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飢傷」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飢傷

飢傷是一種病證名詞,指因饑餓而導致身體受傷。根據《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和《景嶽全書·雜證謨》的記載,飢傷主要表現為脈搏沉細而弱,面色青白,腹部空虛疼痛,進食後容易嘔吐,四肢煩痛,身體感到沈重,轉側困難,排尿困難,大便不通等症狀。同時,飢傷還會導致精神疲憊。

在治療上,首先需要注意的是逐步恢復患者的腸胃功能。初始階段,應該給予少量清稀的粥食,並逐漸增加食量,直到腸胃恢復正常。不應該突然飽食,以免給脾胃帶來進一步損傷。治療上,應調養脾胃,取用木香人參丸或大健脾丸去除黃連等成分。

根據《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中提到的治療方法是使用甘草湯。甘草湯的配方為甘草2兩,生薑3兩,大棗12枚,加水煮沸後煮取6升,去除殘渣,溫服3升,每日服用3次。

總結來說,飢傷是因為饑餓而導致身體受傷的病證,主要表現在脈搏沉細弱、面色青白、腹部疼痛、進食後易嘔吐、四肢煩痛、身體沈重、排尿困難和大便不通等症狀。在治療上,需要逐步恢復腸胃功能,並調養脾胃。甘草湯是其中一種常見的治療方法。