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疥瘡」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疥瘡是一種傳染性的瘙癢性皮膚病,在中醫中有這個病名。早在《山海經》、《管子》等書中就有對它的記載。《管子·地員篇》中指出:「其泉皘,其人堅勁,寡有疥騷。」這種病通常是因為風、濕、熱邪困擾在皮膚上,接觸到傳染物質而形成的。《肘後備急方》中提到:「深者,針挑得蠹子為疥蟲。」而《諸病源候論》中已經確定了疥蟲是疥瘡的病原體。該書卷三十五指出:「疥瘡有數中……人往往以針頭挑得,狀如水內(疒咼)蟲。」又在卷五十中:「疥瘡多生於足指之間,逐漸擴散至身體各處,引起劇烈的搔癢,產生膿汁……瘡口上有細小的蟲子,非常難以看見。」這種病最常見於手指的縫隙處,也常見於腋下、肘窩、臍周圍、腹股溝、臀腿等部位,嚴重的情況可能遍佈全身。病竈上出現小米粒大小的丘疹和水泡,劇烈的搔癢,晚上更甚。治療方法主要以外用為主。例如先用花椒9克、地膚子30克煎湯進行燻洗,再選擇使用蛇床子散、臭靈丹、一掃光、硫黃軟膏等外搽。近幾十年來,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和衛生習慣的培養,以及愛國衛生運動的推廣,這種病已經很少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