上,以發汗解表為主。

陽明病

陽明病是指外感熱邪所引起的疾病。該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熱、汗出、口渴、便祕等。治療上,以清熱解毒、瀉下通便為主。

少陰病

少陰病是指內傷寒邪所引起的疾病。該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熱、惡寒、口渴、小便不利等。治療上,以溫陽散寒、利水通便為主。

太陰病

太陰病是指內傷濕邪所引起的疾病。該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熱、惡寒、腹脹、腹瀉等。治療上,以健脾利濕、和胃止瀉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